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出口贸易碳排放问题的研究综述及展望【摘要】本文从出口贸易的角度,分析、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碳排放问题的基本趋势,概括了国际国内学者对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主要涵盖了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等。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出口贸易,碳排放,隐含碳排放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到京都议定书 ,再到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直至 2010 年 11 月 29 日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2 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范围内已经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国
2、际排放贸易(IET) 、联合履行(Jl) 、清洁发展机制(CDM)三个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并发展起相应的碳金融市场。标志着后京都时代的国际减排机制相关的架构的确立,对中国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实现中国经济和贸易战略转型的最佳时期。 自从 2001 年 12 月 11 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 2011 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上升到全球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已经跃居第 1 位,进口额累计达 7. 5 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7595
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对外直接投资也年2均增长超过 40%,2010 年以 688 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可避免地急剧上涨。2002 年,我国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上述背景下,研究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样也具有实际意义。中国实现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一个正在崛起的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承诺。在负责任的同时,也要向世界表明中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仅是由于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为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
4、而排放的,这就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问题。所谓出口贸易隐含碳,是指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从而进口国避免在本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一、关于国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归纳起来,国外学者关于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等。 1、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在出口贸易模式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上,国外的研究主要有: Wyckoff 等( 1994) 通过对 6 个经合组织国家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发现制成品中隐含碳排放占到其排放量的 13%左右。Shui 和Harriss( 2006) 计算了中美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
5、计算得出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所含的碳排放量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 7% 14%,这3些碳排放最终被美国人消费。Weber et al.( 2008) 认为导致中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碳泄漏和碳出口,这个观点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Dabo Guan et al ( 2008)分析预测了 1980 年 2030 年中国的碳排放趋势,结论显示造成中国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出口增长、内需消费和资本投资。 Hillman(1978)在理论层面上,采用国际贸易经典的 3 22 模型对能源消费与贸易的关系, 扩展了 L e o n t i e f 的投入产出法。M o n g e l l i 、
6、Tassielli 和 Notarnicola(2006)也都是以产品部门为基础,应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了意大利商品贸易中的能源消耗问题,通过计算意大利商品贸易中能源和 CO2 含量。Lenzen 和Mungsgaard(2002)提出了一个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multi region input ? output model)并且利用它计算出丹麦最终消费的以价值形态表示的产品中所包含的能源数量。 2、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国外学者对贸易隐含碳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许多国家都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完成了本国隐含
7、碳的核算,如 Schaeffer 和Leal(1996) 对巴西贸易隐含碳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通过国内消费品的离岸制造和生产将碳排放转移给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导致巴西出口产品比进口多消耗了 56% 的碳。 Ahmad 和 Wyckoff(2003)认为,美、日、德、法和意大利是主要的隐含碳进口国,1995 年 OECD 国家最大的隐含碳净输出国是中国,俄罗4斯次之。Halicioglu (2008) 研究证明土耳其对外贸易是影响其 CO2排放量的原因之一; Halicioglu (2009) 发现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显著影响 CO2 排放量的增加; Gavrilova 等(2010) 利用全碳核算
8、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对奥地利畜牧业的贸易碳排放进行了研究。 目前计算商品中隐含 CO2 量较为常见的方法是 I-O 模型(投入产出模型) ,I-O 模型又通常分为单边 I-O 模型(SRIO)和多边 I-O 模型(MRIO) 。Snchez-Chliz and Duarte (2004) ,Mongelli et al.(2006) 等使用 SRIO 模型计算贸易隐含污染物,SRIO 模型对数据要求不高,但涉及研究范围较窄。MRIO 模型可以覆盖多个国家贸易隐含污染物的流量问题,但是对数据的容量和处理要求较高。Atkinson、Hamilton 等(2010)运用多边贸易投入产出模型(MRI
9、-O 模型) ,通过 15 个国家 19 个部门的数据计算世界贸易中的 CO2 流量,实证结果表明,CO2 通过对外贸易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的研究 在测算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分析驱动因素。Yan 和 Yang(2010)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将隐含碳排放变化分解为(1) 技术效应,即产品碳排放强度的变化;(2) 结构效应,即贸易结构的变化;(3) 规模效应,即贸易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中隐含碳排放从 1997 年到 2007 年增长了 449%,其中规
10、模效应为 450%,结构效应为47%,技术效应为-48%。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综述 5国内学者对于贸易与碳排放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以及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等。 1、关于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宋涛、郑挺国等( 2007) 基于 EKC 假设,研究中国人均 GDP 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倒 U 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李秀香、张婷(2004) 实证研究认为, 若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实施环境管制, 中国出口贸易扩张会减少人均碳排放, 反之会加剧碳排放; 刘强等(2008) 估算了中国 46 种出口贸易产
11、品的碳排放量, 结论认为由贸易所引发的能耗量和碳排放量增加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许广月、宋德勇(2010)研究表明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协整关系,出口贸易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黄敏(2012) 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影响因素分解,结果显示出口规模是出口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2、关于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研究。朱启荣(2010)使用 I-O 模型,利用 2007 年和 2002 年我国 31 个进出口部门数据测算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 CO2 量,揭示了我国高碳产品转移问题。齐晔等( 2008) 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量,研
12、究显示从 1997 年到 2002 年间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 12% 14%,这个比重到 2006 年已达 29. 28%。张友国(2010) 、李艳梅和付加锋(2010) 等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中国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变动主要是由贸易规模和中间生产技术引起。 63、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目前,分解技术是分析碳排放增长因素的主流方法,包括结构分解方法 SD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和指数分解方法 IDA(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Yan 和 Yang( 2010) 、张友国( 20
13、10) 、李艳梅和付加锋( 2010) 等采用 SDA 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研究。虽然他们所选择的样本数据存在一定差别,但都得出中国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变动主要是由贸易规模和中间生产技术引起的结论。Dong et al. ( 2010) 则利用 IDA 考察了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变化发现,贸易规模扩大是驱动中日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经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了抵消作用。 三、结论与展望 纵览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发现:首先,尽管不少实证研究支持出口贸易是加剧碳排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从经济学理论逻辑而言,出口贸易究竟如何影响碳排放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次,发达国家出口贸
14、易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碳排放,这一论点已经被许多经验研究所证实,但关于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尚需进一步关注和探索。最后,即便已有一些研究论及中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问题,但多数研究限于宏观视角、地区层面或个别案例的分析,基于行业差异视角的多维度研究与探索尚不多见。为此,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重视国际贸易碳排放的研究,并非要实现经济增长的低速度,大幅度减少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而是要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方式、7消费方式,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完善鼓励低碳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关键要坚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2、强化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
15、研究。构建具有发展中国家特色的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环境关系的经济模型。而目前适用的模型与工具都是针对发达国家碳排放问题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适合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问题的模型是有必要的。 3、积极开展碳排放与碳政治的关系研究。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外要努力争取合理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统一认识,提前部署。 参考文献: 1李秀香、张婷.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分析以 CO_2 排放为例中国J.环保产业,2004(06):11-13. 2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
16、基于面板协整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检验与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7(04). 3刘强,庄幸,姜克隽.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8, ( 8) : 46- 55. 4宁学敏.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9(11):51-54. 5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05):37-47. 6Dong et al.An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2 8Emissions embodied in Japan-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