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承传统街区空间的设计探索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也在迅速的发展之中,尺度宜人的街区空间在城市的空间构成中,逐渐淡化。传统街区是一种有机的空间形态,以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场所魅力吸引着人们的驻足。本文将由传统街区消失这一现象出发,寻求街区空间形态消失的原因,分析其场所的形态及其构成,总结出传承传统空间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传统街区 空间场所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如今,信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按照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在当代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然而,现代空间取代
2、了传统空间,现代建筑取代了传统建筑,导致传统城市的亲和空间濒临绝境的边缘,地方差异逐步缩小,失去了文化的、气候的和地域上的特征。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又不得不叹息现在城市的枯燥和冷漠, 渴望找回昨日自己家园般的亲切宜人的生存空间。 1、传统空间消失的原因 1.1 传统街区空间的内涵 传统街区包含的类型较多,一般是指具有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载体的城市区域,由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群、传统街道、以及广场空间组成,反应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特色,传统街区应该具有城市历史风貌的相2对完整性而且应具有真实生活性的街区。我国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是有机的空间形态,尺度较为宜人,最具代表性的为“里坊”空间,如唐长
3、安。北宋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古典的城坊制度彻底瓦解,商业街或市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所在,并出现了一类综合性的娱乐、服务场所“瓦子” ,由街区两侧的建筑围合而成尺度宜人的线性街区。 1.2 传统街区承载的生活场景 “城市应是孩子嬉戏玩耍的小街,是拐角处开到半夜的点心店,是列成一排的锁匠鞋匠,是二楼窗口探出头凝视远方的白发老奶奶,街道要短,要很容易出现拐角。 ”这是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话,这是对传统街区最传神的描述,这样的街区生趣盎然、信息肥沃、故事量大,能为童年生长提供最充分的乐趣、最周到的服务和养分,而且它是安全的,家长和教育者放心。孩子在街上嬉戏,邻里间交往平凡,
4、人们在这里能够拥有归属感与认同感,通过对空间环境的种种识别,意识到自己和所在的社区之间的一种精神与心里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该区域因为有着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具活力与吸引力。 1.3 传统街区空间消失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空间在历经风风雨雨之后,其建筑质量与环境质量均大大的降低,传统空间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夹缝空间,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往往会出现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设施缺乏、名胜古迹、绿地遭到大量的破坏,在城市改建的过程中,传统空间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另外,我国目前现有的城市改造的方式有重建,再开发,以及综合整治三种方式,不管是3采用哪种更新的方式,在更新
5、的过程中,均缺乏对传统街区空间的保护,使传统街区景观、肌理、文脉及空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持自我特色,创造地域性空间环境,来传承历史、文化与感情,同时满足当代经济发展需求是我们需要深刻研究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传统街区空间构成 传统街区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在相对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生活聚居场所,它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蕴含着记忆与情感,积淀着历史与文化,它具有群体感,在这里共同生活的人们彼此间相互交往,拥有责任感与统一感,拥有共同的契约与信仰,权力与义务间相互依存。人们间的频繁交往,这种社会活动特质,正是传统街区的魅力所在。 传统街
6、区空间一般由入口节点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及院落空间组成。其相互之间联系紧密, 互为依托, 共同组成完整的统一体。 2.1 入口空间 入口是空间的起点或者转换点,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限制性以及开放性,传统街区极为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往往以门、牌坊或者过街楼等构筑物形成空间的分隔,划分空间的内外边界。 2.2 街巷空间 街道是城市空间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街巷空间是传统空间的典型代表,是人们生活、交往、活动的中心,传统街巷空间的收放以及转折较为丰富,空间界面较为活跃,满足人们在行为上以及视觉上的需求。如龚滩老街,在这段接近 150 米的街道上,空间的收放变化达到 20 余次,4平均 6-7 米街道形
7、态就会转变一次,形成一系列的封闭开放,围合半围合的空间形态。 2.3 广场空间 广场与街道空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网络体系。它往往形成区域中心,展示空间的内聚力与向心力,具有半开敞性,成为市民公共活动的的场所。我国传统街区广场大多尺度与规模较小,往往是线性空间的膨胀,形成一种自由的空间形态,例如四川的罗城的梭形广场。 2.4 院落空间 传统院落空间是私密空间, 属于外部空间的点状范畴, 一般由一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建筑围合而成。它是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转换的过渡, 是公共空间的延伸和补充。院落空间是常见的空间形态,私密与半私密的结合,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建筑组合多为多层次、多院落
8、、多变化,一个院落紧挨另一个院落,院落组合的空间形式是传统生活个性观念的强烈反应。 3、传承街区空间的设计原则 3.1 空间整体性 对传统街区而言, 街区的整体形象和面貌不仅仅取决一幢幢单独的建筑, 建筑之间的良好相互关系, 细腻而独特的外部环境及丰富的空间场所及尺度,传统街道空间比例关系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从整体出发, 分析和解读传统街区独特的空间特色、历史文化轨迹及人文价值的深刻内涵, 是城市更新的良好途径。 53.2 保持多样性 多样性是历史街区活力的源泉。传统街区的进化和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 没有任何保护上的努力尝试和经济力量可以将传统场所冻结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风格上。经过几十年上
9、百年的不断微小变化的积累, 传统街区保留着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 物质形态更加丰富并成为其活力的源泉。传统街区的多样性包含二个方面:建筑及建筑构成的空间多样化;空间场所的人及其活动的多样性。在传统街区中, 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和关系。 3.3 场景可读性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对可意象性的定义: 即有形物体中蕴含的, 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形状、颜色或是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并强烈地被感知, 这也可以称作可读性或是更高意义上的可见性。在这一特殊意义上, 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空间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 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
10、和参与。 3.4 公众参与性 传统街区是人们生活聚居的家园, 对它的保护和更新要把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摆在首位。在对其场所营造的更新改造中, 用地功能的改变、住宅的拆迁、安置、补偿以及就业地点的变更、邻里关系的重组等都会直接涉及到居民自身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情感利益, 因此应该创造出合理可行的民主化途径让居民积极地参与, 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场所空间。 64、结语 传统街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它的保护更新既是深厚文化精神的传承, 又是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延续。在我国近年来城市建设实践和探索中, 出现了许多对传统街区进行保护更新的有益实例,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我们相信,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更多失落的家园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 街道美学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 2王建国. 城市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3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4邓蜀阳. 叶红传统街区的空间场所营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