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浙江省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分析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日期_I摘要充分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各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
2、定,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现己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对经济增长、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本文选择浙江省这个加工贸易与就业问题解决颇具特色的区域,希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与现状,劳动就业的的现状与问题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找出浙江省加工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因素,为解决浙江省及我国的就业问题提供可鉴的思路。关键词浙江省;加工贸易;就业IIAB
3、STRACTFULLEMPLOYMENTISONEOFTHEIMPORTANTSYMBOLSTHATMEASUREACOUNTRYANDREGION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FULLEMPLOYMENT,ECONOMICGROWTH,PRICESTABILITYANDTHEBALANCEOFINTERNATIONALPAYMENTSAREFOURMAJORGOALSFOREACHCOUNTRYGOVERNMENTTOMANAGEECONOMYTHEEMPLOYMENTPROBLEMISDIRECTLYRELAT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N
4、ATIONALECONOMY,THEDEEPENINGOFREFORMANDSOCIALSTABILITY,RELATEDTOTHEHUNDREDSOFMILLIONSOFTHEVITALINTERESTSOFTHEMASSES,ISNOTONLYANECONOMICPROBLEM,BUTALSOACOMPLICATEDSOCIALPROBLEMEMPLOYMENTPROBLEMHASBECOMETHEBIGGESTCHALLENGEFACING21CNAFTER20YEARSOFDEVELOPMENT,THEPROCESSINGTRADEHASNOWBECOMECHINASMOSTIMPOR
5、TANTTRADEITPLAYSANIMPORTANTROLEINECONOMICGROWTH,TRADEDEVELOPMENT,TECHNOLOGICALPROGRESSANDINDUSTRIALUPGRADING,PROCESSINGTRADECOMBINELABORADVANTAGESOFOURCOUNTRYWITHTECHNOLOGYADVANTAGESOFDEVELOPEDCOUNTRY,CANCREATEMANYJOBS,ANDIMPROVETHEQUALITYOFEMPLOYMENTISELECTZHEJIANGPROVINCEWHICHHASCHARACTERISTICINPR
6、OCESSINGTRADEANDEMPLOYMENTSOLUTION,HOPETOTHROUGHTHEDEVELOPMENTCOURSEANDPRESENTSITUATIONOFPROCESSINGTRADE,THEPRES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LABOREMPLOYMENTANDSOONINZHEJIANG,USINGTHEORETICALANDEMPIRICALANALYSISTOFINDTHEAFFECTSOFZHEJIANGPROCESSINGTRADEANDEMPLOYMENTINORDERTOSOLVETHEEMPLOYMENTPROBLEMINCHIN
7、AANDZHEJIANGPROVINCEKEYWORDSZHEJIANGPROVINCEPROCESSINGTRADEEMPLOYMENT目录1引言1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2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221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背景221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22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现状422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特点422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73浙江省就业的现状与问题931浙江省就业的现状9311就业人员的分布9312就业人员的结构1232浙江省就业存在的问题14321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14322就业结构的不断演变,隐性失业矛盾凸现14323“技工荒”现
8、象越演越烈,技能型人才短缺154加工贸易对就业影响的机制分析1641加工贸易通过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影响就业1642加工贸易通过贸易进出口影响就业1743加工贸易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就业185浙江省加工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51模型建立1952数据选择1953平稳性检验1954协整检验2055实证结果分析216关于加工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对策建议2261正确认识加工贸易,扩大产出促进就业2262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鼓励发展加工贸易2363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2364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24III65学习和创新技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24参考文献26致谢2711引
9、言充分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各国政府管理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1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城镇存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还新增700万劳动力。如果没有就业岗位,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但不能成为“资源”,还会变为不断消耗生存资源的人口负担,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就业乃民生之本,提高就业水平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
10、经济目标之一,贸易政策也应该把追求就业增长视为其核心目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现己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对经济增长、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国内外优势互补的进程中,浙江的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发挥了浙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而且还成为以商品为载体的变相劳务输出方式,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21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背景加工贸
11、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形势趋于和平。有了稳定的局势作保障,全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整个世界逐渐向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蓬勃兴起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中国因为难得的稳定环境,再加上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顺理成章的承接了跨国公司全球经营项目的生产、加工环节。信息技术飞快发展
12、,各主要的发达国家为尽快恢复实力,加大了对科研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各种政策促进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把技术设备的具体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我国引入高、精、尖技术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三方面的驱动,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土壤。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工贸易发展起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的浙江省,在国内外优势互补的进程中,加工贸易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但是,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无论是结构还是规模,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
13、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实现途径。21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从全省范围来看,浙江省实现了加工贸易发展数量和质量上的几次飞跃。加工贸易的发展在浙江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11988)飞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来料加工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3以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进入了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从一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高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的调整期。而这一时期,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实施了第一次产
14、业结构升级的亚洲“四小龙”,又一次看准有利时机,有选择地进行了第二轮产业结构升级。相比之下,刚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技术、原材料甚至于熟练劳动力都十分短缺,本土企业缺乏参与国际分工的经验,国内市场相对封闭,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有限。我国在综合考虑以上情况之后,决定先在毗邻港澳台地区的广东、福建两省进行加工贸易发展试点,依托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和侨资开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由此,来料加工业务作为利用外资、扩大出口的一种灵活贸易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浙江省也在80年代初加入了加工贸易来料加工的大军。这一阶段,初期生产以来料加工为主,主要依靠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
15、件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后期以进料加工为主,主要承接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我国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获得国外的加工业务,因此这一阶段所加工的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2)第二阶段19892001平稳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进料加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元贬值和日元大幅升值,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商品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在亚洲“四小龙”投资的跨国公司大部分是日资企业,公司的内部结算是以日元进行的,日元升值造成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亚洲“四小龙”开始了第
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主要目标为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或高知识化方向发展,重点培育电脑、生物工程和智力服务等行业,同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1987年底,国务院提出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并于1988年出台了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也称“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政策。由于进料加工贸易政策的完善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得到迅速发展,使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特别是进料加工的主体,同时进料加工也逐步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导方式,而来料加工增速趋缓。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达1925亿美元,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进出口额,
17、进料加工迅速发展并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阶段,浙江省承接了“四小龙”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亚太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部分欧美企业在这段时间内也开始进入浙江省,日本也向浙江省直接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标志着浙江省经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4而且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机电产品出口加工贸易方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浙江省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第三阶段(2002至今)逐步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90年代初期以来的外资主导,加工贸易作用日益重要阶段。1992年,我国开始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同年7月,海关总署颁布
18、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免征税办法,具体规定了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目的的加工贸易政策,由此,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时期,除了亚洲“四小龙”继续向浙江省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业直接转移步伐有所加快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将成熟的制造工序和加工技术直接转移到浙江省。浙江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提高,加工贸易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的不断发展,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阶段,加工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培养了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对浙江省国民经济、国际收支、共同富裕、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22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现状
19、近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总额连年增长,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幅首次超过了一般贸易。到2005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达到16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44,出口增幅已经高出一般贸易154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增长明显,2005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88亿美元,增长5402。此外,浙江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不断提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还仅为697,2005年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口81亿美元,出口162亿美元,增值率达到100,明显超过广东、江苏、上海等加工贸易的主要地区。虽然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但其无论在发展规模上或是在本省外贸所占比例
20、上,同加工贸易发达的邻省江苏省相比,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5年,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12298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6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7,而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仅为76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1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1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特点(1)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比重不断下降5近年来,浙江省外贸发展强劲,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93年,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73269万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96908万美元,占进出口额比重为2925。2009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为18773488万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
21、668818万美元,所占比重为1954。十六年间,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2925下降到1954。(见表1)表1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对外贸易进出口值的比例年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万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万美元)所占比例()1993196908673269292519942628468991442923199531401911512302728199638801312541263094199743784614277323067199840968714853822758199944782718305402446200061906127832652224200171314032799692
22、174200276323941956501819200311274426141083183620041787104852131220972005243468810739123226720063284085139146862360200739710791768563322452008458819821110927217320093668818187734881954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及计算所得(2)进料加工比重上升,来料加工比重呈下降趋势浙江省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其中进料加工方式大多属于自营性的经营行为。1993年浙江省进料加工值为147359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的
23、7484。2009年浙江省进料加工值为3281566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的8944。而1993年浙江省来料加工值为49549万美元,6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的2516。2009年浙江省来料加工值为387252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的1056(见表2)。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的比重不断下降,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说明全省利用外资模式的变化,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自主经营能力在不断提升。同时,进料加工作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有利于全省企业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较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表2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占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的比例年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万美元)进料加工(万美元)所占比
24、例()来料加工(万美元)所占比例()199319690814735974844954925161994262846199090757463756242619953140192562528160577671840199638801332618684076182715931997437846343904785493942214619984096872940787178115609282219994478273264917291121336270920006190614802467758138815224220017131405636397904149501209620027632396022477
25、891160992210920031127442915491812021195118802004178710414944908363292614163720052434688212863387433060461257200632840852939287895034479810502007397107936424009172328679828200845881984192641913839555786220093668818328156689443872521056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及计算所得(3)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来看,浙江省引进外资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广
26、东和江苏。2004年浙江省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金额为94亿美元,与2003年同比增长3014,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34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金额为835亿美元,比2003年同比增长5588,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7439。浙江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与上海市利用外资齐头并进。以2005年为例,江苏、广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位居前两位,分别为13180亿美元和12364亿美元,浙江7723亿美元位居第三,上海6850亿美元位居第四。外商投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经营主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加工贸易的发展。(4)进出口具有地区特征,出口市场更趋集中从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市场来看,浙
27、江省加工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有日本、美国、台湾、韩国、德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并且日本是加工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国。2005年,同日本的加工贸易占了加工贸易总值的216,同美国的加工贸易占2048。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加工贸易的主要伙伴国与浙江相类似。2005年,从各省市加工贸易前十位市场的贸易额占加工贸易总值的比重来看,广东省为7420,江苏省为7867,上海市为7216,而浙江省为7222。可见,近年来,随着加工贸易市场日趋分散化,浙江省加工贸易在市场多元化程度上已高于江苏、广东等省市。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各国,即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而加工贸易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欧、
28、北美洲。这种地区分布特征表明了浙江省在参与国际化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加工产品主要输往欧美市场,这也反映了浙江省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5)劳动力素质较低,人才问题日益严重浙江省加工贸易想要升级,摆脱现在的靠廉价的纯技术工人生产的局面,拥有高技术水平的研发人才是关键。从浙江省开始发展加工贸易到现在,因为大量的跨国公司进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符合高技术层次的人才。但现有人才的数量与加工贸易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相比差距较大。一线技术力量水平低下,不仅会导致生产质量和效益的下降,而且还会严重削弱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影响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222浙江省加工贸
29、易的发展趋势对于浙江省加工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应该发展加工贸易,因为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规模及比重相对滞后,加工贸易附加值低、出口利益微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环节低端,贸易依存度高,高贸易摩擦等弊端,长期发展下去只会导致被国外公司攫取进出口的大部分利润,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制约浙江省经济发展。另一8种观点则认为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应该发展下去,尽管加工贸易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加工贸易的发展能够很好地解决浙江省的就业问题,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本文认为,通过分析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浙江省自身的特点,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在浙江省仍有很大的发展
30、潜力。浙江省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及得天独厚的承接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势等必会吸引外商的投资。而且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主要以水平分工为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相对低端的制造环节比重不断增加,浙江省廉价的劳动力和稳定的投资环境,正好与发展中国家要想承接这些转移的首要条件相符合。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继续承接国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可以为浙江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产业内贸易日益成为全球主导贸易模式的今天,发展加工贸易对于提升浙江省的产业内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3浙江省就业的现状与问题31浙江省就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浙
31、江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依靠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推动经济以年均132的增长速度持续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劳动力也十分密集。自从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以来,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就业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目前,本省农村劳动力和外省人口转移至本省各大城市,与城镇居民共同筑成了就业大军。浙江的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妥善解决就业问题迫在眉睫。311就业人员的分布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升级,浙江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
32、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的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逐步趋向平衡。从整体上看,浙江省就业的主要力量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而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业等行业,虽然发展比较迅速、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对全省整体的就业影响不大。浙江省就业结构的地区差异明显,经济较发达城市比经济欠发达城市更加具有吸纳大量劳动力的能力。(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浙江省三大产业就业的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所占比重亦大幅
33、减少。(见表3)1985年,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为127325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549。2009年,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为65759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1832,下降了36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稳步上升,所占比重亦有明显的增加。1985年,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为73522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317。2009年,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为172606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4805,比重增加了16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在九十年代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10长,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就业人员的比例在31上下。1994年一2000年间,第
34、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加了26074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增加了897个百分点,2001年一2009年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加了35611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只增加了31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浙江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则持续上升,并且第二产业上升的速度快于第三产业。这说明浙江省目前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次序的工业化初期的就业结构形态。但总的来看,浙江省农业人口比重还比较高,离成熟的工业化就业结构有较大的差距。但不容忽视的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其中的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较快。表3浙江省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年份从业人员总数(万人)构成(100
3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51273257352231009549031701340198612752276513346075340321014501987127201802043706852003280152019881282168036741690512032101670198913307477012422005270305016701990135828762484337053202980170019911366997708644151530029901710199213594977081470085230296018101993124822886904807
36、747703390184019941193569178752908452034802000199511521588282586504400337022301996112934886026097043003380232019971113278814262497425033602390199811088185414649594240327024901999107816784297627341002990291020009699796630789823558354528972001935241009558518633443610304620028852910701390314309737443159
37、200382603120130891412830412030502004779651304949073626064361303311续表20057595313976994354245045073043200671781145229100228226345783159200768332159284112885200746783315200867016166004115630192247613317200965759172606120797183248053363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及计算所得(2)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减少,新兴行业就业人数增加传统行业农、林、牧渔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降低,从20
38、03年的82757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65795万人(见表4)。煤炭、冶金等行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遭到国家压缩,采掘业从2003年到2009年就业人数仅微量增加。相反,由于制造业优势的发挥,开拓新兴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就业人数稳步增长。此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得以迅猛发展,就业人数从2003年的1002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5980万人。房地产业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得以迅猛发展,从业人员数量由2003年的58万人增至2009年的2341万人。其他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从业人员增加数量也十分可观。由于浙江省非
39、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名经济总量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的提高,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因此非正规就业及自由职业也得以发展。从职工就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职工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0年的1461上升到2008年的2126。其中,2008年国有单位的从业人员数为20123万人,比2000年同期减少了706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数2008为2656万人,同比减少了3237万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为51341万人,同比增加了38173万人。表4各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行业代码从业人员总数(万人)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A1827577
40、81497611071781683326701665795B488480756782452533519C989161081171139831166021290511324561368791行业代码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D90211421293134140013791474续表E219824207522373626505283323163633733F12238123661251712931133981398314366G100217112263254650957615980H36132372093801138705434364344743821I1
41、1492102931004710061112411275313945J1834186919102025224027402956K5896014881586193720752341L2916243333134203476835634912M875109710561389154614991888N6589569041271134915601603O8469799283048554390751119911443P5199598059756609677665536462Q2571247425854204410236143716R1182128913991336145216431747S38393924
42、44264825505652405614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312就业人员的结构(1)中低龄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中高龄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从总量上看,200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67991万人,到2008年为5120万人人,增长了44009万人,年均增长5501万人。在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增长的趋势下,浙江省的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00年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为136,2008年为1563,8年间比重增加了203个百分点,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与此同时,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从2000年的2063下降到2008年的1773。这主要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下
43、降造成的。与此相对2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教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应,35一60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幅上升,由2000年的3896上升至2008年的4213,上升317个百分点;而18一35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下降231个百分点。劳动适龄人口中低龄组所占比重减少,这说明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结构也趋于老化。从适龄劳动人口的供给状况来看
44、,浙江省适龄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适龄劳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发达国家,但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较低。从劳动力供给发展的趋势来看,浙江省劳动力的供给来自两部分,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和净迁入供给。(2)初中及初中以下从业人员占多数,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占少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它主要通过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来体现。浙江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虽略有提高,但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偏低。从业人员中不识字的比例从2002年的77下降到2008年的589,下降181个百分点,拥有初中、大专、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均有小幅上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波动较大,从无到有,峰值在200
45、6年达到066。从历年数据来看(见表5),从业人员中约80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大专、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不足10,而研究生等高层次文化素质人口比重还不足1。由此看来,浙江省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稳中略升,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表5受教育程度年份小学毕业生人数(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人数(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人数(万人)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万人)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万人)19935933556722807523159711994662056882321052317895199570015884291214022443199663905741344154152
46、7133199757726810399137092638619985959754945817268242961999678369915081808130561015782000715866835082102932477016200166667157477204103723001882200264488136467176844843102645200359788809412159337868503514142004532486483221906210312304858续表200555258971383219541330510555820066204886412544416253108731200
47、76281829920562294018386307387200862488342084239442032030894420095724877319212637421822607941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及计算所得32浙江省就业存在的问题321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随着浙江省经济的飞快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大量的企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日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虽然1978年以来,浙江省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总体来说,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依然较低,不仅低于上海、
48、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更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浙江省的劳动力的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人的技能与工作机会已不相适应,又由于缺乏训练,不能在有工作机会的新兴产业就业,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此外,教育的深化也带来了一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的结构性失业。由于应试教育存在各种弊端和教育体系的不健全,许多劳动者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要严重脱节,导致了一些人“毕业即失业”。也就是说,知识失业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322就业结构的不断演变,隐性失业矛盾凸现隐性失业意味着劳动者虽然不是处于零工时零收入的失业状况,但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存在明显劳动时
49、间不足,收入也低于正常工资水平的状态。隐性失业表现为当某一部门的劳动需求减少,而劳动者无法改变就业抉择,只好继续在原来的部门内工作,导致该部门积累的劳动力太多,从而生产效率越来越15低,隐性失业也越来越严重。在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是属于隐性失业的劳动者,虽然他们中的一些开始向其他产业转移,但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新兴行业较高的就业素质要求使他们难以企及,不少人继续回到农村加入了隐性失业的行列。在城市,原先的劳动分配制度把一大批劳动者固定在了国有企业,使之成为规模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员。当制度发生变革,国有企业开始削减员工以使之增加效率时,隐性失业也开始显现。许多下岗职工,由于本身劳动素质的制约,再就业较为困难。323“技工荒”现象越演越烈,技能型人才短缺2002年以来,“民工荒”袭击了浙江等地,许多企业遭遇到了技术工人招工难的问题,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好转。由于工资不高、劳动条件差、就业环境不佳、劳动权益受侵害等问题造成了民工短缺的现象。此外,由于技能型人才短缺造成了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象。“民工荒”其实质是“技工荒”,是因为技能型人才短缺而造成了技术工、熟练工的紧缺,体现了企业技术要求提高和需要高素质人才,是劳动力市场结构化失业矛盾的又一重要体现。164加工贸易对就业影响的机制分析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