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工作摘 要: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专项普查之一,本文介绍了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并对各阶段工作要点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后续成果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专项普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地下水; 取水井; 水利普查; 工作要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U61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务院于 2010 年 1 月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 ,决定于 2010 年至 2012 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包含了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利工
2、程基本情况、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水土保持情况、行业能力建设情况等 6 个方面以及灌区和地下水 2个专项。 地下水取水井普查作为水利普查的专项之一,旨在查清全国地下水取水井的数量、分布以及取水量等信息,查清地下水水源地情况,建立地下水取水工程基础信息平台,为强化监督与管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1 概述 1.1 普查对象及普查方式。 地下水取水井的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未报废的地下水取水井( 以下简称取水井) 、为废弃的且日取水量大于或等于 0 5 万方的地下水水源地
3、( 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 其中取水井分为机电井和人力井两类。具体普查方式见表 1。 表 1:普查对象与普查方式 备注:傍河取水井、有供水任务的自流井在普查之列; 排水井( 如矿区疏排水井、工程降水井等) 、专用回灌井、专用观测井、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水井、地下水截潜流工程( 包括坎儿井、截留坝等) 、非凿井形式的泉水利用工程不在普查之列; 辐射井的井数以其集水井的井水统计。 1.2 普查内容。 地下水取水井的普查内容主要为基本情况、取水情况和管理情况,具体详见 P801、P802、P803 三张普查表。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位置、成井状况、地下水埋深、水量计量安装情况、所在区域情况等基本属性
4、内容;取水情况主要包括水源类型、2011 年取水量、取水用途、多年平均年可开采量等内容;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取水许可证办理情况、管理单位名称及隶属关系等内容。 1.3 普查特点。 与水利普查其它专业(项)普查相比,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具有以下 3 个特点:a)普查对象的类型及隶属关系简单,利于普查;b)普查对象面广、分散、量大,普查工作量大;c)大多数取水井未安装水量计量设施,取水量普查难度大。 2 普查工作过程及工作要点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工作分前期准备工作、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成果发布四个阶段进行。 2.1 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普查方案编制、普查培训、宣传动员等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
5、要点主要有三个:向同级政府和领导加强宣传,及时汇报请示,争取普查资金的及时落实并足额到位发放,保证普查培训、日常办公、实地调查和设备购置等经费投入;选聘并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帮助理解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向群众、企业重点动员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水利普查,积极参与水利普查,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2.2 清查登记阶段 清查登记主要包括普查对象清查、普查数据获取两个环节。普查对象清查是根据已有资料编制清查基础名录,初步确定取水井和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的数量分布,按照“在地原则”( 即不考虑管理权属关系的地域原则) ,进行“地毯式”现场清查,全面查清取水井和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
6、地的数量分布,完成清查表的填表工作,编制普查对象名录,确定普查表的填表单位。普查数据上又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采用档案查阅、实地访问、现场测量、综合分析等方式获取;动态数据即 2011 年取水量,采取实际计量和间接推算相结合的方法获取。 这一阶段的工作要点有: a 时间节点。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规定,2011 年 12 月 31 日 24 时是我国首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标准时点,时期资料为 2011年度。地下水取水井国家级清查名录数量并不应是最终普查数量,要不间断地进行查遗补漏,最终要以截止普查时间节点时的数量为准;规模以上机电井井数应与统计年鉴作进一步比对;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
7、成果应结合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等成果进一步复核。 2011 年取水量。这是普查数据获取的难点和关键,主要是要建立辅助台帐表或记录,作为基础资料加以重视和利用,若未建立平时记录,就要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普查工作方法,获取较为真实可靠的指标数据。对于通过实测法(包括水表法、流速仪法、堰槽法等)获取取水量的,读数、计算和记录要准确;对于通过耗电量法、耗油量法、出水量法计算取水量的,相应指标记录准确,参数合理可靠,计算结果、单位换算无误。同区域内单井出现奇异性数值时要认真分析和确定。 c 2011 年耗电量(耗油量、开泵时数) 。由于灌溉机电井大多没有水
8、量计量设施,无法直接获得取水量,因此需要借助耗电量(耗油量、开泵时数)方法来进行计算。然而普查对象一般在 6 月底的清查工作结束之后才开始记录耗电量、耗油量、开泵时数等,因此需要对 16 月的数据进行补缺,才能换算获取 2011 年全年的取水量数值。以耗电量来说,可以通过电费的收缴记录、以往同期耗电量等进行数据补缺。 d 推算取水量所用参数。基本思路是选取典型,以点带面,合理推广。第一,要合理选取典型井,在水泵型号可查的乡级普查区, 每一型号水泵的典型井一般不少于 2 眼;在水泵型号不可查的乡级普查区,灌溉、供水的典型井一般分别不少于 2 眼。第二,要进行单井参数的合理性分析,其中单位耗电量的
9、取水量可通过单位耗电量的额定取水量(水泵额定流量除以水泵额定功率)来分析其合理性,水泵单位时间出水量可通过水泵额定流量来分析其合理性。第三,在井群区进行单井参数推广时,需考虑井群干扰对取水量的影响。 2.3 填表上报阶段 填表上报主要包括普查数据填报与汇总审核协调两大环节。 普查数据填报,对于取水井专项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于P801、P802、P803 三张普查表,它是后期汇总,成果生成的关键和基础,必须加以重视,一是要充分保证清查阶段的对象数据准确无误,二是要加强对普查表中指标的准确理解和规范标准化填写。 数据汇总审核协调是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收集整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地下水利
10、用与保护规划、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有关标准及规程规范中的相关定额、各省级行政区颁布的用水定额等成果,作为审核依据。审核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证清查表和普查表之间的关联对应和一致性。如统一机电井的名称、编码、管理单位的名称和隶属关系在 P801 表与 Q801 表中应一致,位置应相协调; 同一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的名称编码在 P801 表与 Q803 表中应一致。同一规模以下机电井、人力井所在行政区的名称代码在 P802 与 Q802 表中应一致; 同一村级行政区的规模以下机电井、人力井的井数在 P802 与 Q802 表中应一致。 二是保证取水井专项普查中三张普查表之间
11、的关联对应和一致性;如 P803 表中某一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的规模以上机电井井数,已办理取水许可证的规模以上机电井井数,2011 年取水量,年许可取水量应与P801 表统计的同一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的相应指标一致; 同一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所在地貌类型区,所取用地下水的类型,所在水资源三级区名称及编码,主要取水用途,地下水( 矿泉水、地热水除外) 水质类别,地热水水温应 P803 表与 P801 表中相互协调。 三是与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成果进行对比,结合专家经验,综合分析、判断汇总成果的合理性;如差异较大,应分析原因,如是否统计口径不一致,是否普查对象范围不同等等。 四是与其他普查专
12、业之间的数据关联汇总平衡问题,如经济社会用水、灌区专项等。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当本级普查区地下水取水井未向其它普查区供水时,本级普查区地下水取水量应小于或等于同级经济社会用水调查中的总用水量,即 H80011 地下水取水井 2011年取水量?H30012 毛用水总量; 二是 H801114 井灌区控制灌溉面积?70215 纯井灌区灌溉面积( 灌区专项普查表中指标) ,H80111 控制灌溉面积?H70112 机电井灌溉面积( 灌区专项普查表中指标);三是一般情况下,本级及下级普查区内,乡村实际供水人口?乡村总人口?总人口( 农村供水工程普查表中指标)。 3 普查意义及应用展望 地下水是
13、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之一,也是抗旱与应急供水的重要水源,在城市供水,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地下水目前缺乏规范管理,取水井越打越多,无序开采地下水现象十分严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地下水保护与管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通过这次全面详细地下水专项普查,可以清楚了解全国地下水的分布及利用情况,针对相关数据成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地下水取水井及地下水水源地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标。 3.1 加强机电井审批管理与监督。 首先应当建立省、市、区统一的机电井审批系统,通过该系统加强对机电井审批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其审批资料全部上系统、机井 GPS 位置上库,从而可以全面掌握机电井数量变化、地下水取水信息;其次,在对需要新打或更新机井的地方,通过系统获取分析该地点周边机电井密度、成井时间、井深、控制灌溉面积等信息,分析其他机电井是否可以满足取水需求,从而分析其是否需要更新。 3.2 加强农业用水计量管理。 首先要加强设备管理,需要建立一套计量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和责任制,并落实相关运行经费,从而保证设备长期有效地运行;其次,要做好节水灌溉发展与区域用水定额的结合,制定科学的农业用水计划,从而控制农业取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