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探索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背景;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节约农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 ) ,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承担农民市民化的压力增大;传统的乡村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较过去要大得多,乡村的发展资源如人口、资金、土地等迅速流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农业和乡村出现衰退现象,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同时随着村民自治活动和农村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农民自我
3、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村庄极其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很难适应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为此,各地因地制宜,在城市化和新农村的建设中不断创新,在村庄整治,资源整合过程中,探索了一种介乎城镇与传统农村之间,集居住、生产、生活、休闲、购物、物业管理于一体,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的空间行政单元新型农村社区,也有地方叫做农村新型社区。尤其是国家民政部推出 251 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的战略规划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纷纷出台“关于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意见”的全面部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从最初的发轫期步入当前重点实施期,各级领导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
4、和实施力度前所未有。 三、目前新农村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调查、设计重物质环境形态,轻社会形态与经济形态。 由于农村社区大部分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历史性变迁,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因此现状调查除了进行一般性物质调查评定之外,还要对其历史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而,在本人所了解的村庄整治规划中,大多编制单位只是从现状用地情况、基础设施等物质情况进行调查,而对社会、经济等采取回避。 3.2 社区规划套用居住小区模式, 无视住户的职业特征和具体生活方式, 完全丧失了传统村落的特点。许多社区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布局,面目雷同。 3.3 盲目并村并乡,造成村民农业生产与生活不便
5、 为了达到一定的规模,不管是山区、丘陵,按照农民的工作出行半径,盲目并村并乡,多数中心村的中心作用并不突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分散,难以配套。某地方提出了镇村布局的新规划,计划将目前全县100 多个自然村缩减至 80 余个,理由是自然村规模小,居住分散,造成土地浪费,也不利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被如此“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他们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会不会成本更高不堪重负(比如离耕种的土地更远) 、幸福感成就感更低? 3.4 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村设置:镇、村、村民小组,在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中,规定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公共建筑的配套,而没有村民小组的公共建筑的配套,不
6、利于实际操作。 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需注意的要点 4.1 适应区域发展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应努力把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区域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调整一致,借助区域发展的力量实现腾飞。通过规划,协调好新村社区自身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关系,整合新村社区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优势条件,从宏观层面为新村社区经济发展定位定性。同时,应加强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注重挖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及家庭经济发展的潜在条件,并将其逐项落实到空间规划之中。注意挖掘新村自身的经济价值,解决搬迁后农民的就业问题。新农村社区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规划与建设问题,新社区的形成与稳定发展,取决于新社区的活力与经济价值。特别是在
7、迁村并点的过程中,彻底打破了村民原生态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在新社区规划中,不仅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还要从农村生产和就业出发,提供新的经济功能和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4.2 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 从区域角度来分析新村社区的土地价值,提高整个社区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在新村社区的规划中,要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农宅占地的分配则应根据农户从业及兼业情况,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有效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区域空间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目前比较通行的调整方式是迁村并点和产业园区的合并。通过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做到地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最大限度地提升土
8、地的价值。通过迁村并点,提高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利用节约土地,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对于节约的土地,可以进行产业开发,建设集中的工业园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建设商业街,提高农村的区域地位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于新村社区的规划用地,也要注重挖掘不同地段的经济价值。 4.3 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 新村规划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既要与新村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又要注重延续地域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旧有的空间格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随着城市风貌的趋同,乡村担负着传承我国地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在新村规划中
9、,应将对其地域、乡土文化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并逐项落实到新村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活动场所设计以及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之中。使新村既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出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 4.4 与农村生产活动相结合 新村社区既是农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的场所。因此,新村规划应充分考虑农民生产活动。首先,在新村社区规划中,对于以务农为主的村落,新村的选址则要兼顾与耕地之间的交通距离,并要组织好两者之间以步行为主的交通联系,做到既便捷,又安全。同时,要合理配置新村的产业发展空间;注重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便于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其次,由于农村的社区规模较小,新村规划应充
10、分考虑农民生产活动的空间需求,提供更多的混合空间。在交通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生产活动的交通需求,考虑生产性车辆的和停放,包括流线组织和停车空间的设置,做到既安全方便,又与村民的生活互不干扰。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规划也要考虑私人机动车的发展需求。在农宅设计中,要考虑庭院经济的场地,家禽家畜的养殖场所、家庭的生产用房等需求。 结束语 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农民建设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社区,提升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学军,陆高峰. 农村新社区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绍兴县兰亭镇桃阮社区规划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08,(12):4 8. 2胡伟. 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之辨析J. 城市规划汇刊,2001,(1):60 63. 3钱征寒,牛慧思. 社区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的推广建议J. 城市规划汇刊,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