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干预研究【摘要】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高校 80 名大学生组成实验组,由资深团体辅导老师组织实施生涯发展辅导。采用加藤厚编制的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对实验组进行前测后测,观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变化。通过分析辅导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对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并提出促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阶段系统性辅导建议。 【关键词】 生涯发展辅导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中心主题。如果青年大学生成功地解决了危机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自我整和获得了同一感,就说明个体形成了“自我同一性” ,反之就可能进入同一性发展的另一极端“同
2、一性扩散” ,就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青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在目前社会升学气氛浓厚、学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的多元社会背景下,国内大学前教育中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缺失,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投身在专业学习中,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普遍缺乏规划和目标,处在迷失方向和未定向的状态,不但使他们生涯发展迟滞,甚至导致他们面临严重的心理危机,出现焦虑心理、目标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等日益普遍严重的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很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课题的失败,2可能预示着日后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探
3、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寻找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实践途径的任务就显得更加急迫。 一、干预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高校 80 名大学生组成实验组,由资深团体辅导老师组织实施生涯发展辅导。辅导历时两个月,每周进行一次,每次 3 小时,共 8 次,总计 24 小时;分引发生涯察觉、自我探索、环境世界探索、生涯抉择及规划四个阶段进行。在实施生涯发展辅导之前采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对被试进行第一次测试,现场填答,现场回收问卷。生涯发展辅导结束后后对被试进行第二次测试。 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由加藤厚 1983 年编制,经张日升教授 1989 修订。该量表共计 12 个测量项目,测量项目由“现在的自
4、我投入” 、 “过去的危机” 、 “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量表尺度组成,根据各量表尺度得分的组合,决定了 6 种同一性地位:即“同一性确立地位(A 地位) ”、 “同一性确立权威接纳中间地位(AF 地位) ”、 “权威接纳地位(F 地位) ”、 “积极的延缓地位(M 地位) ”、 “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地位(DM 地位) ”、 “同一性扩散地位(D 地位) ”。1-6scale 计分。全量表折半信度为 0.880.91(p0.01) ,该量表具有较好效度、效度。 二、数据统计 为了探讨生涯发展辅导是否对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产生了影响,对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第一次施测后大学生
5、自我同一性地位的总体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同一3性水平上分布不均衡,自我同一性地位水平普遍偏低。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 地位)的占绝大多数,占 61.3%;处于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中间地位(AF 中间地位)的占 13.8%;处于积极的延缓地位(M 地位)的占 17.5%,而真正达到同一性形成地位(A 地位)的仅占 3.8%。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过去的生活缺乏危机感,而对将来又很迷茫,对现在的投入相当有限。第二次施测后同一性地位发生的变化如图 2 所示。根据图 2,将实验组自我同一性地位发生转变的大学生进行统计发现:在 80 名大学生
6、中分别由 D-M 地位、M 地位、F 地位、AF 地位各个地位向 A 地位转变的大学生有 10 名,自我同一性形成地位的学生从原来的 3 名增加到 13 名;同一性地位从 D-M 地位上升到 M 地位的学生有 9 名;从 D-M 地位到 AF 地位转变的学生有 6 名;从M 地位上升到 AF 地位的学生有 7 名;另外分别有 3 名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从 M 地位上升到 F 地位、D-M 地位上升到 A 地位,F 地位上升到 AF 地位。这种“同一性状态的转变”都是从低级状态向高级阶段的转变,说明了实验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主体上呈现前进的发展模式。 三、结果分析 1、从困惑中体验“危机” 。大
7、学生的困惑和迷茫主要表现在自我在新环境中的重新定位、对未来择业和人生价值的困惑。在第一阶段的辅导中,辅导者要求被试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分析传记中的主人公对人生角色的承担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生角色等的思考。在生涯阅读完成之后,辅导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人生“十大理想”以及绘制“生涯彩虹图”让其开始审视个人的生涯发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4阶段,引发学生的生涯察觉。这种将“如石头般封存的思维被炸开,扬起灰尘、碎屑”的过程就是使大学生正视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体验“危机”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直面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始对人生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思索,充分体验了危机,才能引发其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的欲
8、望, “体验危机”成为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涯发展辅导的导向阶段恰好成为大学生体验“过去的危机”的载体。 2、探索自我“我”的过去与现在。Erikson(1958,1963, 1968)在对自我同一性的讨论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功能。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提供组织和整合不同行为的框架,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以及生活的方向、目的和意义。张日?(2002)认为进入青年期后,青年开始将“我”整合或统一,这一整合或统一的过程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或确立的过程。成功的整合能使个体确立自我同一性。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通过现实地评价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辅导的第二阶段就是探索自
9、我。大学生通过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价值观,结合对过去的评价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一过程围绕着自我成长历程的回顾展开的: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时期到大学时期最擅长和最喜欢的三个故事,让大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感觉和体验自己内在的独特性、一致性和连续性,整合过去经验与现实自我,形成内心和谐一致的感受,对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探索职业世界走进“我”的社会角色。Erikson(1958, 51963,1968)认为同一性必须为社会化提供基础,同一性的形成必须应对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保证
10、一个人与社会有效的整合。大学时期是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塑造,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象牙塔”性质的大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意识上都使得大学生普遍社会化程度较低,影响了自我意识从心理自我向社会自我的转变。生涯发展辅导第三阶段环境的探索要求学生走出校园收集职业资料,进行深度职业人物访谈,并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收集职业资料,收集与职业有关的信息如学习环境、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出路、社会上有哪些职业,工作内容如何、需具备什么能力和条件才能建立合适的生涯期望及生涯目标;通过请教工作领域的师长、前辈和实际工作者来了解职业、环境与资源,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亲身走进职业世界,认
11、识自己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了解自己与社会、工作世界的关系,了解人、经济、生活形态和就业的关系。通过对职业世界的探索对社会生活有直接的体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体验从业者的苦与乐,了解他们的人生价值与追求,推进了其社会化进程。 4、团体的影响。正如心理咨询家加兹达指出,无论是以促进个体成长与发展为目的,还是以预防和干预为目标的团体生涯咨询活动都会因为团体成员间的积极相互作用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团体辅导中,个体处于一个比较安全与温暖的情境,可以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寻到连带感和归属感。当小组成员心理内部发生混乱时,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将来自同伴群体的反馈成为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12、同伴群体能够为个体同一性的发展提供参照。团体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6生向同学说出自己生活当中遇到的困惑、难题以及自己最感兴趣的或经常接触的生活当中的人、事、物等等,使他们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当中日趋理性。教会他们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逐步懂得如何辨别是非与好坏,提高了他们在复杂的情况下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悦纳程度随着团体活动参与而提升,随着自我认可的继续加深,同一性水平得以提高。 四、建议 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途径。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在大学教育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针对
13、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来进行阶段性教育,将生涯发展辅导拓展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 大一新生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学生进入大学进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求学历程,是学习和生活的转折点。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事关大学生四年的发展路径。针对这种情况,对大一新生的主要侧重于辅导其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宣讲会了解专业情况、校园、双学位、第二专业、留学、实习就业等信息。 大二学生开展生涯发展辅导。二年级大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了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始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
14、理的知识结构,致力于塑造和完善自己。针对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必要实施开展系统的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 7鼓励大三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大学生,主要侧重于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对自己的将来作出决策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形形色色的兼职和将来职业选择结合起来,把初定的职业目标一一尝试。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大二的团体辅导培训,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涯规划的方法,他们可以利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区援助、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涯目标进行再修正。同时辅以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演讲训练等团体辅
15、导提高其综合素质。 大四学生进行实时就业指导。到了大四,大学生的发展已基本定型,主要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比如聘请名家讲座、角色扮演、模拟面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光盘学习、视频培训、商务礼仪、简历制作以及进行就业观培训,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帮助联系实习岗位等等。 将以上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干预体系,让大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都能有清晰的发展目标,能有效预防丧失学习动力、找不到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对未来困惑迷茫等问题,促进其自我同一性发展,保持人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张添洲:生涯发展与规划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83 张日?:自我同一性一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 4 吴芝仪:我的生涯手册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5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学进展,2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