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327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日期_I摘要浙江省作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省份,从2006年到2010年,茶叶出口额持续增长。但是,随着国际茶业格局的变化,浙江省茶叶出口原先的价格、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己经逐渐失去,浙江茶叶出口面临

2、着更多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研究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对策。近年来,浙江省茶叶出口占中国领先地位,茶叶出口种类多,出口加工企业逐年壮大,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但是仍存在着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茶叶品牌塑造力度不够,出口企业效益受限制等问题。论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茶叶深加工受限,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其他国家消费偏好不同及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不完善。此外,论文通过浙江和安徽的对比,得出了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势,包括加工技术普及、出口茶类多和绿茶出口强势,也得出了安徽茶叶出口对浙江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茶叶加工水平,茶叶出口企业,绿色壁垒的影响,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3、四大方面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加大茶叶加工水平、实施无公害茶工程、完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关键词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对策IIABSTRACTFROM2006TO2010,ZHEJIANGTEAEXPORTSSHOWEDANINCREASINGGROWTH,WHICHISANIMPORTANTPROVINCEOFTEAEXPORTSINCHINAHOWEVER,WITHTHEPATTERNOFINTERNATIONALTEAINDUSTRYCHANGING,TEAEXPORTSORIGINALPRICE,LABORANDRESOURCESADVANTAGESHAVEGRA

4、DUALLYLOSTINZHEJIANGATPRESENTZHEJIANGTEAEXPORTSFACESMOR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HISPAPERMAINSTUDIESTHEDEVELOPMENTOFZHEJIANGTEAEXPORTSTRADESTATUSANDCOUNTERMEASURESINRECENTYEARS,ZHEJIANGTEAEXPORTSACCOUNTEDFORALARGERPROPORTIONZHEJIANGTEATRADEHASKINDSOFTEATOEXPORT,EXPORTPROCESSINGENTERPRISESGROWINGYE

5、ARBYYEARANDTHETEAEXPORTMARKETBUILDINGMAINLYINDEVELOPINGCOUNTRIES,BUTZHEJIANGSTILLFACESTHEPROBLEMTHATTHEOVERALLLEVELISNOTHIGHINTEAPROCESSING,ANDTEABRANDMOLDINGISINADEQUATEANDPROBLEMSOFEXPORTERSBENEFITRESTRICTIONSANDIMPERFECTDETECTIONPAPERSONTHEREASONSCONTRIBUTINGTOTHESEPROBLEMSAREANALYZED,ANDTHEMAINR

6、EASONSARETEADEEPPROCESSINGLIMITED,ENTERPRISESOWNPROBLEMS,DIFFERENTPREFERENCESOFFOREIGNCONSUMER,TEAQUALITYANDSAFETYSUPERVISIONSYSTEMTHEN,COMPAREDBETWEENZHEJIANGANDANHUI,DRAWTHECONCLUSIONTHATADVANTAGESOFZHEJIANGTEAEXPORTS,INCLUDINGPROCESSINGTECHNOLOGYPERVASIVE,ANDTEAEXPORTEDVARIOUSESPECIALLYGREENTEAEX

7、PORTSMOREADVANTAGED,BUTALSODRAWTHEANHUITEAEXPORTREFERENCETOZHEJIANGATLAST,ACCORDINGTOTHEEXPORTOFTEAENTERPRISES,TEAPRODUCTSLEVELS,THEGREENBARRIERS,ANDTHETEAQUALITYSAFETYTESTINGSUPERVISIONSYSTEM,WHICHPUTSFORWARDENHANCINGTHE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ANDESTABLISHINGTHEINTERNATIONALFAMOUSBRAND,STREN

8、GTHENINGTEAPROCESSINGLEVEL,IMPLEMENTINGCOUNTERMEASURESOFPOLLUTIONFREETEAENGINEERINGANDPERFECTINGTHETEAQUALITYSECURITYSYSTEMKEYWORDSZHEJIANGTEAEXPORTACTUALITYMEASUREIII目录1浙江茶叶出口现状111浙江茶叶出口占全国领先地位112出口茶叶种类多213出口加工企业逐年壮大214浙江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2浙江省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421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4211茶叶初加工水平低4212茶叶深加工企业少422品牌塑造力度不够

9、523浙江茶叶出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5231绿色壁垒对市场准入的影响5232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企业效益的影响63造成茶叶出口问题的原因731阻碍茶叶深加工发展的原因7311深加工产品单一,应用途径少7312缺少产品标准7313企业资金实力不强7314茶叶深加工产业化程度低732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8321企业认证意识淡薄8322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合的紧密度不高8323缺乏必需的检验检测手段833浙江茶叶出口品牌少的影响因素934消费偏好不同引导贸易地理方向1035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不完善10351茶叶质量安全仍存在较大隐患10352信息缺失及检测设施不完善104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劣势与安徽省比较

10、1241浙江与安徽对比分析1242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势12IV421绿茶出口强势,国际市场呈多元化趋势13422茶叶加工技术普及,出口货源充足13423出口茶类齐全,市场适应性强1343安徽茶叶出口对浙江的借鉴意义14431浙江应加强茶叶产业化优势14432浙江应加强培养茶业技术人才145促进浙江茶叶出口的对策与建议1551提高茶叶加工水平15511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15512积极推进生产组织方式转变15513加大科技创新1652打造国际知名品牌1653研究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出口市场1754扶持做强龙头企业1855走发展绿色食品之路18551实施无公害茶工程18552建立茶叶绿色出口补偿机制18

11、553加快推进茶叶市场准入1956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19561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19562建立完善的茶叶出口预警机制2057兴建浙江茶叶拍卖市场21结论22参考文献23致谢251浙江省是茶叶生产及出口大省,近几年浙江省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在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等,浙江省茶叶出口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农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地遭受一系列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浙江茶叶的出口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本人认为有必要研究浙江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这对于浙江省积极应对所面临的问题

12、,努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茶叶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浙江茶叶出口现状11浙江茶叶出口占全国领先地位浙江茶叶历史悠久,在全国茶叶出口中一直处于首位,无论是出口数量、出口金额还是市场占有率都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一直保持领先。2006年以来,浙江省茶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强劲态势,无论是出口数量,出口创汇能力,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处全国领先地位。其中,2006年浙江省茶叶出口1675万吨,出口额291亿元,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84,全国出口总额的532,20072010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数量略有下降,但茶叶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浙江省茶叶出口额在不断上升,从291亿美元上升到了394亿

13、美元,在全国总出口中的比例也在增长(见表1)。表120062010年浙江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及占全国比重情况年份浙江出口量(万吨)全国出口量(万吨)出口比重()浙江出口额(亿美元)全国出口额(亿美元)比重()200616752867584291547532200717952895620318621513200816702982560364687530200916223030535382633603201015523024513394784503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茶叶科学、茶叶通讯等相关资料整理。212出口茶叶种类多浙江省出口的茶叶种类众多,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紧压茶原料等。从不同种类茶叶出

14、口看,浙江省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占全省茶叶出口的75。其次是乌龙茶,占浙江省茶叶出口的11。另外,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其他茶类,例如,减肥茶、瘦身茶、养颜茶、清胃茶等功能性茶叶的出口占浙江省的6(具体见图1)。绿茶75乌龙茶11红茶5紧压茶原料3其他茶6绿茶乌龙茶红茶紧压茶原料其他茶图1浙江茶叶出口品种比例图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产品交易网,浙江统计局统计年鉴资料整理。13出口加工企业逐年壮大浙江企业商路广,市场信息灵,经营基础扎实。浙江省现有茶叶精制厂近500家,其中直接从事出口茶叶加工的企业有150多家。近年来又有一批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全省出口综合实力大大

15、增强,其他省市区尚无法相匹敌。这些大、中型加工企业己全部完成改制,普遍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且已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浙江茶叶出口加工企业70集中于绍兴地区,区域特色十分明显。14浙江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浙江已与世界上近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是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阿富汗、日本、欧盟等和我国香港地区,主要出口茶类有3珠茶、眉茶、蒸青茶和名优茶等。摩洛哥等非洲发展中国家是浙江省出口茶叶最多的地区,2010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非洲占比已达74;而同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欧盟仅占比345,出口到日本占比338。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保持持续不断增长,发达国家市

16、场逐步萎缩的格局已经形成。欧盟、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是茶叶消费大国,也是浙江茶叶的出口市场。根据浙江省农业厅提供的一项数据,俄罗斯每年的茶叶消费量达185万吨,浙江绿茶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不到3。在一些国家的超市里,浙江绿茶往往被挤在货架角落,平均每公斤只卖1美元,比印度茶低4成。另外,乌兹别克斯坦本身不生产茶叶,其每年约有253万吨的茶叶需求量百分百依靠进口,但浙江每年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茶叶只有11406吨,只占其茶叶进口的38。日本人喜欢喝茶,每年茶叶的需求量为16万吨,但日本国内茶叶年产量一般为10万吨左右,产销的差距将近6万吨,因此日本每年都要大量进口茶叶。但

17、浙江每年出口到日本的茶叶不到1万吨,只占日本茶叶进口量的4,欧盟每年茶叶需求量为2728万吨,浙江省每年出口到欧盟的茶叶不超过13万吨,只占欧盟年茶叶进口量的4左右1。1数据来源浙江统计信息网茶叶出口市场资料整理42浙江省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茶叶出口量占据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但是目前,浙江省茶叶出口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持续增长基础并不稳固,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211茶叶初加工水平低截止2010年底,浙江茶叶初加工厂有500多家,平均每个初加工厂加工茶叶118吨,加工产值10万元以上的占

18、704。这些茶叶初加工厂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都尚未真正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多数仍沿用传统加工工艺,依靠手工制作。这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使员工缺乏正规的技术培训,操作不规范,技能与经验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212茶叶深加工企业少虽然浙江省茶叶深加工起步早,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除少数企业发展比较快以外,大多数企业发展困难。目前浙江省茶叶深加工企业总数在二十余家,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加工速溶茶、茶饮料和固体奶茶;二是萃取茶多酚原料和加工茶多酚保健品;三是开发各种袋泡茶。另外,有几家从事抹茶生产、低咖啡因茶加工和茶籽油榨取的企业。这三类中产销量

19、最大的是速溶茶和茶饮料,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衢州易晓食品有限公司、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以生产速溶茶为主。浙江省速溶茶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左右,满足生产能力可消化干茶5万吨,目前实际年产量约5000吨,占全国速溶茶产量的一半左右。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型茶饮料,年产量约150万吨,占全国茶饮料总量的15左右;临安九诚茶业有限公司和长兴茶乾坤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袋泡茶,2010年有3000吨产量,大多销往日本市场。浙江省萃取茶多酚原本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现在企业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只有单体儿茶素如EGCG等

20、在少量萃取,茶多酚单体成分萃取目前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是高纯度单体儿茶素市场5需求量不大,一般只用作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小规模实验;茶多酚片剂、抹茶、低咖啡因茶和茶籽油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22品牌塑造力度不够浙江素有绿茶故乡之称,尽管有利于茶叶生长的天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出口的茶叶却难以获得较好的国际声誉。其主要的症结还在于浙江省出口的茶叶鲜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名茶品种虽多,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目前,在浙江茶叶出口中,除“骆驼”牌眉茶和珠茶、“贡”字牌西湖龙井等少数的品牌茶叶外,其余都是以给外商供应原料茶的方式出口的,或者是为国外贴牌生产,自主创新运作的品牌还相当缺乏,包装简单档次

21、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对自然资源、生产原料的消耗大,这使得浙江省出口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国际品牌茶叶。目前浙江出口的大部分茶叶售价不高,企业为了维持出口量大打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十分透明,难以提升出口茶叶的档次和价格,也扼杀了企业创造品牌的积极性。据杭州海关数据资料统计,2010年,浙江省有茶叶出口业绩的企业共90家,出口总额为394亿美元,仅为国际知名茶饮料品牌“立顿”年销售额的1/7。23浙江茶叶出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国内标准要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无形中构成了阻碍出口的“绿色壁垒”(韩冬梅,2004)。而且,在实际茶叶贸易中

22、,有些国家还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国外茶叶制定高于国际标准或是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标准,从而限制或制止外国茶叶进入,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2。231绿色壁垒对市场准入的影响浙江省茶叶出口接连受到绿色壁垒的冲击,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导致浙江省茶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严重受阻。浙江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约占浙江出口总量的75。但是,2006年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茶叶等农产品检测标准;2009年5月起,日本食品卫生法又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了144种,并将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限量为001PPM。上述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导致浙江省对日茶2李博,吕

23、开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0(5)6叶出口自2006年起连续4年负增长(具体见表2)。表2浙江茶叶出口日本情况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出口量(万吨)10051005081806650574所占比重()656494137资料来源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网资料整理HTTP/ZJCXWZJNWGOVCN/日本市场占浙江省茶叶出口量的份额从2006年的6下降到2010年的37,2011年1季度这一比重更是降至26。除此之外,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不断提高对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标准,增加了重金属、黄曲霉素和有害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这些绿色

24、壁垒使浙江茶叶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浙江省茶叶除了出口数量发生变化外,出口地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32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企业效益的影响浙江茶叶出口企业要实现茶产品绿色化,就要对茶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管理,这会造成出口成本的大幅上升,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的局面。另外,在环境成本内在化3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还对浙江出口的茶叶征收绿色关税,使浙江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而这些都将减少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的出口收益。浙江茶叶出口企业的出口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价格优势,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茶企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加上绿色壁垒带

25、来的影响,使很多茶叶出口企业无法发展壮大,甚至可能因为无法弥补成本而放弃出口,这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发展十分不利。3环境成本内在化就是将环境成本费用计入产品的成本之中,从而使其价格不仅反映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还能反映出产品的环境污染的补偿。73造成茶叶出口问题的原因31阻碍茶叶深加工发展的原因311深加工产品单一,应用途径少目前茶叶深加工产品以茶多酚和速溶茶为主,原先浙江省的茶多酚大多出口美国代替麻黄素作为减肥药的组成原料,后来因新的减肥药配方未获美国FDA批准,茶多酚出口陷入最低谷,茶多酚销售价格也从最初的每公斤1000多元下降到现在的100多元。茶多酚价格暴跌,除了有技术进步、萃取得率提高和成

26、本降低的因素外,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速溶茶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生产总量的70左右用于出口,随着国际需求的减少,以及国内茶饮料和固体奶茶的发展,速溶茶在国内的销量超过出口,但是由于应用范围的限制,速溶茶的实际生产量仅为生产能力的一半左右。312缺少产品标准目前浙江极大多数茶叶深加工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浙江茶叶出口企业仍处于低层次竞争。只有部分茶叶出口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了企业标准,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评判缺乏统一的尺度,企业的生产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313企业资金实力不强目前,浙江茶叶出口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弱,限制了新产品开发。如茶多酚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只需通过卫生

27、学检测,而生产保健品则要完成急慢性毒理试验和功能试验,很多功能还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由于茶叶深加工产业规模小,企业研发资金不足,很难维持这些长周期和高额的研发、试验投入,致使企业放弃新产品研发而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的产品,导致产品趋同,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314茶叶深加工产业化程度低浙江出口的茶叶深加工产业化程度较低,上下游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缺乏8循环利用得基础。深加工原料对茶叶外形要求不高,如果简化加工工艺完全可以达到要求,而当前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原料来自于经过全套加工程序的各类中低档茶叶和副产品,无谓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经过深加工的茶叶残渣只有少部分再利用,其它被废弃,不仅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而

28、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32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321企业认证意识淡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浙江茶叶出口企业认证意识比较淡薄,不积极主动认证,大部分企业仍未获得ISO14000认证。浙江的一些茶叶出口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所以认证不积极,存在侥幸的心理。此外,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需要支付的费用比较昂贵,这也使得浙江一些茶叶出口企业望而生畏。322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合的紧密度不高最终出口的茶叶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投入生产的茶原料及各种中间产品也要达到绿色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茶叶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共同配合。但

29、由于浙江茶叶出口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出于自身利润考虑等种种原因,目前浙江纵向分工企业之间的配合力度还不够。另外,浙江绝大部分茶企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大多数的茶叶出口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生产和销售环节明显脱节,没有足够的能力根据国际市场的各种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新品种研发上也显现出技术的薄弱和能力的不足。323缺乏必需的检验检测手段浙江茶叶出口企业在将茶叶输往国外之前,按国外的绿色标准进行检测检验是化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检测检验的渠道有两种第一种是企业自行购买检测设备。但是浙江省的茶叶出口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检测设备的投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一般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第二种是

30、政府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测机构。由于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发达国家还不断推出新的措施,再加上政府检测机构自身条件和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政府对浙江出口茶叶的检测不完善。由此可见,这两种检测渠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大了突破绿色壁垒的难度,使浙江茶叶出口的发展收到了阻碍。933浙江茶叶出口品牌少的影响因素(1)品牌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茶叶出口一直作为一类商品来管理,一些企业在思想上很少真正把品牌视为武器、产权和财富,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品牌的发展问题。开展创立品牌工作起步晚、层次低,以至造成一些茶叶出口企业至今还没有自己品牌。(2)体制惯性制约要创立名牌,就必须从生

31、产、包装装潢等方面去下功夫,但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又都处在刚刚转型之后,还无力在实体上有大的建树,因此仅凭传统的工贸合作关系,工贸双方很难在品牌建设上有所作为;从经济体制方面来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茶叶出口企业为完成任务疲于奔命,即使是改制后的企业,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经理人难免出现短期行为,不愿花钱对品牌进行广告宣传,自然无力对品牌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从人事管理体制方面来看,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职工职业生涯成长的关系,加上各种利益的诱惑,使得企业的各级干部(包括业务人员)变动过于频繁,给创牌工作带来

32、了很大影响。(3)品牌管理不到位品牌管理力量不足。大多数企业是在某个职能部门中指定一两个人从事或兼管这项工作,使品牌工作很难深入和有力度。品牌防御不严、许可使用不规范。过去,浙江茶叶出口企业以大包装茶出口为主,小包装茶出口难度大,因此,对品牌的要求并不迫切,使得一大批“无标企业”仍然能够小规模、低水平的出口。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日益增多,品牌意识增强,但往往由于缺少防御意识,因此浙江茶企遭受侵权的事时有发生。品牌管理较被动。一是近年来,一些茶叶主要消费国的客户品牌意识很强,进口一般多采用“定牌”的方式,浙江茶叶出口企业为扩大出口,特别是在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只

33、要能出口,并不在乎“定牌”与否,这从纯粹经营的角度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能不加限制,使用“定牌”只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二是混合使用品牌多。有的企业拥有多个品牌,同时并用,有时在不同品种的茶叶上交叉使用,这样很难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在注册的品牌中,同样一个品牌,第30类茶叶属于某公司的,其它类别属于另一类公司的,这给创立知名品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034消费偏好不同引导贸易地理方向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喜好不同影响着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市场方向。非洲的气候属于高温少雨,并且干燥,而绿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的功效,因此,北非、西非和中亚地区偏爱绿茶。尤其是摩洛哥,特别喜欢浙江绿茶,

34、并把它作为馈赠亲友最体面的礼品。而欧美市场则比较偏爱红茶和特种茶,欧盟绿茶的年进口量仅占其茶叶进口总量的10左右,并且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喜欢在茶中加糖或者牛奶。而日本则更偏爱乌龙茶。浙江省的土壤成酸性且年温适中,极其适合绿茶的生长。因此,绿茶是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主要茶叶种类,占出口总额的75以上,主要出口到非洲等偏爱绿茶的发展中国家。35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不完善351茶叶质量安全仍存在较大隐患虽然农业部已禁止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21种农药在茶叶上使用,但在检测中发现,浙江极少数地区的个别茶叶生产者仍在使用这些高毒农药。其次,茶用农资经销点经营管理还不够规范,农药、肥料混放,有机茶专用农药、

35、肥料未获得认证。再次,农药商品繁多,但主要成分标识不清,容易使茶农误用。除上述问题之外,浙江茶叶加工小企业过多,设备陈旧,加工厂东西堆放无序,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卫生不达标、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化等问题,导致茶叶再次污染的隐患依旧存在。除了茶农、茶叶加工者对茶叶的生产、加工方面的质量安全做得不到位外,茶叶质量监督局对茶叶的监督也存在着漏洞。由此可见,浙江省茶叶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有两大原因值得关注。其一是处罚依据不足,如对于茶叶中添加色素或其他非茶异物如何处罚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即使主管部门查到这种情况,也大都从轻处置,达不到遏制的效果;其二是监管职责不明与监管力度不足。3

36、52信息缺失及检测设施不完善信息缺失所造成的生产和检测与国际的严重脱节也对浙江茶叶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浙江现行的茶叶质量检测标准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数量,也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要求相距甚远,往往检测的茶叶质量符合省内的标准,但却远远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导致浙江茶叶出口受阻,甚至可能连累11其他省份茶叶的出口。除了信息不对称之外,浙江茶叶检测设备的不完善,也造成许多茶叶检测因为没有相关的设备而无法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大量茶叶检测设备必须依靠进口,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应有的重视,茶叶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与国外相距甚远。有些检测指标,如农药残留等,国外能够检出,而浙江的设备和人员却无法检

37、出,这使得浙江茶叶出口处于被动的局面。124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劣势与安徽省比较从出口省份排名来看,浙江2010年虽然茶叶出口略有下降,但仍是国内茶叶出口第一大省,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超过5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市。湖南省茶叶出口位居全国第二;安徽省茶叶出口量达23万吨,居第三位;福建省茶叶出口16万吨,居全国第四位。41浙江与安徽对比分析安徽省地处东部,属内陆省份,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原、山地、丘陵丰富。属于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量丰富。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25个县市产茶。2010年安徽茶园总面积1687万公顷,其中采摘面积139万公顷;产量86万吨,居全国第5位;产值31亿

38、元,居全国第三;出口量261万吨,出口值4968万美元,居全国第三;其中名优茶产量57万吨,产值1967亿元,居第5位。与安徽相比较,浙江很多产茶县市,茶叶的生产特别是名优茶生产产量高,加工技术优先,销售渠道种类多,很多地方由地方政府进行扶持少,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条长且紧凑。茶叶在山区以形成支柱产业,山区很多农民实行产业化生产,将茶叶粗放经营较少,收入相对来说较高。同时,茶叶企业数目多而规模较大,时间长,市场淘汰率较低,抗风险力强,茶叶出口企业较多,茶叶出口主要通过省茶叶出口公司等多种渠道来完成。两省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浙江居全国茶叶出口第一,茶产业发展实行良性循环;而安徽省茶叶出口量少,

39、茶叶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茶产业链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两省茶叶生产,出口贸易,茶叶企业发展,茶叶加工技术,种植技术等都形成鲜明的对比。42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势从浙江茶叶出口概况和与安徽省的比较可以总结出目前浙江茶叶出口的优势。作为我国出口大省之一,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量一直居首位(具体见图1)。13020406080100120福建安徽浙江湖南绿茶红茶其他名优茶图1中国出口大省茶叶出口额情况(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茶网资料整理HTTP/TEAZJOLCOMCN/421绿茶出口强势,国际市场呈多元化趋势浙江省绿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普及,特别是珠茶和眉茶是出口茶类中的拳头产品,在国际茶叶市场,特

40、别是非洲大陆市场中有相当高的信誉。其中,珠茶是浙江省最早出口的茶类之一,曾被誉为“绿色珍珠”,由此可见其在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力。此外,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增加到60多个,并始终把握住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欧盟及西北非绿茶市场的主导权。422茶叶加工技术普及,出口货源充足浙江省珠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区,眉茶历史十分悠久。浙江的茶叶品质优良,加工技术相当普及,其中嵊州市有绿茶加工厂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工业基础很好,己形成一条强力产业链,全国各地原料茶也源源不断向浙江集中,保证了出口货源。423出口茶类齐全,市场适应性强浙江省出口以珠茶、眉茶、蒸青

41、茶等绿茶为主体,但红茶、花茶、乌龙茶、各类名茶、保健茶、玄米茶和有机茶也在不断拓展,扩大销路,满足了客商的需求。以保健茶为例,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出口茶类的齐全,加强了浙江茶叶的14市场适应性,促进了浙江茶叶的出口。43安徽茶叶出口对浙江的借鉴意义431浙江应加强茶叶产业化优势目前,安徽省茶业正在按照安全、优质、高效的要求,朝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优势产业主产区,创建了自有的有机茶园和无公害基地,如安徽休宁县碧云茶厂生态茶园基地、

42、石人茶场立体生态茶园等等。以中国黄山毛峰科研加工示范基地黄山市汪满田茶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集绿色食品茶产、学、研、销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拥有核心绿色食品茶原料基地13万亩,已具有日加工“黄山毛峰”、“滴水香”高档名优绿茶15万斤(日处理鲜叶6万斤)的生产能力,其加工设备全部是由企业与安徽农业大学自行研制的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实行了标准化、可控、可追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值得浙江省学习与借鉴。432浙江应加强培养茶业技术人才安徽是全国茶业科教力量最强、技术人材最多的省份之一。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在全国享有盛誉,设有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省

43、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成立几十年来硕果累累。安徽黄山茶业学校是一所颇具特色的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设有安徽茶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培育了一大批茶业科技人才,学生遍及全省茶区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乡、镇企业。这些科技人员在茶树良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综合利用和茶叶病虫草害生态防治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科研及开发成果,这为安徽省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科技基础,为安徽茶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浙江应借鉴安徽省的茶业科教情况,加强培养茶业技术人才。155促进浙江茶叶出口的对策与建议51提高茶叶加工水平511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浙江省具备研究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和技术

44、的优越条件,在浙江茶叶研究机构众多,特别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和浙大茶学系科研实力较强,并较早进行茶叶深加工和茶叶功能成分研究,是浙江省茶叶深加工研发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扶持各类科研机构和涉茶企业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深入开展茶多酚、茶多糖、茶黄素、茶氨酸、茶皂素等茶叶活性成分和功能应用的基础研究,加强不同茶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茶提取物和其他植物提取物共同使用的效果和配比研究。跳出茶叶行业的圈子,加强与食品工业、日化工业、医药工业等行业间的沟通和交流,依靠科技优势,把茶活性成分提取与利用结合起来,开发和推广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

45、,如油脂抗氧化剂、纯茶饮料和功能性茶饮料、养生保健品、减肥药等,大力发展茶食品、茶服饰、茶日化、茶环保用品、茶保健品乃至含茶药品,把传统的喝茶变为吃茶、用茶,积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扩大深加工产品的应用范围,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茶叶深加工的发展。512积极推进生产组织方式转变推进茶叶加工小作坊的整合提升,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方式的“两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加工向清洁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转变,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是我县提升茶产业总体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茶产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之道。结合松阳的实际,用三年左右时间,开展我县茶叶加工小作坊整治与规范工作。按

46、照“取证一批、整合一批、规范一批、关停一批”的总体思路,对茶叶加工小作坊进行分类监管,通过推行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联合等多种模式,基本完成我县茶叶小作坊的规范、整合、提升,基本实现我县茶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全县茶产业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县茶产业的优化升级。龙头带动模式,即以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散户”的组织模式运行,由龙头企业对各加工散户进行统一的质量管理,以提升茶叶生产16加工质量;专业合作模式,即以乡镇为单位,以茶叶合作社或协会为纽带,吸纳所辖区域内的茶叶加工户入社或入会,按照“合作社(协会)加工散户标准化”组织模式运行,实行“

47、内部条件、质量管理、加工标准、产品检验、对外品牌”的五统一,提高生产加工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以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质量;股份联合模式,即在产茶重点乡镇规划建立茶叶加工园区,按照QS取证基本要求,建设标准生产厂房,鼓励小作坊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入园、申请取得QS证,实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513加大科技创新随着各国安全、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茶、保健茶及高档茶的消费比例将持续增加。浙江省应研制适应不同市场的茶产品,以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拓展国际市场,引领世界茶叶消费潮流。走科技兴茶之路,保证茶叶质量、保持茶源稳定性,需要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研发替代农药,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

48、茶和有机茶,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浙江省应充分利用浙江茶产业的人才优势,加强农、科、教、商、贸等部门联合与合作,强化“三农五方”协作机制,借助茶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茶叶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团队作用,指导产业科技发展,加强职业茶农系统培训,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素质,以科技创新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推进浙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叶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须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茶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既可以提高茶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满足国内外茶叶消费者偏好和需求。52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近年来,浙江省在创建茶叶知名品牌、推进

49、茶叶品牌国际化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比如,到产品销售地先行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然后通过贴牌生产与创建自主品牌两种方式,逐步做大自主品牌。但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在品牌的推广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浙江茶叶要真正香飘世界,首先应通过茶叶标准化生产创立国际“绿色品牌”。浙江有很多生态型茶园,特别是一些高山茶不易受病虫害侵扰,有条件实行源头控制,只要执行标准化生产,产的就是正宗的有机茶,然而因为没有知名的品牌,不被市场认可,身价和品牌产品相差悬殊。而杭州产的西湖龙井茶17尽管价值不非,因创出了一系列品牌并受到了原产地保护而一直十分畅销。以某品牌龙井为例,2010年其出口平均单价为450元/公斤,是浙江出口茶叶中平均单价最高的品种。品牌的树立以其质量为根基,这就要求茶叶从种植源头到成品的出厂全过程要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只有质量上乘,才能品牌过硬,品牌本身就能创造价值,还能避开同行压价造成的利润缩水。其次,浙江出口茶企应加大营销资金、营销人员投入,借鉴立顿的经验,在注册先行的基础上,做好发达国家市场调研、品牌定位等工作,通过细分市场发挥资源优势,投入科技研发,改良加工工艺,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并实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从而提高浙江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扩大浙江茶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占领商机。再次,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