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协调好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又快又好发展的保障。本文围绕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基本国策这几方面,深入探讨了城市发展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兼顾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人口纷纷融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护生态环境则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2、重要举措,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条件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环境提供人类维持生存的条件,并提供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就必2须同环境打交道, 通过社会劳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物质文
3、化环境。因此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 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最严重的挑战 经济增长是人们历史发展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深刻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指出人类和大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从整体上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过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发展方式和思想根源是人类可以主宰、改变和控制自然,物质财富所依赖的资源是不会枯竭的。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无偿使用,都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 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
4、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总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正在加剧,长江枯水、黄河断流、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水污染、沙尘暴、交通受阻、飞机停航等情况令人心惊。这些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人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的3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环境作
5、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4 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城市”的出现是发展经济“聚天下之民,敛天下之财”的产物,汉文字一个“井”字,形象地表明纵横交错的街坊路口有一口水井,人们聚居在周围生产生息到井边汲水、交易、交往、休闲,这种具有生产生活和公共空间的环境应该说就是“城市”的雏形,古代亦称为“市井” 。后来为防御掠夺,围以高墙成了真正的“城市” 。 “城”也算是最早的环境保护吧! “城”是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基本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载体,有“城”才能有“市” 。 “市”是经济, “市”的发展反过来又是改善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城”的发展。因之,城市建设从城市形成的那一天起
6、就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组成一个“生存链” 。 4.1 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如今,人们将环境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然界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生物植被;第二环境为城市(包括乡村)建设;第三环境为室内设计。由此可知,第一环境为自然(生态)环境;第二、第三环境为人文(人工)环境(这里包括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遗迹)。城市建设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改善居住质量、发展经济的最基本且尽可能好的环境。因此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4.2 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层
7、次认知越来越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4例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公共环境,公共环境又可分交通环境、景观环境、商业环境等等,人们不但要求有好的物质环境,而且强调有好的精神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 、 “软环境”不一而足。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古代那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交易而归,各得其所”的封闭简单的模式,它是集工业生产、科研教育、商品经济、行政管理、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建设,从城市功能上分水电气供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垃圾污水处理、排涝抗灾、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系统工程。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秦砖汉瓦”的时代,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及一些新型的建材已超越了所谓“百年大计” 。一
8、座建筑、一个街区、一个城镇的建成将影响几代人,几百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因之,现代城市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建设”本身,就象一首好歌必须有好的曲谱,一出好戏必须有好的剧本一样,而在于有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而规划的核心、灵魂正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4.3 城市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本质就是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其来源及本质就是环境保护。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的承受能力保持平衡;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资源
9、在当代人之间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可持续发展理论现在已成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5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具体说,在城市建设中,工业经济发展一定要抑制对资源的无度索取,(如土地、水、森林、植被等)要控制对环境(也包括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的人文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水、大气等),为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并为子孙后代城市的现代化留有可发展的资源和空间。江泽民同志指出: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而社会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好。 ” “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注意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10、。 ” 4.4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目前,城市建设的势头正旺,大城市向更大城市-扩容.、结链,中小城市“旧城改造”方兴未艾, “小城镇大战略”蓬勃发展,开发区风糜全国,筑巢引凤、拉动内需在投资短缺,甚至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大干快上、只争朝夕,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依靠开发商(甚至是开发预售房款)借“鸡”生“蛋” 。但由于认识上,投入上,管理上的不足和滞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1)由于急功近利,仓促上马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没有高标准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专业规划,造成布局上的不合理,污染的扩大化。 (2)由于开发商出于身的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在
11、开发建设中往往忽略“三废”的同步治理,忽略了广场、绿地、街心花园、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空间的预留和设施,有时不惜破坏原有的生态人文环境,特别是历史文化遗迹。 6(3)由于一些领导的环保意识不强,抱有“先建设后环保” 、 “先污染后治理”的幻想(其结果是“先建设无环保” 、 “先污染不治理”)。忽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环保基础设施(如饮水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忽视对工业污染的整治。一些工业污染项目由境外向境内,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层层转嫁。 (4)由于城市建设管理中环境保护执法依据、机制、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加强,作为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脏乱现象
12、依然存在。 如今,人们时尚于“第三环境的”建设可以一掷万金十分金将自己的“香巢”装修的富丽堂皇,一尘不染,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对第一环境“第二环境”的关心,重视和保护。 (5)由于自然生态的破坏,工业污染的严重,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全国性的城市环保问题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5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保护环境、造福子孙。 (1)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特别是领导决策的认识和素质,城市建设一定要和环境建设、经济建设认真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并以环境保护的专业规划为重中之重。 根据城市的自然地
13、理、历史文化特点,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明确定位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商贸区、文化区、城郊农业、绿化水体生态区等。将工业污染及影响集中缩小到7最小范围。烟尘控制、噪声控制、水污染达标排放。对原有不合理的布局要逐步搬迁到位。组织合理的交通网络,使城市人流集散、对内对外联络处于最简洁方便的状态,提高城市功能效率,将交通环境大气噪声污染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 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分类治理城市建设的环境整治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如建设好饮用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管网化,这些基础设施对保护环境会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 分类治理首先
14、解决水污染的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强化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最大限度降低污水排放,实行达标排放,对城市交通噪声、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项目下决心关停并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立清洁能源区。 不能重蹈“先建设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前面提及现代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如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同步建设将损害几代人几百年的自然人文环境,而且很难甚至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对于环境污染进行事后治理与事前治理的费用常常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 (3)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一个人的机体必须健康健全,有活力,有仪表、有气
15、质,而城市也大体如此。 净化,是城市的健康。城市的功能布局有如人体肌体器官的协调,道路有如骨架,河流有如血脉,有好的骨架、血脉才能附着肌体、组织8建筑、循环流动、运转自如。水电气物资供应、污水垃圾排放有如城市的消化系统,只有设施齐全(有进有出)吐故纳新,城市才能健康生存,不然将病态运转,黯然失色。 绿化,是城市的生机、活力。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绿化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地的裸露砂化,绿化可以隔离噪声、净化空气,改善气候,象城市的“肺”一样使城市的呼吸舒畅。绿化可引来鸟类、昆虫等人类的朋友创造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优雅宜人的环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美妙的绿化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居住环境。 美化,是城市的仪表是城市的形象、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局限于平面的规划布局,而要提到立体(空间)的“城市设计”高度。组织好城市的天际轮廓、公共空间、公共设施。 “城市”二字: “市”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现代的“公共空间”(古代主要用于贸易称之为“市”)。没有公共空间,有“城”而无“市”是不完整的,不能称做为“城市” ;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空间、交通空间、景观空间,特色空间(如山水等)的组织,设计好城市广场、山峦水体、停车场、街心花园、雕塑喷泉、路灯、电话亭、夜景亮化把每一个空间
17、、建筑、设施、小品、都当着精品去做,为城市创造美好的环境。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品性,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素质。环境保护,除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外,对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扩与开发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是上9千年乃至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印证,文明素质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目前,不少城市的历史文化遣迹都是在现代“建设”的名义下不断被破坏被扼杀,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不能生的,破坏一个就少一个,当有朝一日,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在“建设”的各义逐步消亡时,那么我们还读什么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另一面一定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素质
18、,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人文环境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不然,将愧对祖先,愧对子孙。在城市建设特别旧城改造中,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一定要有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一定要有街区详细规划和遗迹保护实施规划,一定要完整保护,不但要保护遗迹本身,而且要保护它的周边环境和天际空间,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展示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内涵。 (4)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反过来人类利用自然和资源不断创造,改善自己的环境,是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留有可发展的资源空间。“皮之不存,毛
19、将焉附” , “宜未雨先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让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将环境保护工作当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来抓,功在当代而造福子孙。 6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导,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引导社会各10界加强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连明 王宇,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年第 7 期 2 丁巍,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硅谷,2009 年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