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236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大救国团与救国特刊摘要五卅惨案后,北京大学组建救国团,同时创办救国特刊作为机关刊物。该刊主要围绕民众救国的主题开展工作,并对运动时刻保持清醒的理性精神。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救国团党派纷争等原因, 救国特刊仅出版十六期,但其经验和教训对当今爱国情怀仍有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救国特刊 救国团 刊物特点 终刊原因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20-04 1 救国特刊的创办及其特点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日商纱厂枪杀工人顾正红。随后,英国上海巡捕房又捕杀散发传单的中国学生。英日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6月 3 日,由

2、潘家洵、周伦超、谭慕愚等人发起,北京大学成立救国团,以“抵抗强权,争国家真正的独立与自由”为目标,号召“真正具有爱国热心和奋斗精神的同胞,赶快起来和我们同站在第一道火线上,和我们的敌人拼命死战”1。为更好地开展这次运动,救国团成立出版股,出版刊物加大宣传力度,推顾颉刚为出版股主任,潘家洵、王施曾为副主任。此时,被出版界誉为“副刊大王”的孙伏园正在邵飘萍主持的京报馆负责编辑京报副刊 ,与顾颉刚过从甚密。经过交涉, “伏园允在副刊中腾出一天”2,为救国团提供舆论阵地, 京报副刊?救国特刊2就此诞生了。 救国特刊逢星期日出版(其中第 4、第 16 期星期一出版) ,每期8 版,共 16 期,设有卷首

3、语 评论 通讯 救国碎谈 演讲 文件 文艺等栏目。顾颉刚是特刊的主要撰稿人,以“无悔”为笔名发表根本抵制之客谈 论救国与工作等文章三十多篇。其他如洪深(笔名乐水) 、周伦超、叶圣陶(笔名郢) 、谭慕愚也都对刊物给予热情的支持,常有文字见诸特刊。该刊的特点,首先在于它能紧跟时局,在第一时间对列强暴行发表宣言,表明立场,提出应对办法。其次是知识与理论并重,常识之外,也探讨帝国主义、国家主义、三民主义之类的理论问题。但最突出的是其以民众为中心的救国思想和清醒、理性的救国精神。 救国归根到底是民众的事业,什么样的宣传手段更易为百姓理解和接受,是特刊考虑的首要问题。刊物创办之前,顾颉刚曾用民众语体撰写上

4、海的乱子是怎么闹起来的 伤心歌两种传单,效果良好:“此传单发出后即生效,孩子们口中唱了,刷黑的墙上用粉笔写了”3。根据这一经验,他提出的第一个办刊方针就是, “用浅近的语言作演讲稿,可以供给演讲员的应用”4。这种思想也得到其他撰稿人的积极响应,乐水说:“对一班睁大了眼,张大了嘴,穿着短衣服,或者赤着背,或者甚至于拖着辫子的小贩、店夥、农民、工人去说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绝交、收回领事裁判权一类的名辞,固然谁都知道不适宜,就是侵略、压迫、牺牲、抵抗这些字眼,我以为亦要避去才好”5。通俗的语言外,特刊也在积极探索其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特刊第 8 期3刊载了北观创作的科学救国大鼓书 ,把科

5、学救国思想编成鼓词,寓教于乐,唱给民众听。顾颉刚兴奋地说:“这一类的适用于民众的文艺品,我们希望多多得到,如有人寄于我们,非常欢迎”6。 特刊同时为民众设计了简便易行的救国手段。多数民众整日为生计奔波,高深的理论研究、慷慨激昂的演讲均非他们所长。只有将救国主张融入百姓生活,才会产生切实的效果。乐水指出, “抵制敌货是对付敌人的一个又容易、又妥当、又厉害的方法”7。特刊首期即用两版篇幅刊登部分英日货品的商标,以帮助民众辨别敌货。两周以后,又刊发征集英日货品的商标的启事,面向社会,扩大影响。同时承诺“以后积聚的多了,当刊成单册,备大家随时检查之用”8。对于抵制敌货中出现的偏差,亦注意随时予以指导纠

6、正。抵制敌货之外,特刊也在努力寻求标本兼治的救国方法。是时民气消沉,百姓麻木, 止水的下层形象描绘了下层民众“管他国亡不亡,我们有得田种就是了”的冷漠心态9。这种情况下,即便抵制敌货取得些许效果,救国运动也难获最终胜利。为此,特刊每期均设置专栏,介绍鸦片战争经过、租界由来,以及天津条约、中法条约、二十一条的内容,附以简单明了解说文字,让民众了解国家招致外侮之源,唤醒其内心深处爱国热情。与此配合,特刊还登载了阿富汗怎样争得独立 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做这种神圣的事业等文,介绍弱国独立自强运动的历史和经验,增强民众信心,以期救国运动持久开展下去。 这场爱国运动中,特刊主持者及撰稿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7、和理性的精神。对于当时的局势,周伦超认为, “今之世界,弱肉强食。所谓4人道正义者,须以强权为后盾;所谓国际公法者,亦不过管理弱国之规律”10,因此唯有抵抗、自强才能重树国家尊严。同时,他们对救国运动的困难也有充分的估计。乐水指出, “这次沪案不是一桩偶然发生的事情,而是许多原因积造下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国事之糟既然由来已久,救国的工作要想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做成功,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因此,即使受到挫折,我们依然要“切实的继续的各人就着各人能做的事尽力去做” ,绝不能灰心气馁11。另外,为了避免五卅惨案激起的民愤演变成盲目排外,顾颉刚在 1925 年 6 月 3 日的传单中已经提醒:“好的

8、外国人,我们仍旧要待他们和和气气。我们的主意,并不是凡是外国人都恨。我们恨的是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的英国人跟日本人。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明白记住才好。 ”12特刊创办后,其他撰稿人也时常提醒民众勿犯这种错误。兢之分析说,虽然惨案与各国都有关系,但英日两国有直接责任,如果“认各国都为交涉及攻击之对方,则交涉范围扩大,纠纷愈多”13。周伦超亦撰文强调, “不宜牵涉英日以外的其他各国,即对英日人亦不宜发生暴动,乱杀乱打” , “以表示我国国民较前已有进步” ,避免给外人留下中国人“盲目排外”的口实14。在对待敌货的问题上,特刊同样体现出非凡的理性精神。吴克礼指出,对于商家出售或国人购买的外国货物,

9、不宜采取简单焚烧的手段。 “现在多焚一件劣货,我国商人便多受一分损失,我国人民也多增一分需求” ,最终“反而替他们添出一个销路”15。联系到前时国人抗议日本侵占钓鱼岛时打砸焚烧同胞所购日系商品的行为,前人的这种理性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2 救国特刊终结的原因及启示 5按顾颉刚的初衷,特刊要长久地办下去, “要把这次兴奋的感情变为持久的意志,要把一时的群众运动变为永久的救国运动”16。但事与愿违,第 15 期刊载的救国团启事云:“现以京报副刊上各种特刊均已停止, 救国特刊亦未便久占副刊的篇幅,定以第十六期为结束期” ,正式宣告刊物的终结17。自 1925 年 6 月 21 日至 10 月 5

10、日,前后不过106 天,成为一个短命刊物。 救国特刊既有称职的主持,又有热情的会员,似乎不应该短命。救国团虽然给出了“未便久占副刊篇幅”的理由,但它更像一种托辞。其实,同期救国与工作一文已经透露出特刊所以终刊,实是因为“受各方面的种种牵掣,再也不能维持,只得以下一期为末一次了”18。但“种种牵掣”所指为何,需要进一步申说。救国特刊是救国团的机关刊物,救国团的兴衰直接影响到特刊的命运。救国团的事业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经常受到外部的诽谤与攻击。8 月间,救国团特别工作部因特殊事件须在夜里接洽业务,下班常在凌晨一两点钟。一男一女两工作人员趁工间唱戏取乐。 社会日报以此为素材刊载救国鸳鸯一文,对救国团

11、大肆攻击,校长也有收回办公场所之意。顾颉刚对此极为愤怒, “两性爱慕,了无足奇,而社会上好掀波浪,借一二人攻击团体,此其心真可鄙也”19。8 月 12 日,救国团派周伦超、李鸿华等人到中山公园董事会出席各界联席会议,但会上有人蓄意捣乱,致使会议秩序混乱,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刊的事业已经蒙上一层阴影20。 就救国团内部而言,会员中普遍存在畏惧困难、不敢做事、不愿做6事的情绪,大家常为一项提议争执不休,难以付诸实际行动。谭慕愚曾提出“向军队宣传”的议案,结果意见纷纭。有的认为“理想太高,事实办不到” ,有的说“向军队宣传太危险,不能做” ,有的说“军人纯本服从,宣传他也没有用” ,有的干脆以“纯

12、是废话”全盘否定。提案通过后,持不同意见者又消极抵制,对此事绝不与闻,向军队宣传一事最终化为泡影。这种风气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救国团的效率,更降低了它的社会声望。顾颉刚批评道, “大家倘使真的愿意做一项救国的事业,必须先把自己养成了永久工作的习惯,磨练成百折不回的志气,高兴也做,不高兴也做,直到成功的时候”21。特刊即将终刊之际,他又连续发表救国与工作 再论救国与工作两文,反复申明踏实工作对救国的重要意义。这些言论,与其说是对社会普通人的劝诫,勿宁说是对救国团成员隐晦的批评。 不仅如此,救国团内部还存在剧烈的党派纷争。6 月 3 日,救国团首次大会就因人事组织问题产生争执,部分人员当场离席。 “

13、女师大事件”发生以后,谭慕愚在个人宣言中指责原女师大校长杨荫榆的继任者易培基、李石曾。易、李二人均为国民党党员,遂唆使救国团中的傅启学等国民党党员联合二十余人在京报刊载声明,攻击谭所信奉的国家主义,指斥其武断专权,把持会务。谭慕愚和夏葵如随之发布启事辩解。顾颉刚、潘家洵四处奔走,劝说和解,救国团也发表声明,试图平息事态,但傅启学等人依然毫不让步。最终,谭被迫退出救国团文书股。她满腔悲愤地说:“我们只凭我们信仰国家主义的精神和热血来办救国团,凡是关于国家有益的事,就尽心尽力地办,不计成败,不管报酬他7们如此地怀疑我们,以为我们和什么政党一样的卑污,一样的讲利用把持,未免太污蔑我们了”22!顾颉刚

14、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恶政客化的办事手腕” ,是救国事业进行的最大障碍,为此“我们应该不把自己给别人利用,也不把别人给自己利用”23。时隔四十余年,他又在其日记中记道:“救国团以爱国始,而以闹党派意见终,此予之所以不愿参加政党也。热肠如慕愚,终遭罢斥,推之其它事亦可知矣”24。这次纷争给救国团带来致命一击。顾颉刚、潘家洵辞去出版股职务,彭道真、张德峻、谷源增、徐开瑞和其他一批支持者相继退出,救国团的瓦解已经不可避免。 导致救国特刊终刊的最直接原因是发表了攻击苏俄的言论。7月 22 日,苏俄政府拘捕中国学生、商人二十余人。救国团为此发函,指责苏联“直与英日帝国主义者相勾结,挟强权以凌我”25。第

15、 12 期上又发表了日俄侵略满蒙设施的点滴 ,指出“俄国以历史上、地理上、经济上的必要,不得不侵略满蒙。虽然一时曾归停顿,现在苏俄又开始进行,较之日本大有后来居上的气象”26。 京报主持人邵飘萍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他对救国团攻击苏联的言论十分不满,遂嘱孙伏园转告顾颉刚, “特刊允出至十六期止” 。而顾亦因“实在无功夫,而救国团势已瓦解” ,没有再作进一步的争取27。 作为一份别具特色的刊物, 救国特刊的过早终结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和深刻的教训。但该刊以民众为中心的救国思想无疑抓住了中国贫弱的症结。在当今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背景下,它所表现出来的理性爱国8精神尤其值得我

16、们思考和借鉴。 注 释 1救国团.救国团成立宣言N.救国特刊,1925-06-21(1) 212192427顾颉刚.顾颉刚日记(第一卷)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8:628, 636, 651, 660, 662 3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0 416无悔.发刊词N.救国特刊,1925-06-21(1) 5乐水.救国碎谈(四)N.救国特刊,1925-06-28(2) 6无悔.科学救国大鼓书附记N.救国特刊,1925-08-09(8) 7乐水.救国碎谈(六)N.救国特刊,1925-07-13(4) 8振武.英日货品的商标N.救国特刊 1925-06-21(1

17、) 9西谛.止水的下层N.救国特刊,1925-09-13(7) 10周伦超.吾人救国之旨趣N.救国特刊,1925-06-21(1) 11乐水.我们应该灰心吗N.救国特刊,1925-10-05(16) 13兢之.我们须认清敌人N.救国特刊,1925-06-28(2) 14周伦超.如何用宣传功夫N.救国特刊, 1925-07-13(4) 15吴克礼.焚烧劣货与抵制劣货N.救国特刊,1925-07-26(6) (下转 26 页) (上接 22 页) 17救国团.救国团启事N.救国特刊,1925-09-27(15) 18无悔.救国与工作N.救国特刊,1925-09-27(15) 20救国团.会务纪要N.救国特刊,1925-08-09(8) 921无悔.罪言N.救国特刊,1925-10-05(16) 22谭慕愚.呐喊后的悲哀N.救国特刊,1925-10-05(8) 23无悔.止刊词N.救国特刊,1925-10-05(16) 25无悔.救国团致苏联驻京大使加拉罕函N.救国特刊,1925-08-23(10) 26政均.日俄侵略满蒙设施的点滴N.救国特刊,1925-09-06(12) (收稿日期:2012-1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