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成为当前社会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政府及社会各界也不断地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决策的技术依据,其主要工作是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说清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为我国环境履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对策。 一、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2、环境监测是通过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采样进行测试与分析,并据此做出综合评估。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检测、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环境执法与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相对比较晚,但如今也已初成规模,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2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加大对监测仪器的生产的投资规模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而目前,我
3、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由操作间断性发展为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二、环境治理要求 1、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
4、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2、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3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
5、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3、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
6、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三、今后环境监测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管理需要、面向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需要和面向环境监测的现实需求为动力,以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说清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说清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为目标,统筹规划,系统安排,突4出重点,逐步落实,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保障能力。 1、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此体系应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
7、技术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六个体系。环境监测学理论体系,界定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内涵和基础,指明研究对象和内容,阐明研究手段和方法等。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确定我国应急监测、近岸海域、地下水、电磁辐射、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监测技术路线。 2、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业务网络(主要应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管理网络(应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网络)、监测信息网络(应包括数据报告、信息传输和在线监控网络系统)。 3、加强对有毒有害有机污染
8、物的研究 有机污染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不清,技术不配套,人员水平差、缺乏经验。我国即将颁布重点控制有害化学品 79 种类,累积100 多种化合物,急需建立监测方法,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 4、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 环境监测担负着核污染、化学污染反恐和环境应急监测的职责。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如何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响应、事后风险评价监测,5总体缺乏技术支持系统。 5、加强对室内污染物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室内污染监测面广量大,但监测方法大多不适合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高,这是面临的新领域。 加强 11 类空气和水质便携式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制,野外简易快速分析法以及自动连续
9、监测系统的研究。重点研制开发 28 类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研制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机动车排气激光光谱连续自动分析系统和其他特征污染物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系统。 6、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 开展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现状监测调查研究,确定占全国排污总量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筛选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开展环保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环境长期环境监测调查、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7、加强对生态监测的研究 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遥感遥测系统、图像解析系统、评价技术指标等亦不
10、成熟。我国十五、十一五要发射灾害与环境监测小型卫星星座系统,急需作好技术准备。 8、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的研究 当前,我国环境标准国际化面临困境,既不能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一般只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6缺乏将我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投入,难以建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壁垒。 9、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研究并编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重点完善空气和废气、地表水和污水、噪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加强新的监测技术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如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流动监测等。 10、加强对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环境治理成本必须与人体健康挂钩分析,
11、才能提出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必须说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风险。 11、加强信息深度加工方法学的研究 目前的环境监测仅满足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成,而对于监测数据缺乏深度加工;对于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缺乏研究。 12、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结束语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与环境的恶化也不断地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环境需求为依据,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71 罗山茅.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09) 2 李世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3 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