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润物细无声 声声入心田 体验式德育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吴小章【摘要】:当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还停留在单一的“传统模式”中,喜欢以“活动”的方式跟着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最大缺陷却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律,最终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和失败。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的德育活动“体验式教育” 值得让人深思。【关键词】体验式教育 高耗低效 基本条件 实践探索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变化,出现了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但学校的德育工作却显得滞后,不与时代合拍,德育工作还定位在“高、大、空”上,学校
2、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造成德育机器高效低能,甚至无能。如何抓住机遇,深化德育改革,提高德育效能以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最大课题。学校思想道德体验式教育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产生主观性的感觉、情感和意识的过程,是把外求和内求有机结合的德育形态。其重视外部自然界和人际之间道德信息的传递,追求体验者内外全面的感悟;其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追求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要的和谐;其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整合,凸现了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内在性。通过创设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效能。一、造成学校
3、德育高耗低效的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其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不少学生在学校德育情境的表现与非学校德育情景下的表现迥异,表现出知行不一、知情不一等矛盾的双重人格。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数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与错误并存,普遍缺乏自觉纪律、缺乏自我负责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现象。造成德育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内外两方面:(1)内因: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深入的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个性心理品德上普遍存在着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和克服自己欲望自制力,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无法自我消除心理
4、紧张和障碍这些问题,使传统型的德育模式无力解决,迫切需要新型的德育途径加以引导和调节。(2)外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德育整体工程” ,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而欠务实,形式枯燥单调,对学生未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评优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情感性;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中的消极因素无情地冲击着学校德育为学生们苦心构筑的道育之堤。而现代社会各种通讯技术与交际媒介已成为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来源,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难度的加大。因此,充分发挥教育整体的效能,变单渠道的封闭式教育为多渠道的开放式教育,发挥学校在多渠道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一致性的良好氛围,是学生思想道德、道德行为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量
5、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 “体验式教育模式”正是适应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心理体验,且上个世纪 50 年代,布鲁纳发现的认知结构理论已为体验式教育找到了心理学的依据。二、体验式教育模式开展的基本条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过程是建立在个体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必须依赖外界的刺激进行个体内心的体悟。即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和观念,以致反思、再生产新经验的反复循环的心智活动。1、活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在于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受教育者自己“进入角色“去感悟、去体会,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学
6、生看作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把学生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待,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让我们把丰富的、生动的社会生活纳入德育的教育视野,让学生亲身接触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领悟人生。如从活动空间看,有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看,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社交活动、家务活动、旅游活动等。2、情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提供充
7、分的从事体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学校教育还必须向现实生活领域不断扩张,引导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3、体悟:体悟能力作为体验的内部条件,需要依靠实践活动和具体的情境等外在条件的激发,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训练,逐步形成学生内在的素质,成为有效进行道德体验的一个支点。体悟,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是一种由教育对象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完全没有机会“说教” 、 “灌输”或“包办代替”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使其在教育教程中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自主意识,从而奠定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三、体验
8、式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因此,德育必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学校思想道德体验教育的核心是走进生活世界,实现体验、内化和外化的道德培养过程,所侧重培养的是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认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1、捕捉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态度具有定向作用,不断积累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要多积累体验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强化。生物课上,教师要求观察蚯蚓的
9、特征,一位同学用嘴品尝后告诉老师蚯蚓是咸的。老师说, “在科学面前,我不如你” 。一位班主任老师,对新报到的七年级学生需要家长陪同的现象若有所思,第二天便作了题为“不要为父亲弯腰”的演讲,在她充满激情的演讲中不少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还有同学流下了泪,大家相约“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要给父亲捶背,不要让父亲弯腰” 。根据学生的日常道德表现随机教学,及时强化,会使良好道德行为者备受鼓舞,使有不良道德行为者及时醒悟。2、营造德育氛围,进行渗透教育英国哲学家威尔逊曾在分析家庭满足学生道德教育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参照家庭模式进行教育。这种做法不现实却并非毫无道理;“岳母刺字” 、“孔融让梨”等故事启
10、发我们去寻求社会、家庭道德情境与学校道德情境的共同之处,创设一个既有校园特色又有社会生活气息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喜爱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道德生活体验,同化和凝聚情境中的道德规范。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1)走进学习生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道德体验成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把为教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 ,如把当“一天班主任” 、 “一日班长”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重要性,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师的道理,养成
11、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体验分歧和争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以及合作态度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的内容中体验优良文化和传统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案例:我在班级中组织了“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学活动。其中在我的一家人教学活动中,通过亲子共同参加健康的活动,使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尊敬、关心父母; 让孩子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向你介绍我的家”: 展示“全家福” ,旨在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找到“全家福” 。把反映生活中家庭温暖的
12、点滴资料收集起来,通过自编自唱歌曲、讲故事、演小品、群组舞蹈、照片集锦版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共同体验家人的关爱,从中更进一步领悟了感性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讲讲家中的趣事”:让学生自己把感受到的快乐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家长们听得笑眯眯的,还不时帮自己的孩子补充完整; “亲子活动”环节中安排了游戏一:“爸爸妈妈的小秘密” ; 游戏二:“抱气球比赛 ”,游戏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到游戏时的感受,感悟到要与父母多沟通,更能享受家的幸福,游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流露真我,轻松地体验到某种道德认识。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活动:“假如我来做父母” ,让学生演一演:如
13、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节中得到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课后感悟: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七年级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但喜欢看,而且乐于表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体悟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台上台下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中。尤其通过转换角色表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那融融的的爱。反思: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灌输性、接受性学习只会教给学生一些死的规范、条文
14、,把这些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是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学生的生活取材,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2) 、走进交往生活当代独生子女多,加上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不会交往、不敢交往、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多元化的生活世界要求学生具备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此学校体验教育要积极创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另外,我们更要增强活动和交往的探索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做好人际储备。柯尔伯格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
15、活情境最适合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些有探索性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一些并非有意的失误,引导他去总结,有利于提高理性选择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其次,增强学生对活动与交往的参与性,培养道德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方法,陶行知也强调“做即是学,学即是做” 。这些提法对我们很有教益。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责、权、利”的完整统一体。(3) 、走进日常生活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怎样养成生活习惯,是摆在学生面前的新问题。学校思想德育教育应该抓住这一主题,创设情景或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得到真实体
16、验和感悟。1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家庭生活是学生最多的体验场所,要引导学生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 ,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根据父母的工作情况跟父母一天的工作劳动量,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提倡回报感恩活动,如:每周至少给长辈通一次电话,为父母做一次早餐特别是我班一位男生的“寒假生活ABC”中记载了 “我为外婆写春联 ”、 “我的自理小天地” 、 “生活五味瓶”等精彩的照片和主人公的旁白,受到了到会采访记者的一致赞赏。在班上交流的“亲情日记”中,使我亲切地感受到,学生从中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
17、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帮困助残,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2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案例:学校组织围绕环保为主题的“绿色地球,我的家”的班会活动,分给我们班级的是“超级变变变”这一项目,要求进行环保制作。我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提出制作的一些设想,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和发言劲头十足。第二天,学生的作品相继展示在大家的面前,我首先用赞赏的语言鼓励爱动脑筋的同学,同时,让合作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逐步明白了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不断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发挥
18、最佳潜能,争取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实作品。经过大家的努力,一系列的环保作品诞生了:家用电器系列有“电冰箱” 、 “微波炉” 、 “电视机” “洗衣机” “节能净水器” 、 “联想电脑” 、 “洗碗机” 、 “消毒柜”等;生活用品系列有“鞋架” 、 “三门大衣橱柜” 、 “水果盆” 、 “电脑桌” 、 “太阳灶” ;美化家庭系列有“环保型别墅” 、 “农家小园” 、 “避暑山庄” 、 “摩天高楼群”等,除此之外,还有服装系列、装饰材料系列等,在大队活动表演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反思: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参与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将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根据根据自我选择目标,
19、自我调控,自我发展,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从中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3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每个人都要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生活。因此,我根据本地具体的社会参与实践,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 ,把体验一天父母的工作岗位如:“销售员” 、 “装配工” 、 “售货员” 、 “送水工”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如:布置的“寒假生活 ABC 体验大行动 ”中,
20、学生纷纷以“体验日记” 、 “DV 光盘制作” “群组照片”等形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 ,其中有“我当唐鹰小老板” 、 “今天,我是环卫工人” 、 “我是车间主任” 、 “我是楼长” 、 “我当出色的邮递员”等等。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做一个合格小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4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我结合学生所学的自然知识、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鼓励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
21、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同时,懂得在大自然生存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学会自我保护、互相救助的本领。体验教育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体验教育是活的教育,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长。因此,我们只有必须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走进生活,去构建以“体验教育”为载体, “以人为本”为全新教育理念的新的德育模式,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刻苦铭心,才能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目标才能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真正引领学校德育走出困境。参考文献:构建德育的立交桥 班主任之友2001 年 第 4 期 促进学生体验的教育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4 年第 4 期 从概念界定看“实践性知识” 全球教育展望2004 年第 4 期 师生关系与教学资源当代教育论坛2003 年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