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日期_I摘要茶叶是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从古至今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名片产品之一。浙江省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茶叶是浙江省的重要出口物资,无论从农用地面积还是农村劳动力数量的角度来看,茶叶都在我省的农村
2、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茶叶生产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农民的收入与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近年来,由于自身和外部原因,浙江省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品牌建设不足、茶叶产业链不长、茶叶综合利用率低、浙江茶叶产业区域分布不合理、茶叶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不够等众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优势下降。根据这一现状,本文运用规模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茶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从企业和政府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重视茶叶质量和多样化的提高、重视人才的培养、打造世界驰名品牌、培育市场主体、重视并解决“绿色壁垒”等发展对策,来提升浙江省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
3、品牌战略。IIABSTRACTTEAWASCHINAS5,000YEARSOFHISTORY,FROMANCIENTTIMESTOTHEPRESENTONEOFTHEMOSTCULTURALINSIDEINFORMATIONOFCARDPRODUCTSTEAHASALONGHISTORYOFTEAPRODUCTIONINZHEJIANGPROVINCE,RICHINRESOURCES,IMPORTANTEXPORTSOFTEAINZHEJIANGPROVINCE,BOTHFROMTHEPERSPECTIVEOFAGRICULTURALLANDAREAALSOISTHENUMBEROFRURAL
4、LABORFORCE,TEAINACONSIDERABLEPROPORTIONOFTHERURALECONOMYINOURPROVINCESOTHESITUATIONRELATEDTOTHEFARMERSOFTEAPRODUCTIONANDRURALINCOMESONEFFECTIVEALLOCATIONOFRESOURCESINRECENTYEARS,ITSPERSONALANDEXTERNALCAUSESINTHEDEVELOPMENTOFTEAINDUSTRYINZHEJIANGPROVINCETHEREWASALACKOFBRANDBUILDING,TEAINTEAINDUSTRYCH
5、AINISNOTLONG,LOWUTILIZATIONRATES,REGIONALDISTRIBUTIONOFUNREASONABLEANDTEAENTERPRISEOFZHEJIANGTEAINDUSTRY,“GOINGOUT“STRATEGYISNOTENOUGH,ANDMANYOTHERPROBLEMS,DECLINEININTERN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UNDERTHISASTATUS,THISARTICLEUSINGSCALEADVANTAGEINDEX,ANDTRADECOMPETITIONINDEXANDTHEINTERNATIONALMARKET
6、SHAREINDEX,MULTIPLEANALYSISMETHODONZHEJIANGPROVINCETEAINDUSTRY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FORINTEGRATEDANALYSIS,MADEHASIMPLEMENTATIONFAMOUSTEAEXPORTANDFOUNDEDINTERNATIONALBRANDALONGSIDESTRATEGY,UPGRADEFOUNDATIONSTRENGTHCULTIVATIONMAIN,SUPPORTLEADINGENTERPRISE,ATTENTIONANDRESOLVED“GREENBARRIERS“,CO
7、NSTRUCTIONMODERNCIRCULATIONSYSTEM,FULLPLAYEDGOVERNMENTOF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FUNCTIONSPOLICYSUPPORTANDBOOT,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TOUPGRADEZHEJIANGPROVINCETEAINDUSTRY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KEYWORDSTEAINDUSTRY,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NDBRANDSTRATEGY目录1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111浙江茶
8、叶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1111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112浙江茶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12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4121茶园面积稳中有升,区域优势凸现4122茶类结构逐渐优化,主导产品日趋突出4123质量意识全面增强,品牌建设驶入快车道5124茶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相关产业协调发展52浙江茶叶出口情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621浙江茶叶出口情况6211出口总量的变化6212出口经营方式的变化722浙江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7221规模优势指数(SAI)8222贸易竞争指数(NTB)822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PRIM)93影响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1031主要因素10311生产要素10312
9、国内外市场1132次要因素12321产业结构及相关支持产业12322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13323茶叶产品特征144浙江茶叶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15IV41从企业角度提升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15411重视茶叶质量和多样化的提高15412重视人才的培养15413打造世界驰名品牌,走国际化道路1642从政府角度提升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1642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策扶持与引导16422培育主体,扶持龙头企业17423重视并解决“绿色壁垒”17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谢201当今茶叶市场有三大特点产品供过于求、成本上升、卖价下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且交易价格普遍走低的茶
10、叶市场,浙江茶叶作为国内茶叶出口龙头,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竞争力呢浙江茶叶产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文化资源、地理位置优势,还具有一定的品种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浙江的高级生产要素基本处于劣势。浙江茶叶国内外市场需求都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也要面对激烈的竞争,浙江茶叶产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劣势茶叶产品安全和质量状况与其它主要出口国差距较大;茶叶的生产力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出口国;整体科技水平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茶叶生产出口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浙江茶叶产业的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茶叶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浙江茶叶产品竞争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
11、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2010年浙江茶叶生产平稳发展,茶叶第一产业稳产增值。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69个区、县市生产茶叶,茶园总面积270万亩,同比增加6万余亩,增幅24;茶叶总产量166万吨,茶叶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107亿元,增幅142,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名优茶产量65万吨,同比减01万吨;名优茶产值78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幅147。11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111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名优茶加工机械拥有量达到24万台,机制名优茶产量达到64万吨,占名优茶总产量的98。全省采茶机械和修剪机械拥有量分别为6900台和13300台,机采茶园面积62
12、万亩,机械修剪面积157万亩。标准茶园创建活动顺利推进。全省有17个县市、区开展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其中余杭、西湖、松阳等3个县区被列入2010年度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实施项目。茶树品种改良取得新进展。全省共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3万亩,有7个茶树品种通过国家茶树新品种鉴定,在嵊州组织召开了全省茶树新品种推介现2场会。评选出建德、新昌、余姚等10个县市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茶叶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茶叶产地准出试点,推行生产记录。继续实施部、省茶叶质量安全例行抽检,茶叶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112浙江茶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浙江省茶叶产
13、业已经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产业化生产逐步形成,茶叶产业发展对于茶农增收,提高茶农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浙江省茶叶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茶产品的竞争力。(1)品牌建设不足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显著提高,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物质上的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同等重要。消费者无论在进行吃、穿、住、行等有形产品消费方面,还是在进行休闲、娱乐等无形产品消费,对于品牌的追求都在与日俱增。茶叶通过品牌建设才可以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品牌建设是茶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与趋势。茶叶产业作为以效益为中心的产业,茶叶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
14、高低是茶叶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历程证明一条发展规律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产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驰名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农产品交易难问题和农业增产增收问题。但是浙江茶叶产业缺少国际品牌,品牌茶是浙江茶叶产业的薄弱环节,日本人曾经一度认为中国出产乌龙茶。茶叶产业品牌多而小的现状难以适应当前巨大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当前“福建乌龙茶”、“云南普洱茶”与我省绿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以绿茶为主导的浙江茶产业,由于产业规模小和宣传力度不够
15、已经有逐渐衰减的趋势。虽然浙江绿茶在全球茶叶贸易量中占有七成份额,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以贴牌生产或者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缺乏国际品牌是浙江省茶叶产业发展的缺憾。(2)茶叶产业链不长,茶叶综合利用率低长期以来,人们常把茶叶深加工和茶叶综合利用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茶叶深加工是指以初制茶叶或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袋泡茶、固液态茶饮料(如速溶茶)、超细茶粉、茶糊和各种茶食品、中草药等简单的再加工,至茶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分子结构改造和衍生,以及功能性成成分在食品、医药、3精细化工领域的深度开发。而茶叶综合利用则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分离、提取茶叶各种有效成分及茶渣的利用,扩大提高茶叶内含成分的利用率。因此相对
16、而言,茶叶深加工只是属于初级茶叶综合利用。长期以来,茶叶深加工就一直是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的短板,更不用说茶叶的综合利用了。虽然浙江茶业出口年年增加,但是利润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提高,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以成品茶出口,而茶叶的深加工产品或综合利用产品却不多。以浙江最大茶叶出口公司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为例,2006年全年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可是核心业务茶叶创汇所占比例不到30,企业严重缺乏深加工能力。而像其他产茶国就不同,以日本为例,其以茶和茶多酚(茶叶成分之一)为原料的产品多达上百种,而浙江相关产品却寥寥无几。虽然浙江省也推行过许多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但是许多产品都不了了之。如1983年商
17、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压阀的绿茶汽水和绿茶汽酒、1984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制成的多味茶、1985年杭州茶厂研制成功“百利宝”系列天然饮料、1991年10月淳安茶厂根据省中医学院转让的配方制成的“回春茶”等等一些技术含金量不高的产品,在这些研发的产品中少的一年不到,多的两三年都纷纷退出市场。这些现象说明浙江严重缺乏茶叶深加工技术,从而造成茶产品的附加值低,茶农收益不高。(3)浙江茶叶产业区域分布不合理浙江茶叶产业区域分布存在严重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全省共有64个县市产茶,茶户超过一百万户。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浙江省茶叶初制厂超过8000家,平均每个初制厂年加工量为118吨,其中年加工产值10万以
18、下的占到总数的七成以上,且浙江茶叶初加工还有一个特点哪里有茶园,哪里就会有初制厂。这些初制厂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经营效率低,许多厂商维持不超过三年。茶叶精制厂,全省大约有200多家,分布在全省45个县市之中,其中绍兴的嵊州市、丽水的松阳县、金华的武义县和婺城区四个地区茶叶精制厂最多,尤其是嵊州市,精制加工厂多达50余家,具有初步的产业集聚特点。而浙江其他地区都是零零散散的几个精制加工厂,这样不便于企业规模经营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浙江茶叶产业企业分布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浙江茶叶产业的竞争力。(4)茶叶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不够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要素在全球
19、范围内快速流动和组合,一个产业要好的发展,要在全国和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大型的跨国的带动是必不可少的。打败中国茶叶的“立顿”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这一理论。“立顿”茶叶经历了八十多年的缓慢发展后,1972年联合利华收购了“立顿”全线品牌,立顿的历史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作为世界500强的个人消费品集团,4联合利华通过其发达的营销网络和营销理念,开始了立顿新一轮的扩张之路。如今“立顿”已经销于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销量最好的茶叶品牌。自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至1997年立顿就在中国百家上乘系列调查中居于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占第一,如今对于中国中高阶层消费者中更是独占鳌头
20、。浙江茶叶产业应该大力鼓励茶叶企业跨出国门,从而增强浙江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绿茶销售量的浙江茶叶,跨国发展是创造浙江绿茶品牌的主要路径。12浙江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21茶园面积稳中有升,区域优势凸现浙江茶园面积长期居国内省(市、区)前列。近年来,通过实施茶树良种工程,无性系良种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2010年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1667万亩,无性系良种率6174,比2000年的128提高了4894个百分点。随着省、市、县茶叶优势区域规划的实施,浙江绿茶产业的区域优势开始凸现。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分三块,即浙西产区、浙东产区、浙南产区,涉及22个县(市、区),其茶叶面积、产量
21、、产值分别占全省的65、60、80。其中,绍兴、杭州为最大产区,二市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0、45与55。丽水则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地区,5年内茶园面积增长50。122茶类结构逐渐优化,主导产品日趋突出通过把茶叶产销指导思想定位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畅销、经济效益好的名优茶,目前,一个主导产品突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明显的浙江茶产业已基本成型,造就了龙井茶、珠茶、蒸青茶等若干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如绍兴市年加工、出口珠茶达7万多吨(其中嵊州市5万吨),占全国珠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珠茶加工、出口集散地。杭州市余杭区拥有蒸青茶企
22、业21家,生产流水线38条,年加工能力5000余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的蒸青茶加工基地。以绍兴、杭州两市为主体的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内,年产龙井茶2万吨,产值20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量的12和32。5123质量意识全面增强,品牌建设驶入快车道为应对国际“绿色壁垒”和国内“市场准入制度”,我省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量的增长调整到质的提高”上来。截止2009年,全省无公害生产面积达216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91。根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我省各级检验机构近几年对全省10个产茶市一千多批次产品的抽样检测,合格率在950以上。自2001年实施精品战略、名牌战略以来,浙江涌现出
23、贡牌西湖龙井茶、安吉白茶二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安吉白茶、乌牛早、绿剑、瀑布仙茗、惠明、御牌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产生了“浙江省十大名茶”,2006年提出“浙江绿茶”品牌概念,2007年省政府把“实施浙江绿茶全球化推广工程,全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列入今后茶叶产业的工作重点。2009年开展了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124茶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机、茶包装、茶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旅游的兴起。据初步统计,浙江现有茶机厂500多家,茶机产值5亿多元;仅杭州一地的茶馆已超过700家,产值达10亿元;各种茶艺茶礼及相关文艺作品层出
24、不穷,茶旅游线路不断增加,品茗休闲、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业新的亮点。62浙江茶叶出口情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2010年浙江茶叶继续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年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5130和5024。随着外贸体制的完善与国际市场茶叶需求量的增长,通过外拓基地,充分发挥精加工技术优势,出口茶叶数量连年增长,畅销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乌兹别克斯坦、马里,阿尔及利亚、日本等95个国家和地区。21浙江茶叶出口情况211出口总量的变化浙江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2010年全省共出口茶叶1552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130;出口创汇总额394亿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5004。表
25、12000年2010年浙江茶叶的出口情况年份出口量(吨)创汇额(万元)2000913061126442001121698133819200213234213312720031410931545192004149216185746200515473520886920061675002279432007165140267656200816700024935820091622002471372010155200263137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而得浙江茶叶出口增长速度很快,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创汇额均大幅增长(见表1)。从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
26、,浙江成为单列口岸以来,茶叶出口自主权不断扩大。1993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放权,大大调动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省从事茶叶出口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省内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7业已有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二十家左右。212出口经营方式的变化浙江茶叶出口主体多元化。2010年,民营企业出口量1079万吨,出口额271亿美元。国有企业出口量264万吨,出口额068亿美元。集体企业出口量144万吨,出口额03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量065万吨,出口额019
27、亿美元。浙江出口茶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茶厂自营出口、代理制、补偿贸易等。近年来,浙江茶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乌兹别克斯坦等低档绿茶市场、日本蒸青茶市场等,使浙江茶叶出口量节节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名优茶在浙江茶业经济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名优茶的大量采制,导致供应出口的毛茶原料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浙江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拓宽毛茶进货渠道。据调查,目前,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调入高档毛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由于前期名茶加工数量较少,故毛茶嫩度与内质均较本地茶好。毛茶供销渠道的调整,促进了浙江与全国其它茶区的
28、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浙江省作为我国出口绿茶加工、拼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正逐步得到确立。22浙江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竞争力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而国内对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论证的文献也不胜枚举。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因此需要在比较中研究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对浙江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采用了规模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来衡量浙江茶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状态。8221规模优势指数(SAI)表220032007年浙江及主要产茶省份的SAI值地区指标东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浙江福建安徽云南四川重庆SAI200
29、36366951574221680872004648701150417181085200562771914744218408620066117201444421810842007652737146497173083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规模优势指数(SAI,SCALEADVANTAGEINDICES)反映了一个地区某一农作物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习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指标分析了特地区、特定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了该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及规模
30、优势。规模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SAIIJ(GSIJ/GSI)/GSJ/GS在本文中,I代表具体某省,J代表茶叶,所以GSIJ表示某省茶叶的种植面积;GSI表示某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J表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GS表示全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SAIIJ表示具体某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如果某省的SAIIJ的值大于1,则表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省的茶叶生产具有规模优势,值越大,规模优势越大;如果该省的SAIIJ的值小于1,则表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省的茶叶生产不具备规模优势,值越小,劣势越大。由表2可知,浙江省的茶叶生产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但还是不及福建,而且发展速度缓慢,一度呈倒退趋势,在茶园规
31、模上还有待提升222贸易竞争指数(NTB)表32008及2009年浙江及主要产茶省份的NTB地区指标东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浙江福建安徽云南四川重庆NTB20080990950970960991002009099098099095099100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9贸易竞争指数(NTB,NORMALIZEDTRADEBALANCE)是对某地区某种产业的对外贸易的情况的反映。作为一个相对值,它消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方面的波动影响,无论贸易量是多少,其值都介于1和1之间。所以,该指数使得某一产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状况具有可比性。其计算公式为NTBI
32、JXIJMIJ/XIJMIJ。I代表具体某省,J代表茶叶,NTBIJ表示某省茶叶的贸易竞争指数;XIJ表示某省茶叶出口量;MIJ表示某省茶叶进口量。NTBIJ值越接近1,则表示某省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如表3所示,20082009年,浙江省茶叶的NTB值都是099,说明浙江省长期都是茶叶纯出口地区,在国际贸易竞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22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PRIM)表419952008年浙江省出口情况和PRIM年份出口量(万吨)出口总值(亿美元)出口量(万吨)出口总值(亿美元)PRIM()199560310611683227846520009131361464329244652005154
33、725917185358372320081670364189585521659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得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PRIM,POSSESSIONRATEOFINTERNATIONALMARKET)反映了某地区某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总出口额的情况。其值越高,表明该地区该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PRIMIJXIJ/XWJI代表具体某省,J代表茶叶,W表示世界,所以PRIMIJ表示某省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XIJ表示某省茶叶出口金额;XWJ表示全球茶叶出口金额。PRIMIJ值越高,则表示某省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如表4所示
34、,1995年和2000浙江省的PRIM是465,并没有多少起伏,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258的国际市场份额,浙江茶叶出口达到了相当的发展,然而2008年PRIM却降低了064,说明近几年浙江茶叶国际竞争力是在走下坡路的。103影响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美国经济学家M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的“钻石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胜出,主要受制于四大关键要素,即生产要索,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辅助性要素。波特把上述要素罗列为类似钻石的图形,人们称之为“钻石理论”。四大关键要素为支撑点,加
35、上两大辅助性要素,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钻石体系。一个国家某种产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需要拥有钻石体系中的每一项要素,而且要求所有因素交错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产业自我强化的优势。我们运用竞争优势的理论,来分析影响浙江茶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优势因素,有些是不利因素,有些是优劣混杂,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茶叶的国际竞争力。31主要因素31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产业的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和投入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与半技术劳动力、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信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以
36、及一些研究机构等。高级要素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初级要素。但是,在茶叶产业中,初级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质量依然是竞争力塑造的基础,因为茶叶是直接向自然索取产品的产业,难以按工业生产那样无限制成批量生产。对浙江茶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自然资源优势。属于初级要素。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多丘陵山地,生态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绿茶以及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同时,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种质资源丰富,茶类繁多。这些资源优势为提高浙江茶叶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科研与人力资源优势。属高级生产要素。浙
37、江是我国栽茶、制茶技术的发源地,茶叶科技创新能力强,茶叶技术推广和茶叶内外销力量强,茶农素质高,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高,科技对茶叶生产贡献率高。浙江是全国11茶叶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全国仅有的两所部属茶叶科学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以及全国茶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茶学系均在浙江,为提高浙江茶叶产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经济优势。浙江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而且贸易活跃,资金实力雄厚,市场意识强。2010年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711元(全国为29748元),2011年全国百强县浙江有24席。强大的经济优势,为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8、2)不利因素茶叶生产活化成本高。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采茶与制茶,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80,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浙江90的大宗茶采摘、100的名优茶采摘和75的名优茶加工是靠手工作业来完成。由于浙江劳动力工资高,茶叶生产成本中的活化成本高,从而影响浙江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滞后。浙江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科研成果较多,如速溶茶、茶水饮料、茶籽油、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茶多糖和茶皂素等产品。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明显滞后,生产规模小。而山东、河南、河北等一些茶叶生产小省甚至非产茶省却涌现出一批生产茶饮料及混合型茶饮料的企业集团,产业发展十分迅速。采摘用工矛盾突出
39、。名优茶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作业,目前大量的名优茶靠手工采摘,加上春茶季节短,采摘时间集中,用工量大,已影响到名优茶可持续发展。装备水平依然落后。全省尚有1/3茶叶加工场所比较简陋,清洁化加工存在隐患;名优茶加工仍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名茶加工中心建设还刚起步;装备水平不高,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不多。经营主体普遍偏弱。茶叶产业总规模扩张较快,但生产经营主体壮大不明显,过于分散、弱小,一家一户种茶做茶卖茶仍很普遍,龙头企业不多、不强。312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茶叶是一种高贸易率的商品,我国茶叶产量1/3以上供出口。因此,分析茶叶的市场条件,应同时着眼
40、于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从国际市场看,今后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第一,茶叶出口将持基本稳定局面。出口品种结构继续改善,产品质量有所好转,茶叶出口量值不会有太大变化。珠茶、眉茶作为我省传统产品,进口国当成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变动不大;蒸青茶在日本市场难有起色,而欧美市场对中低档蒸青茶的需求增加;各种低档片末茶会持续旺销;红茶、特种茶稳中有升,但所占份额有限,不会12对整个茶叶出口产生决定性影响。出口茶叶价格也将保持平稳,个别品种会有所上涨。第二,茶叶贸易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发达国家有经营茶叶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第三,由于茶叶的保健功能不断被人们所认
41、识,茶叶在与其它饮料竞争中具有拓展市场的有利条件,人均饮茶量将进一步增加。第四,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贸易产品多样化将会加强,茶叶深加工产品将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国内市场看,国内销售将显平稳增长势头。高档礼品茶消费继续保持繁荣;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茶将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需求增加;袋泡茶、茶饮料、保健茶等新品会有较快增长。茶类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红茶、乌龙茶继续升温,安吉白茶销势有所减弱。销售方式多样化趋势明显,通过产地和销区批发市场销售仍是主流,专卖店销售保持平稳,超市销售会有较快增长,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异军突起。32次要因素321产业结构及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结构状
42、况不仅决定了其创造增加价值、能力和比较生产力,而且也决定了相应的产品结构、技术层次及其产业素质。浙江茶叶生产始终走市场化之路,以销定产,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茶类结构较为合理。20世纪80年代前,浙江以主要生产眉茶、珠茶、红茶、烘青等大宗茶为主,是全国大宗外销茶的主要基地。随着国内市场的放开,流通领域也起了新的变化,浙江茶叶出口量与内销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348652调整为2010年的46954。在内销茶叶中以名优茶为主,在出口茶叶中以眉茶、珠茶为主。名优茶的产量、产值,由2002年的396万吨,2642亿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5万吨,78亿元,分别占茶叶总量的392和907。相关产业在产业
43、竞争力创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浙江茶叶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支持产业主要是饮料制造业和茶文化产业。茶饮料制造业。茶叶饮料与茶叶有互补和替代关系,饮料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会挤占茶叶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会带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茶叶为原料,结合传统制茶技术与现代科技生产有机绿茶饮料,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标准,成为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天然食品。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茶饮料使用茶叶多为中低档茶,无疑对解13决困扰我国茶叶产业多年的中低档积压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茶文化产业。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唐代中后期已经萌芽,北宋有所发展,到了南宋已形成气候。浙江山水秀丽,风
44、景如画,不仅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且有品茶的自然艺术环境,而且儒、道、佛三家在这一产茶胜地集结,共同创造了中国的茶文化体系。南宋建都杭州,把中原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这里,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浙江与茶文化相关的茶馆业也相当发达,尤其是在以“龙井茶虎跑水”著称的杭州,茶馆的规模和经营都堪称一流。杭州茶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目前杭州的各式茶馆、茶艺馆、茶楼、茶室、茶苑、茶艺中心和茶艺乐园有700多家,年营业额高达10数亿元。322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茶叶关税逐步削减。按照协议,我国加入WTO,茶叶的关税2002年降为21,2003年降为18,2004年降为15。国外一些著名的跨国茶叶公司,如英国立顿、新
45、加坡立德、斯里兰卡茶叶等在我国降低关税条件下,将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使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按世贸组织成员进口关税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降为38,发展中国家降为14。这给浙江茶叶出口带来了机遇。浙江是绿茶出口大省,关税的降低,有利于浙江茶叶出口。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近几年不少茶叶进口国都颁布了限量标准,尤其是欧盟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对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了220余项最高限量规定,加上欧盟各成员国如西班牙、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还分别有自己本国的农残执行标准,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西班牙等国自2001年开始,在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严格检测措施的同时,并将农残超过限量规定的案例列入了欧盟委员会食
46、品快速预警系统予以了通报。受此影响,浙江出口欧盟茶叶2001年比2000年减少60,2002年比2001年又减少361。近几年,日本也明显增加了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检测项目达500多项,与欧盟标准比较,不仅量多,有的指标还严于欧盟。据浙江省茶产业协会透露,近日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浙江省部分珠茶出口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出口珠茶中掺加固形茶现象有所抬头,被检企业收购的原料茶中固形茶含量最高达到144,出口成品茶中固形茶含量最高达到98,而且部分有可能掺加了利用茶叶深加工后的残渣加工的回笼茶。针对检验检疫部门通报的情况,协会到珠茶出口重点地区嵊州市调查了解,发现问题起因在于国际市场珠茶
47、价格提高以后,致使一些唯利是图的精制企业固形茶添加比例加大。因此,如何降低浙江茶叶中的农残含量,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14323茶叶产品特征茶叶的产品特征主要包括色、香、味、形,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浙江茶叶产品特征有一定的优势。品牌优势。西湖龙井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世界绿茶皇后。据了解,“龙井茶”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法定产区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4个市,覆盖18个县(市、区)。目前,共有276家企业获龙井茶证明商标准用证,获证企业覆盖龙井茶三大产区。证明商标注册两年来,龙井茶产量、产值分别达到26万吨和286亿元,分别占全省茶
48、叶总量的156和332,比注册前的2008年产量增加04万吨、产值增加72亿元。浙江茶叶的品牌建设以龙井茶为龙头,形成了扁茶、针形、条形、卷曲形等门类齐全、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标准优势。浙江各地根据生产管理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规程和标准,使茶叶生产、加工按标准操作。目前,已制定的省级规程和标准有机械化采茶配套技术规程、机制龙井茶工艺技术规程、优质茶评选技术规程、有机茶标准、无公害茶叶系列标准、珠茶系列标准等,全省有50余名优茶制定了从良种苗木、栽培、加工、商品茶的系列标准,使茶叶生产更规范,质量有保证。产品质量优势。为提高茶叶质量,浙江大力开发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
49、全省茶叶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质量普遍提高,2009年抽检品牌茶叶270批次,合格率达到993,全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已超过一千家。2010年全省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1667万亩,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茶叶产地准出试点,推行生产记录。继续实施部、省茶叶质量安全例行抽检,茶叶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154浙江茶叶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当今茶叶竞争已经由过去围绕价格成本的竞争,转变成了围绕质量、品牌的竞争,这就要求浙江省茶叶企业必须夯实基础,实行优化改造,打造国际品牌。同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宏观和微观调控帮助浙江茶叶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41从企业角度提升浙江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411重视茶叶质量和多样化的提高浙江茶叶企业应当大力推进标准茶园的建设。加强茶园水电、沟渠路、喷滴灌、防霜冻、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设施建设,增强茶园防灾抗灾能力。控制新茶园发展,以换种改植改造低产老茶园。茶树品种从过度追求“早”向择“优”转变,力争茶树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逐步实现茶园耕作、修剪、采摘等园间作业机械化。发展茶叶集聚加工中心。推广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大宗茶实现清洁化、连续化、流水线加工,进一步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安全水平。调整结构,加大综合开发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