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431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既有“单位大院”式住区现状分析与改造方法研究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下使得成片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中村与城市边缘地带的民房都以被当前的这种主流居住模式住宅小区取代,但在一定历史时期下的单位大院模式的住区至今仍大部分存在,且居住率颇高。研究单位大院的改造方法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营造优雅的居住氛围,为居住者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着重考虑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单位大院公共空间改造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P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下使

2、得成片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但一个历史时期下的单位大院模式的住区至今仍大部分留存,且居住率颇高。它仍有一般住宅小区不可取代的优势:价值观相近、有业缘维系的情感纽带、通勤的便利等,同时,这些居民楼一大部分还有三四十年的使用寿命,推倒重来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但与当前的住宅小区比,它确实有很多不足,并且与当前的房屋产权管理、居民生活等产生矛盾。在公共生活空间方面,尤为不足。所以,需要我们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住区,解决其不足情况,创造出适宜、舒适的公共生活空间。 1 单位大院现状分析 大院作为一种组织社会生活的独特形式,对社会的稳定、管理,以及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能

3、够创造良好的居住物理环境:良好的日照条件,良好的通风效果,适中的卫生视距。这些大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今天,社会处于全面转型的阶段,大院逐渐暴露出与新时代的种种矛盾,这种矛盾势必会影响最基本的城市总体建设,为此就要寻求一种新的模式整合我们的城市形态。 2 整体改造原则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

4、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造一些积极空间,使散步、停留、观赏、倾听、交谈成为乐事,这些高品质的空间同时也会成为其他活动(如游乐、体育运动、公共活动等)在次基础上发展出来。 3 建筑改造原则 3.1 形体 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

5、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3.2 组合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

6、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4 环境改造原则 4.1 生理环境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是居住区环境中的基本需求,居住区住宅设计要考虑要考虑日照高度角的关系和利用日照角度的变化,争取获得更多的

7、阳光;要研究当地的季节风向变化,解决夏季通风和冬天光照的问题,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噪声干扰。在小区规划选址时,应该注意避开交通要道、高架立交桥地带和繁华商业区,工厂区。防范噪声的方法是消除噪声源,合理安排用地,采用绿化屏障等隔离措施。 4.2 生态环境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空间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功能空间已经转向到能满足人们更高精神追求的休闲景观空间,景观评价成为人们对居住区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绿地是生态环境的第一需要,绿化率越高,空气质量就越清新。遮阳、防尘、防噪声的功能就越强。因此,必须合理的配置花、草、树木要多种多样。同时还应有一定面积的水面、湖面、山石。设置不同的休闲

8、建筑小品、如回廊、雕塑、台阶、坐椅等,方便小朋友游戏,青少年欢聚,老年人练功、下棋、遛鸟。 4.3 生活环境 居住规划的原则之一是方便居民生活。因此,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根据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律,以及居民的行为轨迹进行。 “以人为本”是设计者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 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行为活动,如绿化景观、残障坡道、儿童乐园、健身步道、游泳池、网球场、棋牌亭等设施的布置。这样才能传达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住宅商品化的推行都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

9、要求,尤其是居住环境,作为居住区环境的营造,必须以人的需求和我国现实的经济、政策、文化、传统等的状况为基础。住宅区更应强调人类生活的过程,以整体的居住环境观组合,形成多元化的生活居住形态,达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准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中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这样,人类生存和情感的寄托、文化的追求才能得以实现,并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像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项目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在设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出与环境相互作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备的住宅区设计,是我们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4 2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 .俞孔坚 孙鹏 王志芳(译).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1 3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03.135 6徐燕征.人性化居住环境设计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与设计.2003(1): 53.55 7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