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典型小儿川崎病 30 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典型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30 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三组,每组 10 例,观察分析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特征,并根据患儿临床特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观察分析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经对 30 例患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所有患儿病情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患儿出院 3 个月后,采取电话或上门方式进行随访,30 例患儿中无 1 例患儿死亡或复发。结论 在不典型小儿川崎病治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表现特征
2、;诊治体会 川崎病也常被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2。属于急性发热性出诊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严重时会引起小儿心血管病变,因此,临床治疗应对川崎病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不典型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特收集我院收治的 30 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2 月2015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 30 例,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三组,每组 10 例,第一组、男 6 例,女 4 例,年龄 2.53.5 岁,平均年龄(31.2)岁,第二组男 5 例,女5 例,年龄 3.54.5 岁,平均年龄(41.6)岁,第三
3、组男 4 例,女 6例,年龄 4.55.5 岁,平均年龄(51.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WHO 不典型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发热患儿 7 例,淋巴结肿大患儿 9 例,结膜患儿 4 例,充血 6 例,皮疹患儿 4 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几项中 4 点或 4 点以下的临床特征,即可判定为不典型小儿川崎病:体温异常,出现发热情况,且持续 5d 以上;口腔黏膜出现皲裂、充血症状;淋巴结出现肿大情况,且大于 1.5cm以上;双侧眼角膜出现充血情况;出现皮疹症状;手足出现急性发肿、发硬情况。 1.3 临床表现 对多由
4、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调查记录:对所有患儿采取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情况进行确认;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培养、血沉以及 C-反应蛋白;小儿川崎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指端改变、口唇改变、淋巴结肿大、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道系统以及心血管出现障碍、手足硬肿、肛周潮红脱皮等症状。 1.4 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本组患儿中 7 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 段改变和 P-R 延长;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瘤患儿 2 例,急性冠动脉扩张患儿 4 例;X 线片检查。9 例患儿肺纹理增多。 1.5 方法 第一组患儿采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用量为 1g/(kg
5、?d) ,2d 为 1 疗程,注射时间为 4h/次,再加用双嘧达莫,其用量为 35mg/(kg?d) 、第二组患儿在第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用量为 3050mg/(kg?d) ,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可将药量改为35mg/(kg?d) ,6w 为 1 疗程。第三组患儿在第二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其用量为 20mg/(kg?d) ,3d 为 1 疗程。 1.6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儿治疗期间体温、脉搏、血压、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及皮疹恢复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2 比较,以率(%)表示,计量
6、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后各项情况对比 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消失比例分别为:第一组 7 例,占总数从 70.00%,第二组 9 例,占总数的 90.00%,第三组 8 例,占总数的 80.00%,患儿出院 3 个月后,采取电话或上门方式进行随访,30 例患儿中无 1 例患儿死亡或复发。三组治疗情况对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自 1967 年日本首次出现川崎病报道后,川崎病患儿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关于川崎病病因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在治疗中主要采用第三届川崎病会议修订标准为诊断标准,
7、而早期诊断能有效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5-6。据临床研究表明,川崎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指端改变、口唇改变、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因此,医学家们推断川崎病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而患儿一旦患儿全身血管出现炎症,冠状动脉也出现病变,最终很有可能引起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严重者甚至引发死亡,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发育及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应对川崎病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在川崎病治疗中主要采取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而其中所含蛋白主要是由人体淋巴结产生,能有效提升人体免疫力,抑制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减少动脉瘤发生机率,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 30 例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发现,患儿主要出
8、现发热、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起症状与败血症、咽结合膜热、药疹等症状相似,容易出现误诊现象,早期川崎病具有结膜充血。唇红干裂等症状,因此,当患儿出现以上症状时,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7-8。通过早期治疗,患儿冠状动脉并未出现异常,患儿均恢复痊愈,且后期复发率小,因此,在川崎病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率和死亡率,为儿童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9-11。 参考文献: 1苏海浩,王波.小儿川崎病 36 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08(4):364-366. 2张茜,邓宇,谢梅,等.小儿川崎
9、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165-1167. 3金德华,朱燕,张荣太,等.小儿川崎病 11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3(8):1101-1102. 4殷菊香.不典型小儿川崎病 58 例诊治刍议J.医学信息,2014,11:453-454. 5荣志坚.小儿川崎病 63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00-200,201. 6许春花.小儿川崎病 93 例临床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33(03):212-214. 7姚华,肖延凤,梁满义.82 例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0
10、4):425-427. 8黎建云.小儿川崎病 50 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07):1442-1443. 9冯迎军.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08):155. 10陆春云.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探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4,03:62-64. 11Simon Lebech,Cichosz,Mette Dencker,Johansen,Niels,Ejskjaer,Troels Krarup,Hansen,Ole K,Hejlesen.A novel model enhances HbA1c-based diabetes screening using simple anthropometric,anamnestic,an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diabetes,2014,6(5):478-484. 编辑/周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