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村镇防灾体系构建初探【摘要】村镇是我国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其抵御灾害的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防灾的整体水平。在各种灾害中,地震是对我国威胁最严重的灾害,村镇地震发生频率较大,但由于各方面的落后性,村镇往往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村镇防灾体系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镇防灾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镇防灾减灾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防灾的实现可避免村镇防灾减灾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降低防灾成本。构建适宜的防灾体系,使防灾减灾措施能够在村镇得以实现是解决村镇防灾减灾问题的关键。 一、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村镇防灾体系构建
2、的必要性 1、我国村镇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波及地区较广,损失严重,以地震为例,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自 20 世纪以来,我国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数高达 55 余万,占同时期全球地震死亡总人数的 53,据统计,我国大陆遭受的强震约占全球总数的 33。村镇是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泥石流、地震、雨雪、滑坡等自然灾害在村镇频频发生,给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 50以上及泥石流总数的 60以上均发生于村镇,地裂缝灾害在村镇的发生2面积占总面积的 80以上。 2、村镇抵御灾害能力较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镇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广大村镇是
3、我国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基础设施、教育程度、生产力水平等的限制,在灾害发生时,村镇往往受损失最严重。据地震资料记载,20 世纪全球破坏性地震总数的 1/3 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 1/2,其中 60来自村镇。同样等级的灾害,村镇遭受损失的程度往往远高于城市地区。经济和生产力程度越低,村镇遭受的损失越严重。这是因为与城市相比,村镇基础设计、经济及技术水平较落后,尤其是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基础设施比较欠缺,御灾能力差,灾后救援难度大、效率低。村镇是我国防灾减灾弱势地区。 3、我国村镇防灾的研究较欠缺 由于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物质财产聚集,因此城市一直是防灾减灾
4、的重点研究对象,随着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在规范、措施及法律方面的不断完备,城市防灾减灾也有了一个系统的研究理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村镇生产力落后,防灾规划和设施不完备,建筑质量及抵御灾害的能力与城市相差甚远,由于村镇防灾减灾系统的不完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足以及村镇灾后救援等设施的缺失,灾害会给村镇带来极大损失。 村镇的受灾程度主要决定于灾害强度及村镇的御灾能力。综上分析,我国村镇是灾害多发的地区,但其御灾能力较弱,防灾减灾研究不足,加之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村镇,村镇一旦发生灾害,将会遭受3巨大损失。因此要对村镇防灾减灾给予高度重视,吸取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研究并建立一套适合于
5、村镇地区的防灾减灾体系。 二、我国村镇建筑防灾体系的构建 1、依据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建筑防灾减灾工作 (1)全面推进将村镇民居纳入相关法律监管范围。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将限额以下建筑排除在外的法律,将我国村镇中大部分民房纳入相关法律的监管范围,赋予基层管理组织一定的执法力量,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只有依靠法律的效力及约束力,基层管理的效力才能最大化发挥,相关细则的推进才能深入村镇居民。 (2)地方推出各地适用的法规细则,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在经济发展,自然状况等方面相差甚远,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适用于本地
6、的法规细则。一是结合本地灾害现状,综合考虑村民的经济水平、当地建材及习惯做法,修改并完善通用设计图集,力求简明扼要、操作性强,提高其在建房中的可接受度。二是尽快出台地方规划法规,杜绝宅基地区域批复,细化相关要求如房屋间距,建筑密度。三是出台对村镇工匠的资格审核的方法,杜绝无证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四是出台对村民采取防灾措施的鼓励政策,提高村民在防灾上的积极性。 2、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普及防灾意识及知识 (1)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及责任意识。借鉴日本经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主题讲座、展览会等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4高村民的自我保护及救助能力,减低村民对政府监管的排斥心理;经济条件允许
7、的村镇,组织全村防灾演习活动,培养村民在灾害来临时不慌乱,知道如何规避与救助;防灾意识从娃娃抓起,在灾害多发的村镇,学校中增加防灾知识及自救相关课程。 (2)加强对村镇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村镇房屋的施工质量对房屋的抗灾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目前村镇施工人员缺乏建房专业性知识,凭经验施工以及缺乏防灾减灾意识等问题,组织对村镇工匠的定期培训,普及专业民房建设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特别加强在重点环节的培训如图纸阅读、质量控制、基础开挖、墙体砌筑、楼板屋架安装、砂浆混凝土搅拌等,培养整个建房过程中的防灾意识。 3、加强村镇建筑全过程的专业性 村镇在整个建房过程中均缺乏专业性与我国村镇不发达的现状是有
8、直接关系的,如设计方面设计费用较低不能吸引专业的设计机构;施工方面也缺乏专业的监理机构控制工程质量。针对目前现状,应努力好以下工作: (1)完善细化标准图集,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村镇已有标准设计图集,但在村民建房中的普及率不高。标准图如果不够详尽,对房屋安全保障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人员完善并改进当地的标准图集十分必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村民在专业性上的欠缺。同时,对建房者进行通用图集的培训更有利于标准图集的普及与应用。 (2)加大专业人才在农村防灾方面的投入。解决农村缺乏专业人员5的问题有两条路径:一是大力培养建筑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将建筑专业性服务延伸到农村。但是
9、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预期目标,并且目前村民的经济情况也存在着购买力上的局限,收费性质的有偿服务接受度差。二是通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村镇建筑提供专业咨询指导服务。如何提高专业人员的积极性是这一方法的关键。国家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提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如资质提升、资金补贴、政策刺激等促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深入农村建设全过程。 4、加强基层管理部门管理力度 (1)建立民居基础数据档案。掌握基础数据是村镇制定防灾减灾策略、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前提条件。尽快建立当地村镇民居的结构形式、抗灾能力、场地条件等基础数据,有利于因地制宜的确定当地的防灾重点并完善标准设计
10、图集,普及防灾技术措施。建立基础数据档案的过程促使基层管理机构能够更好的了解村镇现状,指导村民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 (2)监管与服务的双重职能。村民“自建自用”心理导致对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基层组织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监管与服务双管齐下,一方面能消除村民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咨询指导等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民居的抗灾能力。在宅基地批复、设计、施工等建筑全过程中,监管的同时提供全过程的咨询及服务,同时注重鼓励引导村民采取正确的防灾措施。 (3)因地制宜,适度推进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6府的政策扶持及引导。政府应把握“因地制宜,适度推进”的原则,注意调动各方积极性并做长期的
11、努力。示范工程的推进能够带动和引导农村居民建设规范化,逐步改善村镇居民抗御地震灾害能力。以城带乡、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区、示范户的建设提高整个村镇的防灾能力。 结束语 为解决我国一半以上人口的防灾问题,本文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村镇防灾体系的构建为研究目的,对村镇常见灾害做了系统而又整体的研究,具体做了简要的研究,并得出了明确的防灾策略,希望能够对现代村镇的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航,李宏男. 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5) 2 铁瑞,郭明珠,王俊,邱钦钦,姜纪果. 小城镇建筑抗震设防问题的探讨J. 震灾防御技术. 2009(02) 3 苏小妹,苏小娟. 安徽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J. 华南地震.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