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217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人地挂钩”政策的思考和建议摘 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及的“人地挂钩”政策,对于有效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三化”协调发展的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结合指导意见要求和河南实际,从理论和具体实施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初步探讨,提出了先行先试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规划手段的控制和引导作用,要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地挂钩”制度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 人地挂钩 土地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2、指导意见中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领域的扶持性政策,其中提及的“人地挂钩”政策对于有效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三化”协调发展的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和先行先试,就需要从理论和具体实施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人地挂钩”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国家层面率先出台的扶持性政策, “人地挂钩”可谓是新生事物,只有理解和领会了其内涵要求和实质,才能科学的把握其政策要义。从理论渊源看,之所以要提出人地之间的挂钩,可以理解为是协调、改进人地关系的要求所在。历史的看,人类的发展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

3、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土地)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地关系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人地之间的矛盾也经历了从产生到不断升级和加剧的演变过程。要缓和、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中的用地矛盾,就必须从其根本矛盾着手,从理论层面进行剖析。结合当前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其理论依据也在于“三化”协调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迁移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升级,建设用地规模需求与非农产业人口的增加呈正性相关。由此,从理论层面看, “人地挂钩”是城乡挂钩的理论升华和进一步深化,并针

4、对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用地矛盾从实质上揭示了人地关系发展的规律,其出发点或根本目的也在于对人地关系的优化与改进。 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区域主体功能要求,决定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必须突出重农保耕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各类建设用地外延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必须按照城镇化发展、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以现状建设用地的减少、复垦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增加空间,通过优化区域用地布局破解用地矛盾,探索“人地挂钩”政策的突破口、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二、关于实施“人地挂钩”先行先试的建议 要将政策

5、优势转换为现实生产力要素或促进生产力发展、助力中原经济建设,还要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探索先行先试的实施办法和措施。基于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因此,在探索先行先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资源管控与显化资产并优化配置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并考虑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手段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人地挂钩”内容和空间。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确定过程中,需在测算分解传统规划控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省域内各市主体功能要求和土地利用条件等,综合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城镇化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前景、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

6、影响作用,进而分析确定“人地挂钩”规模的指导性指标,指导市级规划编制。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在测算市域人口发展模型、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及城镇化发展等基础上,研究、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统筹确定市域各县及县区之间的“人地挂钩”建新、拆旧规模。县、乡级规划则重点是对项目有关具体用地的安排和落实。 (2)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按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全面研究各类后备资源潜力、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潜力等,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人地挂钩”的建新、拆旧规模布局并确定“人地挂钩”项目。特别是结合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市辖区与县之间“人地挂钩”项目

7、,确保县域的拆旧规模保障市辖区的建新规模。 (3)结合实际,编制“人地挂钩”专项规划,深入研究和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实施可行性等实际问题,指导项目有序实施和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二)要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地挂钩”制度。 (1)强化政府管控。推行“人地挂钩” ,其原始动力是源自市场的需求,或者说源自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各类项目的实施,必将形成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在有限的增量建设用地容量约束等所致的供给短缺条件下,受价格机制作用影响,会直接促进挂钩拆旧形成的建新用地指标流向价格高的区域。即“人地”

8、挂钩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钱地”挂钩,或者说“钱地”挂钩会成为“人地挂钩”的经济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扮演将更显重要,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的综合效益、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就必须将所有的“人地挂钩”项目纳入政府的管控之中。在项目实施的具体管理上,要实行专门机构的专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兼顾、专业管理、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监管有力、流通有序的工作机制。(2)促进流通,规范管理。土地作为不动产,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流通,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货币这一流通手段,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调整优化土地

9、利用结构和布局,这也是正是“挂钩”的内在要求和目的所在。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就需要建立省域甚至泛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人地挂钩”交易平台,促进要素流通,促进资源与资金的融通、促进以资源换资金等要素,促进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而就市级而言,首要的是要促进跨县域特别是县区之间的交易流通,以保障首位度较高的中心城区建新用地。 (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推行“人地挂钩” ,重在拆旧、难在拆旧。结合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对于建新区建设占用土地的安置补偿制度已相对较为完善和具体,而拆旧涉及的安置补偿相对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亟待完善。因此,要积极引导拆旧区的农民退建、复耕,提高农民的主

10、动性和积极性,就要以切实改善、提高退建农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转变收入方式等为目标,稳妥推进。 从理论层面分析,毕竟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收入来源手段对农民是具有吸引力的,即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拆旧是存在潜在需求的,是具有可行的潜力的。 在具体实施层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要以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得以优化的目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措施。 (1)在行政或政策制度方面,除了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交易平台和制度,还要切实保障拆旧农户、农民拆旧后其权益和利益的落实,需要一系列的监督制度,防止补偿资金被挤占、挪用,有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11、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基层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成立专业机构或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以公平、公允的处理好各方利益,保障农户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2)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促进作用,针对拆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定量化各类经济补偿方案,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拆旧和促进平稳拆旧。同时,建立监管机制,保障建新资金合理用于拆旧工程和有关补偿,确保专款专用。 (3)在社会制度建设方面,要体现、落实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切实关心拆旧农户生活的改善和收入来源的保障。因地制宜,积极研究因拆旧农户的安置方案,从就业、保险、资产入股等多方面考虑被拆旧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来源问题,形成积极的带动效应,促进和谐拆旧,促进“人地挂钩”政策的落实。 综上所述, “人地挂钩”政策是国家就当前以及今后土地规划利用的有益尝试,也是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用地矛盾和城乡经济结构差异调整的有益探索,对我国社会长期的健康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