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分析【摘要】 消除贫困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过去三十年,反贫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依然有约 12 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贫困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各个国家为消除贫困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城市品贫困和农村贫困采取针对性政策。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反贫困政策 引言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财富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处于“发达”与“不发达”之间。这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贫富差距大,在落后地区,一些贫困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还得不到满足。贫困限制了
2、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根除或至少减少贫困成为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情况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现状 世界银行在 2013 年发布的最新世界发展指标报告中称,过去三十年来,全球贫困人口快速减少,2013 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总数在每2个发展中地区都有所下降,极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已经下降到1990 年比率的一半以下。发展中国家极度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持续上升,稳步接近世行日均 1.25 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但是仍然约有 12 亿人口处于极端贫困中,占发展中世界总人口的 21%,其中有约 4 亿是儿童,占极贫人口的三分之一。分析发现,有 78%的极贫人口在农村。并且除中国和印度以外
3、,处在极端贫穷水平的个人,其贫穷程度和 30 年前的极端贫穷人口相当。尽管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极度贫困率迅速下降,但世行估计,到 2015 年仍将有 9.7 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 1.25 美元。不平等和被社会忽视的的现象也在许多国家开始增多。极贫人口在获得基本服务方面也十分滞后。在发展中国家有 8000 万人完全没有医疗服务,8.4 亿人营养不良,2.6 亿人不能上学,在 2010 年,只有 26%的贫困人口能够获得清洁水源,49%的极贫人口可以用谁给你电,20%的人享有基本的卫生设施。 报告显示,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前 3 位的国家和地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中国。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的
4、贫困人口总数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 30 年来有所上升,而中国这一比例从 1981 年的43%显著下降至 13%,但是按 2011 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300 元人民币/年) ,中国还有 1.28 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表现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相当多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用远低于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集中于经济落后的地区,社会3福利不完善,社会贫富差距大;第二、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普及率都很低,教育培训机会少,导致技术性劳动技能不强,只能从事劳动型生产,工资低,无法满足自身生
5、活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第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差,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医疗条件差,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第四、国际债务负担沉重。低收入国家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 1.社会历史因素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第一是由于外国侵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剥削,大量的财富和资源流失,经济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导致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第二是由于战乱、政府更替、种族矛盾、宗教矛盾等原因造成国内政局的长期不稳定,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内部因
6、素 第一,资本的缺乏,技术的落后、教育的缺乏。由于先进技术被发达国家所掌握,缺乏资本与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就成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业依附性”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使其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缺乏起码的抗风险能力、捍卫自身经济利益的能力,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第二,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了人均资源人均资本的减少,造成4粮食紧缺,就业困难,加重了社会负担,贫困人口往往生育较多的子女,这些子女往往不会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贫困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度增加也会造成资源的匮乏和坏境的恶化,而穷山恶水、自然灾害都是造成大面积集体贫困的主要原因。
7、例如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引起的;第三,社会因素。政治制度不完善,政治斗争不断,社会秩序混乱管理无效的国家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贫困人口较多,而经济政策的失误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效果,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结构单一。 3.外部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在经济、贸易、金融和科技上的占据强大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相对的就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对发达国家具有依附性,自身具有脆弱性。这种不平等的力量使得发达国家通过经济与政治双重手段控制和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第一,在经济上,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援助和减免债务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
8、主权进行伤害,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损害;第二,在政治上,通过经济手段插手和干预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处于不利的地位;第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农业国,人口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农业和初级产品的生产,这些初级产品构成了它们出口的主要商品。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世界贸易有着严重的依赖性。 三、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经验政策 5(一)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基本模式 为了消除贫困,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战略,这些战略大体可分为“增长导向型”和“保障导向型”两大类型。 “增长导向型”是指以全面的经济增长为目标,通过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来
9、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而“保障导向型”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公平分配,通过为穷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来达到消除贫困的目标。当代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保障导向型” ,这些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在经济的发展中,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的发展是正相关的,应该通过对穷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而达到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目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的是增长导向型的“反贫困战略” ,因为这些国家试图在 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其政府往往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因而不得不将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就难以兼顾社会公平,难以为穷人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综上可
10、知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反贫困理论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发展战略。 (二)发展中国家农村反贫困政策 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很不同,因此应该有针对采取不同的手段。农村的贫困往往是区域性的,原因可能是交通的闭塞,自然条件资源的贫瘠,教育的落后,经济的不发达。第一、将支持农村发展与扶持贫困相结合,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转型,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政府给以扶持,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条件;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通过社会6保障保证穷人的生活标准,帮助他们进行积累,满足基本需求,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基本建设,保障医疗体系;第三、控制人口增长,普
11、及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人口的过多增长会加重家庭社会的负担,降低平均消费水平,人口的减少也提高的教育的机会,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抓住致富机会。 (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反贫困政策 城市贫困不是一种区域性的贫困,城市中穷人与其他人是混居在一起的,靠区域发展的计划很难达到消除贫困的目标,所以对城市贫困的消除要有针对的采取手段。第一、积极地就业政策。城市贫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失业问题,因此,提高就业就是消除贫困的一个有力手段,从大的方面来说政府要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政府投资的部门结构,以利于吸收剩余劳动力,以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
12、口产业、鼓励发展小型企业和非正规经济部门以吸收就业、并在正规经济部门中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应该加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员的就业能力;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是消除贫困的一种有力手段,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依然较低。政府也应当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医疗这两个领域;第三、合理的再分配和对穷人的转移支付。预防偏向富人的再分配制度,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通过对富人的高税收对穷人进行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71 世界银行.2000/2001 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做斗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 3联合国.2013 年人类发展报告 4关信平.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问题及范贫困行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简介: 李璐(1988-) ,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 2013 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