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河星星变奏曲临淮初中 戚少俊-作者介绍江河,原名于友泽, 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胧朦诗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 ”。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写作背景v本诗写于 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文革 ”十年,
2、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 “文革 ”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题解v 星星变奏曲 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意象,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相同或相近具有同样的韵律。v 但诗的上节与下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使上下两节诗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课文分析v星星变奏曲江河如果 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3、 每天 都是一首 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 蜜蜂 在心头颤动 1、由 “ 如果 ” 引领这一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2、由 “谁不愿意 ”开头的 第一次反问 ,诗人借助 “诗 ”和 “蜜蜂 ”这两种象征光明的美好意向,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课文简析谁不愿意 ,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 湖 萤火虫 和 星星 在 睡莲 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 春天 , 鸟 落满枝头 像 星星 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 白丁香 朦朦胧胧 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第三次反问,构成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一、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如果 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 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 颤抖的星星 像 冰雪 覆盖在心头 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第一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谁愿意 ,看着 夜晚冻僵 僵硬 得像一片 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 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 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二、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表达为追求光明而 献身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