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663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几点思考摘 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人们社会心态多元化现状入手,找到政府和社会如何在培育和引导人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心态在不断回应和满足中逐步趋于理性积极,从而实现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培育优化 社会心态 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张金德,中共安徽省灵璧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73-02 一、应重视

2、对当今社会心态的分析和研究 社会心态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它所表现和反映的是社会的精神面貌,一般说来,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态度,劳动和工作情绪以及思想与政治取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说在各方面日趋稳定。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人心的稳定,也就是社会心态的稳定。这方面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共识。比如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 , “稳定压倒一切”的认识,对于坚2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活动中的话语权等等。如果把当前社会心态的主

3、流和本质加以概括,就是人心思定,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心思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社会各阶层人们共同的“中国梦” 。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心态的非主流、非本质方面,亦即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并且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视而不见,因为它已给我们在加强文化建设、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俗话说, “近虑”可解, “远忧”难除。事实上,近虑远忧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目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焦虑症状

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这是“近虑” 。而国家发展前景如何?我个人未来的生活可有保障?确定性如何?这些对未来的预期更多地影响到他们的心态。这是“远忧” 。不掌握资源的群体若看不到希望甚至失去希望就可能要发生抗争、闹事,从而社会出现不稳定。所有这些心态会造成社会上一部分人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精神不振作,积极性不高。少数人政治参与感下降,贪图安逸的思想抬头,深化改革观念趋于淡化,回归意识有所滋长。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即使它的形成一开始仅仅局限于少数人,局限于个别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3但如引导不力,遏制不

5、当,也可能很快扩散到多数人,扩散到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2010 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从 2010 年 3月 23 日至 5 月 15 日,短短 50 天时间国内接连发生出现 6 起针对幼儿园或小学生的恶性凶杀案件,强制拆迁过程的系列暴力、自焚的手段等极端行为,就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进而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社会心态。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心态已处于发展变化期,矛盾多发期,转型关键期,并且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变化很大。比如:由比较静态变成动态,由原来那种非?即白,很极端,很绝对的心态变得比较模糊和混沌不清,由原来的社会包容性很差、很弱,到现在的社会包容性很宽松很多等等。因此高度重视社会心态

6、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特别是对社会心态的消极影响面要给以足够的警觉。 二、社会心态是社会存在的折射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折射,其本质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社会意识或社会评价。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们能够对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重要问题形成大方向上的认同,首先就是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使人们对传统观念上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从广泛质疑到共同的认知。但毕竟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根本制度层面,

7、基本运行方式乃至核心价值观上如何协调4的问题。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中发源的。现在看来其结果符合列宁所说的“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 ”) 社会心态的消极方面,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衡,不公平,不合理,当然会导致不公平感,甚至于仇富,炫富。计划经济时期,大家都是同一个级别,同一个待遇,一看工龄就知道你拿多少钱,平均主义“大锅饭” ,虽然贫穷但基本没有差别;而现在大家已经相互不清楚收入有多少,特别是我国城乡、地区、 、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了,所以大家有比较强烈的经济上的不公平感。再如人们在政治上的失望感和无助感,由于缺乏

8、主流价值观,当部分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帮助,找不到有效的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因此对政府乃至官员产生不信任感,尤其对腐败行为和分配不公容易诱发不满和牢骚。近年来,一些地方强拆民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失,政府管理上政策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等当然会使部分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仇官恨官,只要是官方说的一概不相信。当然对同一种社会现象,站在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包括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可能得出不同甚至对立的结论。但无论怎样,一种社会心态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寻找到其间的必然联系。 中国社会处在变化转型过程中,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比较保守走向现代文明,与此

9、相适应,社会心态也出现了复杂多样性。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们始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发展状态其实就是在5曲折徘徊,蹒跚前进中呈现出现的,其中有可能走老路、邪路。当我们发现时,会或快或慢地纠错改正过来。这些过程在社会心态上的反映是明显的,因为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在人的心里留下烙印,都需要人的心态对它进行磨合和适应。中国目前社会心态的复杂性以及背后我们感受到的迷茫状况,恰恰反映了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徘徊。这些情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还可能会经常发生。就总体而言,目前存在于人们中间的某些消极心态基本上都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因此,要防止简单地以“左”与右,僵化与自由化,来对人们认识上的

10、不同看法加以划分和界定。 各种社会心态的集中显现折射出深化改革后的矛盾凸显现象,它包括经济社会失衡,社会信任陷困,文化信仰迷茫等等。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几乎走过了西方社会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让国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被“颠覆”的传统社会文化,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进而放大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 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首先就在于我们分析产生各种社会心态的原因,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几方面去查找根源,然后去找到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改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针对性,通过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方法方式,逐步消除滋生各种消极因

11、素土壤和条件的温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培育和优化社会心态,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 6把社会心态的积极向上方面加以弘扬,对于社会心态的消极不健康方面及时疏导,这就是优化社会心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间,涉及到方方面面,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方略。比如集中精力克服经济困难,把经济建设搞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惩治腐败,框扶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宽民主渠道,创造宽松的思想和舆论氛围等等。在这些诸多治理措施中,关键的就在于抓住经济

12、建设这一主要矛盾,真正地去实现民富国强,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老百姓。 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前就有论及,他说,务须避免盲目的乱抓乱碰,把生产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忘记了,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吸取这一教训

13、,现在要横下心来始终如一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培育优化社会心态奠定物质基础。 当前社会心态中的某些不健康方面绝大部分是由社会关系不合理造成的,如果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者的收入分配,就有利于淡化仇富心7态,有利于老百姓心态平衡。而这必须基于国民经济底盘的做大。今天的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仍然处于世界中下水平。如果我们的经济建设真正地能取得从国富到民富,让全体国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那么,当前出现的各种消极社会心态及造成的种种社会矛盾,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当然,我并不是说经济搞上去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

14、解了。 社会心态无论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悲观的,都是人们情绪的一种反映。要理顺人们的情绪,当然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摸索形成的特有优势,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有些群众情绪,可能并非同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但一旦真正把人们的精力吸引到发展经济上来,这些情绪就会弱化。理顺人们情绪,要分清轻重缓急,把经济建设这个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说透彻。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去化解人民群众的心怨、心结、心事。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构筑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使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在不断的摩擦整合中相互促进而走向成熟,社会心态在不断得到回应和满足中逐步趋于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2011 年社会心态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辛鸣.努力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半月谈.2011(24). 84时事报告.2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