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思考【摘要】新课标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需要教师数学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数学课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思考 一、营造生活情境,创设数学意义 传统数学课,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例题教学,或者教师自编一些习题给新内容作铺垫。而旧教材这些事例往往又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熟悉,使得学习与生活脱离。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数学题材,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
2、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会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空洞的数字游戏,也不只是空洞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应试工具,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有用而必备的知识;人们离开数学将会寸步难行。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老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关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吗?(同学们说有) ,你们会测量吗?(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 ,那你们都会测量什么?(学生有的从重量说,有的从长度等方面说) ,那好,老师想让你们测量几样东西。 (老师事先让学生带上弹簧秤和尺子) ,你们每个人量一下你们的课桌。 (然后分别让学生说出长度是多少) 。你们再用秤称一
3、下你们每个人的书包有多重, (分别让学生说出书包的重量,同学们回答的都不是整米数和整千克数) ,如果桌子的长我们用米作单位,书包的重用千克作单位,就不能得到正好的整米数和整千克数,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因为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生活问题,把它抽象成数学意义,然后使学生理解掌握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外在的引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上面的这种引导,就很自然的把整数的知识引导到了小数的学习。而小数的应用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是相当广泛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信息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
4、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中来。比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师没有照课本的例题教学,而是跳出课本,找到本节课的灵魂:关系。过程如下: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又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系”这个概念。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30)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数量,加一个条件,大 5 岁,那老师几岁呢?(35)也是一个数量,那么大 5 岁是什么呢?引出数量关系。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学生懂得已知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5、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更透了。 三、回归数学情境,寻找数学模型 “旧教材”中的应用题比较难教,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原因之一在于它是比较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 ,而小学生则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又缺乏生活经验,那么,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 ,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可操作的生活材料等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地体会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有一根木料锯成 4
6、 段需要 12 分钟,锯成 6 段需要多少分钟?”一题时,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就需要让学生们实际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很快就明白段数与锯的次数的关系,并迅速得出正确答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由教材到生活,在生活中创新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实际与综合应用”列入与“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小学数学学习领域。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位数学老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因此,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
7、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特性时,老师让学生举出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踊跃发言,随便举例,有的说自行车架,有的说盖房做的三角架,还有的说电线杆上的支架等等。在同学们积极性高涨的时候,老师提出问题,这里有一把椅子要塌架,我们来想个办法使椅子变的稳固、结实,同学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有的同学略加考虑,就想了解决的办法,打个斜板。老师接着问,在什么地方打个斜板?学生很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老师又进一步问,谁还能举出生活中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8、同学们各抒己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更浓。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整合教材,追求教材内容生活化 追求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就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要给数学课增加“生活营养” ,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要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来解释数学问题。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最终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