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149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产生于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所以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全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于当代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即已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

2、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三个意思。第一,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自然是人类存在、发展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第二,说明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没有离开人类的自然界,自然界虽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自然界就是在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发展,形成“人化的自然” ,自然和人类两者都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人作为存在物,如果在他之外没有自然界作为他需要的对象,他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反之,对自然界也是这样;第三,这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一点,即马克思指出,人通过

3、他需要的对象来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人需要由人构成的社会,由此他可以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或社会性。同理,人也需要自然作为他所需要的对象,因而,他就可以由此确证自己的自然本质或自然性。因此,要尊重、爱护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二)关于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因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为前提,实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即实

4、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若人类的行为违背生态平衡的自然界发展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曾经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既有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受动性。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人的主动性和受动性。所谓人的受动性,是指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并不能以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人

5、的主动性和受动性是一对矛盾体,矛盾着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能动性以受动性作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能动性都是以某种特点的受动性作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发展、完善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在这种统一中得以展现,在这种辩证的相互作用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为处理好社会关系提供了思想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发生关系需要某种

6、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紧张。当这种社会关系是良性的时候,则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当这种社会关系是恶性的时候,则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甚至破坏生态系统。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要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就要改变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然征服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要从人与自然之外寻找途径,即从社会问题切入,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由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做好

7、具体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还要从社会关系入手。 (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解放。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社会生态问题的。生态危机将使人类丧失基本的生活要素,如果我们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那种富裕的生活,那么这样的生活是以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作为前提的,从而根本谈不上什么幸福。人无休止地侵犯自然,自然也会给人类以报复,其结果是人类社会必然灭亡。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南。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认同,也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小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11,6. 2http:/ 作者简介:杨新华(1982) ,女,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