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 油 地 质 学Petroleum Geology第七章 三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七章 三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地温场 地压场 地应力场与油气生运聚保的关系 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三场 ”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 l) 地温场 无机和有机矿物的成矿演化 有机质热演化 生油窗、生气窗 粘土矿物转化、脱水 促进油气初次运移 水热增压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凝析气藏形成 地温场和地压场 控制气田形成分布、气体水合物形成分布 地温场和有机碳分布 控制油田形成分布 促进可塑性岩石的流动、刺穿 影响地下深处热流及岩浆活动“三场 ”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2
2、)地压场地静压力、压实作用 初次运移流体势 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指明有利聚集部位异常地层压力 流体压力封存箱促进油、气、水运移改变气在油、水中的溶解度 压力与温度 控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影响烃类物系的相态变化异常压力带与欠压实带压实背斜圈闭的形成分布盐丘、泥丘等刺穿构造的形成分布“三场 ”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3)地应力场有机质成熟生烃的力学化学反应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动力形成各类背斜、断层等构造圈闭形成二级构造带形成断层、裂缝、微裂缝有助于形成各种地层不整合有助于形成储集层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有助于形成刺穿构造强烈地应力作用可破坏油气田作用强度 地应力 ( 1 5) 地静压力综上可知, “三场
3、 ”相互联系,对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在地表上层(深约 20 130m) 之下,地温随深度而有规律地逐渐增加,即每加深一定深度便升高一定温度。将深度每增加 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以 /100m表示。取得地下温度或地温梯度后,编绘等值线图,即可反映地温场的变化。地下温度可由 井温测量 得知。在大多数井内,由于泥浆温度低于井底地下温度,井温测量记录的温度常常比真正的地下温度低 -1.11 26.67 ( 30 80F)。 在有采油温度资料的油气田,可以利用采油温度来校正电测温度。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古地温的测定在地质
4、历史中,岩层遭受褶皱、剥蚀以及岩浆活动,往往造成古、今地温的很大差别。因此,在地壳运动强烈的地区,用现今的地温梯度估价烃源岩中原始有机质的成熟度是不可靠的。应该尽可能恢复古地温,探求烃源岩经受的最高温度。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测定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岩经受最高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国外多借助于 镜质体反射率 、 孢子的颜色、干酪根的电子自旋共振、自生矿物及流体包裹体 等,通过对比这些指标与己知温度梯度的关系,或者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来求得。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镜质体反射率法镜质体反射率是一种较好的成熟度指标。随着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镜质体逐渐降解演化,颜色愈益加深,反射率逐步增
5、大。可见,镜质体反射率与温度、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反射率的大小直接反映经受的最高温度。因此,根据沉积岩中镜质体的反射率可以估算在地质历史上经受的最高古地温。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它既可表示在恒温下加热一定时间所得到的反射率值,也可反映在同一时间内温度变化所造成反射率值的差别。于是,对已知地质时代的沉积岩,测定出其中所含镜质体的反射率后,就可以推算其所经受的最高古地温。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在热演化过程中,镜质体的降解程度与反射率的增加是一致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模拟得出各地区镜质体降解率与反射率的对应关系。然后,系统测定探井中岩石的镜质体反射率,得出相应这些反射率值的镜质体降解率,代人阿伦尼乌斯方程即可求出地下古地温。Barker( 1986) 专门研究过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之间的关系,通过 600多个镜质体反射率 Ro值与对应的最大温度 T统计分析得出LnRo=0.0078T-1.2Barker认为上式具有普遍性,是一种较好的地质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