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925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摘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是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职业年金及特点入手,以所在事业单位为代表对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立职业年金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年金,必要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对原有国有企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并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立多层次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 2004 年以来,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已经形成对改革进程的阻

2、碍,在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2008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国发200810 号) ,明确提出以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改革试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配套改革进行推进。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条件、资金来源、管理模式、计发办法等主要政策。职业年金计划浮出水面,成为2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职业年金的内涵及特点 (一)职业年金的内涵。 职业年金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

3、家政策引导下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的复合型养老保险制度。为实现养老保险的一体化管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将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个人储蓄”的复合型养老保险模式。 (二)职业年金的特点。 根据目前出台的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可以看出,职业年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强制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下一步必将进一步明确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鼓励和引导单位建立职业年金。但是职业年金的建立与否取主要决于单位自身经营情况。单位之间有先实施有后实施

4、,不强调起始一致;分配水平与方案也由单位自主决定,允许待遇之间存在差别。第二,激励性。在职业年金的实施中,单位根据职工贡献大小、服务时间的长短等方面的情况决定其年金待遇,充分体现了效益优先的原则,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单位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延期支付性。单位与职工之间是一种长期性的合同关系。职业年金的领取是在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一次性或分期领取。 三、建立职业年金的必要性 3第一,职业年金有利于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价值日益突显,如何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

5、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按照这一理论分析,职业年金制度对于职工来说是使最基本的需求到较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途径。 职业年金的实质是一个长期、受法律保护的延期支付合同,具有延期支付的特点。在职工的工作期,职工和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立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安全,实现保值增值,职工在退休后一次性或分期领取。这种模式能有效平衡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实现个人收入的跨时转移,增强职工的安全感,这一安全感会产生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将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在

6、一起,使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稳定人力资源,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作用。同时由于职业年金在选择和设计上的灵活性,使得单位可以根据职工的资历和贡献采取差别化的设计实施有效激励,满足职工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较强的生产率和创新精神,提高单位竞争力。 我院是一个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大型核技术科研事业单位,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科研工作者,为我国的核动力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核电事业4的迅猛发展,核专业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核电企业的收入普遍高于我院同类人员,同时建立了长期激励保

7、障制度,这对我院人才队伍的稳定产生了一定冲击,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造成了一定困难。建立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活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2006 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工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四部分构成。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主要与工作岗位挂钩,绩效工资主要与个人业绩和贡献挂钩。通过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制度和形式多样的绩效工资模式能更好理顺收入分配秩序,搞活工资分配制度,激励高层次人才,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但由于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管理,上涨空间受限,总体收入待遇较核电企业仍有较大差距。除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外,待遇留人也是我

8、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点,职业年金作为工资性收入的重要补充部分,可以有效规避工资分配的瓶颈问题(工资总额) ,缩小与同类企业收入差距,提高养老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第二,职业年金能有效缓解改革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的差额问题。2008 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改革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影响很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逐渐明晰。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较大,虽然从 2005 年起国家连续 9 年调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仍远低于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水平,由此带来的

9、不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大势所5趋。按照试点方案中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职工之前没有缴费的年限可以视同缴费,但是个人账户因为没有缴费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却要按照有积累的形式来发放养老金,这就形成很大一部分空缺。理论上应该会财政资金补充进去,但实际怎么运作尚不明确。即使有财政兜底,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总额也将大幅度降低。而国家推行职业年金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可能出现的待遇差额问题。因为职业年金是把基本养老保险改革降低的收入,用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弥补回来,如果职业年金设计的好,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总体水平是有可

10、能高于现在的退休金水平的。 对于新旧制度如何接轨,现在最通行的办法是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所谓“新人新办法”是指新进人员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执行,直接入社保,对于“新人”来说,退休是十分遥远的事情,眼前大可不必“庸人自扰” ;而“老人老办法” ,即新办法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 ,待遇照旧发放不受影响,当然“皆大欢喜” 。 而眼下可能最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 。这批人大都是 40 岁以上,皆是本单位的“中流砥柱”或业务骨干,妥善解决好这部分退休后的待遇问题对于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我院是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高科技研究设计院。现有在职职工3700 余人,其

11、中专业技术人员 2400 余人,40 岁以上的 1013 人,占整个专业技术队伍人数的 42%。按照现行退休待遇计算办法,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月退休费一般在 4000 元左右。而改革后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6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以 2011 年成都市为例,假如男职工在 60 岁退休时,工龄为 40 年,按最高 3 倍的缴费基数计算,基础养老金月标准=(3160+9480)240%=2528 元。由于个人账

12、户储蓄额本身属于在职收入延期支付的一部分,暂不纳入退休收入考虑。退休后社保计发的养老金与现行计发标准按相差 1400 多元,这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通过建立职业年金,职工可以在基本养老金外增加一项退休收入,减少退休后工资收入降低对生活的影响。 四、建立职业年金的可行性 第一,政策基础。 2008 年 3 月 14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 号)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 5 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这标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试点方案中首次明确在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并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我

13、院是国家重点科研事业单位,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套建立职业年金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发展取向,应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积极争取试点,抢占政策先机。 第二,经济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核电产业的拓展壮大,我院资金来源已打破传统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的格局,形成“财、军、民 ”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格局。稳定的资金来源为职业年金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7第三,实践基础。 我国 1991 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2000 年以来不少省市和直辖市都先后制定了有关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截至 2011 年底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

14、已经有 4.5 万家,参加年金计划人数达到 1577 万人,积累基金是 3570 亿元。这些都为成功建立具有可行性、前瞻性的职业年金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企业年金制度的推行使事业单位职工逐步认识到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推行职业年金的积极性。 五、职业年金的模式探讨 第一,运行模式。 当前国际现有的企业年金制度基本可以分为给付确定型(简称 DB 型)和缴费确定型(简称 DC 型)两种。DB 模式是由计划发起企业为职工预先设立未来年金给付标准,然后由企业和职工按照精算的供款率向计划缴费,计划的精算剩余归企业所有,精算赤字由企业承担。DB 型计划的目标是保障职工获得稳定的年金待遇,参

15、与者在其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年金数量是事前确定好的。DC 模式是按照一定公式确定每一计划参与者的缴费水平,并为每一位计划参与者设立个人账户,待其退休后按照个人账户上缴费积累和基金投资回报额向退休人员计发年金待遇。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DC 模式下参与者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年金总额是不确定的。从两种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趋势而言,DB 模式早于 DC 模式,但 DC 模式发8展速度快于 DB 模式。DB 模式较为稳定,职工无须承担市场风险;DC 模式较为灵活,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通过建立个人账户,职工可以清楚了解年金积累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趋势,职业年金应当采用 DC 模式,建立个人账户,以便

16、与企业年金接轨和利于人员流动。 第二,管理模式。 职业年金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的利益,投资运营既要提高投资效率,又要保证基金安全。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管理模式有两种:法人受托模式和理事会受托模式。法人受托是职业年金的委托人将职业年金基金运作管理等相关事务委托给一家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由其行使处置和管理职业年金的相关职责;理事会受托模式是指举办职业年金的单位和职工将职业年金的管理权和相关事务委托给单位内部职业年金董事会,由其行使处置和管理职业年金的相关职责。与理事会受托模式相比,法人受托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更具专业性。为更好实现职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建议院采用法人受托模式,同时成立“

17、职业年金监督管理委员会” ,加强对职业年金投资经营的监管。为便于职工随时查询个人账户情况,配套建立职业年金信息系统,增强信息披露。 我国职业年金从提出至今仅仅 4 年,历时较短,还没有完善的配套执行文件,但从长远来看,职业年金将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把好事办好,使职工真正体会到发展职业年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建立和发展职业年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和组织,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做到政策制定公开,过程民主监督,信息及时反馈,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妥善解9决“老人、中人、新人”的过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职业年金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增强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创造国际一流研究设计院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黎:关于建立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思考 ,载经济师 ,2009 年第七期。 2陈淑君: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运行模式探析 ,社保论坛。 3马永林:我国职业年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载延边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6 期。 4支晓晴等, 职业年金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