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460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48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又称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人体常见微生物群分布细菌感染致病机制细菌感染的途径和类型,人体常见微生物群分布,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分布 概念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2、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称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分布 见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部位 主要菌类皮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腔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放线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螺旋体、梭菌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类杆菌、奈瑟菌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肠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3、、肠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尿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条件致病菌 定位转移 免疫功能低下引起内源性感染 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细菌感染致病机制,细菌引起感染的性能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 细菌的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4、表示。,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 毒素 荚膜 内毒素 粘附素 外毒素 侵袭性酶,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菌细胞产生向 外分泌或菌体 裂解后释放 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加热60以上稳定, 160 迅速破坏 2-4h才被破坏 抗原性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 高浓抗毒素;可经甲醛 较弱,不能经甲醛 脱毒制成类毒素 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较弱,各种细菌内毒 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的 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临床表现 同,引起发热、白 细胞变化、休克、DIC等,细菌侵入的数量及侵

5、入部位 细菌毒力愈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愈小;反之则菌量愈大。 各种细菌通过特定的侵入门户,才能到达特定器官和细胞而致病。一般一种细菌只有一种侵入门户。,细菌感染的途径和类型,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传播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感染,垂直传播,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带菌状态,全身感染 毒血症(toxemia)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菌血症(bacteremi

6、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血症(pyemia),医院获得性感染,交叉感染 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医源性感染,抗细菌感染免疫,细菌微生物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3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及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4采集的标本必须尽快送检。大多数细菌可冷藏运送,但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暖。,(二)病原菌的检查方法 细菌的快速诊断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抗原的检测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离培养 生化鉴定,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 气液相色谱法 药物敏感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