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海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下,我国已经不能单单只是“引进来”还要做到走出去。我国企业应该做到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因此,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在理论界也受到了重视。对于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文献很多,而宁波是一个依靠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所以对海外直接投资也十分重视。本文通过查阅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文献的有关内容作如下分析1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有很多,但是都大同小异。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国际收支指南中的定义“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获得持久的利
2、益,到国外经营所进行的企业投资。”并指出判断是否直接投资的资产拥有权的比例一般在25到10之间。海外直接投资的分类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按直接投资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可分为新建与收购两种类型(郭羽诞,2005)。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股权联系和非股权联系两大类。其中股权联系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非股权联系可分为许可证交易、特许专营和限制性中长期贷等(杨大楷,2010)。还有一种分类是独资经营;与当地东道国创办合资或合作经营的企业;参与和控制外国企业的股权;单独以股金参与东道国资源的开发(张颐,2010)。海外直接投资的分类尽管有着微妙的差别,但是大体上是以拥有的股权以及是否拥有企
3、业控制权和有效发言权为基础进行分类的。2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21微观理论最早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研究的是R纳克斯,他把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来研究,使用的完全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分析范畴,而他所分析的产业资本跨国移动,实际上就是国际直接投资(杨国范,2004)2海默(1960)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是最早的对
4、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独立研究的理论,根据该理论,没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无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则对此理论提出了质疑。另外,垄断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产品出口、技术转让与对外直接投资三种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适用条件(李综,2007)。美国经济学家弗农(1966年)在其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中解释了发达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出口贸易、技术转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基础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非凡优势,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够获得的区位优势。而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以及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
5、曼在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化理论,认为世界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中间产品的性质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行为。内部化理论指出,正是为了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跨国公司才用公司内部交易来替代外部市场交易(阎国庆;孙琪,2009)。这些理论都是从企业出发,并且是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虽然大体上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有所启发,但是与我国企业基本情况还是有所出入。22宏观理论阿利伯在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用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率差异来解释国际投资活动的理论,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资本化率越高,可使同量收益流量形成较高价值的资产,也意味着资本预期收
6、益的较慢增长(杨大楷,2010)。小岛清(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优势论,认为垄断优势论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尤其是忽略了国际分工中比较成本原理的作用,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首先将本国比较成本已经处于劣势或者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并3将其投向东道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同类产业(孙建中,2000)。诱发要素投资组合论20世纪90年代初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潮流,认为资本可以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自由地流动,说明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去调控和引导投资的流向(项本武,
7、2006)。23综合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国能跨国投资经营的关键,在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种优势的综合作用(孙建中,2000)。刘易斯威尔斯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小规模制造技术,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但这却正是其特有的优势。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且灵活性较高,非凡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狭小的市场需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同时具有“当地采购和非凡产品”和低价产品营销战略的优势,这也使得他们能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竞争。同时,威
8、尔斯指出“保护出口市场”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是防御性的,往往是在其国外市场受到威胁时候才进行的。当然“谋求低成本”、“分散资产”也是他们对外投资的动机。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进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敏雪,2005)。这些理论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国家,对海外直接投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使海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中国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提供了很好
9、的理论基础。3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相关研究31比较优势理论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延展有学者讲海外直接投资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要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先要分析企业所处的阶段,再决定如何投资。如吴彬与黄韬(1997)在二阶段理论中4指出,各行业中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的资源状况不同上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进行FDI的状况。该理论使我们能够在将对外直接投资分成两个阶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近几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处于第一阶段的FDI。有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得到一些除对外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方式所不能获得的优势,如谢柱军(2002)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
10、优势回避壁垒、获取东道国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收益、内部贸易、产业延伸、规模经济效益、区位市场知识和经济特权。其所作出的总结是比较完整以及有依据性的。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得出有利于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结论。如王远平(2006)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区位、行业、形式等发展战略。其所做的分析更接近于我国现状,能够更加精确的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彭磊(2004)以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为获取市场领先地位而进行逆向FDI的模型,将逆向FDI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可以看出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理论支柱。这些
11、学者所提出的关于海外直接投资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我国或者发展中国国家的现状来进行分析的。为的是找到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之路,为使更多的我国企业投入海外直接投资中,降低海外直接投资分险。32根据我国企业现状进行的分析冼国明与杨锐(1998)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逆向投资,即学习型FDI;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即竞争策略型FDI。通过前期的学习型FDI,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积累的速度和效果,并且增加了后期的所有权优势,进而通过后期的策略FDI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份额。当然,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积累程度较高的可以直接进行FDIII,这需要企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
12、能力。无疑宁波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偏低。通过该理论可以给即将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宁波企业提供了投资方向,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特点进行分析。乔晶、胡兵(2006)主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5的战略选择投资主体的选择,为了有力地提升竞争力,防范经营风险,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具有海外投资实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投资产业的选择,根据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确定跨国经营的产业目标。投资方式的选择,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合资为主,灵活多样。刘贤昌(2007)在分析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要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提高效益;调整地区结
13、构,进一步拓展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完善其相关政策法规。吴文君、于飞(2007)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不合理、国外筹资能力低等问题。张颐(2009)通过分析将宁波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为起步阶段,19921999年为发展阶段,2000200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在她所分的阶段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对比,找出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再根据这几年宁波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国内对于宁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都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很少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行的分析。4总体评述关于海外直
14、接投资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的研究,但是也都存在着本身的局限性。对于中国企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策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的实证分析。在此方面的理论成果比较多,研究比较透彻。作为进出口贸易大省的浙江,其海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但是对宁波市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可依据的数据不多。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和对策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虽然比较全面,但是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不够细化。所以对宁波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从现实经验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6参考文献1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共中心党校出版社20002孙建中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
15、优势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高敏雪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基础读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5王英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阎国庆,孙琪国际经济与合作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7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李综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吴彬,黄韬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J经济研究199710冼国明,杨锐技术积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经济研究199811项本武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
16、大学学报,2006312杨国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贸论坛,J2004年第10期91013王远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6年第11期13013114柴庆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国际贸易,J2008年第1期495315刘贤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亚太经济,J2007年第1期10610916乔晶,胡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战略选择科技管理研究,J2006年第6期767917LOUISTWELLS,”THIRDWORLDMULTINATIONALSTHERIS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FROMDEVELOPINGCOUNTRIES”CAMBRIDGE,MASSMITPRESS198318HWYCHANMOONTHOMASWROEHL200119HTTP/WWWWTOLAWGOVCN/DISPLAY/DISPLAYINFOASPIID20021216091348492820HTTP/WENKUBAIDUCOM/VIEW/160971EFF8C75FBFC77DB213HTML21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03085297NHDBNAMECMF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