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老师:朱军老师 陈尧勇老师实习生:肖乔宗 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致局部损害的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血管反应 是炎症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 损伤与抗损伤 贯穿炎症反应全过程。 一、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1.发热。2.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线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本病的发生与每次治疗放射线剂量、疗程的总量、病人的营养状态、是否有手术和化疗有关。 应用 60Co、超高压 X线外照射或 Ra等内照射,在 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拉德)
2、时,约 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照射的强度和时间 。 腹腔或盆腔内粘连固定的肠段易受放射性损伤 。 子宫切除后直肠所受到的辐射量较子宫未切除者高,更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 。 不同部位的肠道内辐射耐受量的 强弱 依次为: 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 注释: 放射(电离辐射)单位为 GY(戈瑞),1GY=100rad(拉德) =1kg组织吸收 1J(焦耳)能量时吸收的剂量。 cGY为组织吸收放射线的剂量单位。1cGY=1rad。 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 2、肠粘膜下小动脉受损。 3、肠壁组织受损。 1、 肠粘膜上皮细胞 对放射线最为 敏感 。 2、多
3、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时 隐窝细胞 所处的细胞周期 。处于 分裂后期的细胞 对放射线 最敏感 ,而在 晚期合成的细胞 具有 较强的 耐受力 ,由于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 细胞增殖周期 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 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 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 。 小动脉的内皮细胞 对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 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 引起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 因此产生 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 。肠道内的 细菌 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 水肿 ,肠壁各层均有 纤维母细胞增生 ,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 透明样变化 ,最后导致 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