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东小营地区地震属性应用方法探讨和应用摘 要目前,基于不同方法可得到多种地震属性。本文就地震属性的基本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共得出地质法、理论法、计算法三种方法。对每种方法进行阐述分析,可知,地质法主要靠经验和地质认识来选择属性;理论法则是靠不同的地质情况对应的理论支持来确定属性;计算法则是靠储层参数和地震属性的有关计算来决策属性。并明确各种方法应用条件,且给出理论法和计算法的基本应用流程。以滨东-小营地区 Es4 滩坝砂岩为例,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储层预测,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过程和属性不同,但属性的规律大致相同,且与实际钻井和地质情况吻合较好。由此可见,三种属性应用方法具有不同的过程,但殊途
2、同归,都是为了找出最好的属性。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方法选择。 关键词地震属性 地质法 理论法 计算法 储层预测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59-01 一、引言 目前,胜利油田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阶段,那些形态清楚、油水关系简单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而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及混合圈闭等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因此,储层预测精度成为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问题。其中,实现储层预测的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手段就是地震属性技术。三维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震信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有用信息,
3、提高隐蔽油气藏的预测能力。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丰富有效的参考资料,为解决复杂地质体提供可能的技术手段。可见,地震属性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在,有几百种地震属性,那么如何去更好地利用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呢?地震属性的应用方法有几种?应用条件和适用性如何?相信这些问题的总结与探讨对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二、地震属性简介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能够反映储层含油气性的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和比率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各种地震属性,结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对目的层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地下任何
4、地质体及其性质的变化均反映在地震信息的相应变化上,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常规属性,即我们常说的地震多参数变化;第二类是地震波形,即地震相的变化,本文讨论的属性分析主要是指叠后地震属性分析。 三、地震属性应用方法 地震属性到底有多少种?几十种?几百种?这个确实说不清楚。除了从叠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外,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比如说,三瞬处理、反演等,得到的新的特殊处理数据体,又可以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那么,面对如此纷乱复杂的地震属性,该如何应用呢?经过试验总结,可以把地震属性的应用方法归结为以下三种: 3.1 地质法 在对某地区有一定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参考类似地区储层预测经验,提取相
5、对有针对性的尽可能多的地震属性,然后结合地质认识及实际钻井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出与其最吻合地震属性,作为本地区的一个预测结果。把这种方法称为地质法。 地质法要求应用者对预测地区的地质情况比较了解,结合该地区的钻井情况,对该地区的储层分布规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类似地区已作过研究,包括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特点等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对这类储层反映敏感的地震属性有较清楚的了解,可直接把其方法推广到该地区。如果没有类似地区可以借鉴,则可以提取尽可能多的地震属性,与其进行对照分析,找出符合期望的地震属性。 3.2 计算法 多种沿层地震属性与钻井储层参数进行相关性、遗传算法或其它计算分析后,选择出与钻井储层参数相
6、关性大的地震属性集,然后对该属性集结合储层参数进行交汇、降维映射、聚类、神经网络计算等分析,得到预测结果的一种地震属性应用方法。 从地震属性计算法储层预测基本流程中可看出计算法法的关键点在于属性与地质参数的相关性、遗传算法等计算上,通过计算获得最佳属性,再通过其它相应计算获得预测结果。 该方法要求该地区的井位比较多,这样就可以获得多个用于相关计算的样本点。如果少于 3 口井,那么相关性是 100%,则失去意义;如果井位较少(少于 8 口) ,相关性误差较大,且相关性不可靠。因此井位越多越好,而且最好是在该地区均匀分布。 四、实例分析 以滨东-小营地区沙四段滩坝砂岩为例。 滨东-小营地区位于东营
7、凹陷利津洼陷的西南坡,该区西南部为小营油田,东南部为乔庄油田,西北部紧邻滨州市,以黄河为界,北部为滨南采油厂管辖,南部为纯梁采油厂辖区,勘探面积约为 180 平方千米。该地区完钻探井较多,已经有滨 425 块和梁 225 块上报探明储量。近期完钻的梁 75 井及滨 182-8 等井都取得了不错的勘探效果。 该区东部紧邻利津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同时四周为油区包围,是寻找岩性和构造油藏十分有利的场所。该区沙四上沉积末期,由于离北部物源区较远,缺少充足快速的碎屑沉积,湖水的波浪改造作用成为主要的动力因素,因而在本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滩坝相砂体。其特点是砂岩分布广,单层薄,呈砂泥岩薄互层,横向变
8、化大。 针对该地区,用以上三种方法分别进行储层预测。 4.1 地质法 要用地质法,首先对该地区的储层厚度进行统计,获得储层的一个大致的分布规律。针对该地区,对其沙四段滩坝砂岩厚度进行统计,得到砂岩厚度图。从图中可看出其较厚区分布在滨 408-滨 425-梁 208 一近似南北向条带上。 根据实际滩坝砂岩情况,选择合适的时窗,先对叠后地震数据体提取了统计类、瞬时参数、频率参数、Burg 参数、吸收系数等地震属性,然后对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三瞬、波阻抗反演等特殊处理,对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再进行统计类、波形等地震属性的提取,这样,可获得多种地震属性。将地震属性规律与滩坝砂岩厚度图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瞬
9、时频率体提取的能量半时属性与其吻合的较好,因此可将其作为储层分布规律的一个预测图。 4.2 计算法 该方法就是将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起来。首先就是提取尽可能多的地震属性,然后对地震属性两两相关,进行属性的独立性分析。在进行独立性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瞬时频率体提取的能量半时属性和自相关函数的第一过零点参数两种属性的相关性达 90%以上,说明两种属性的规律是非常接近的。独立性分析后,选择出相对独立的各种属性,将其与统计的滩坝砂岩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出与储层厚度相关大的几种属性。 通过对所选择的地震属性进行降维映射处理,得到最后的储层预测图,可看出与前面的规律还是一致的。 五、结论 以上属性应用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找出最好的属性,地质法主要靠经验和地质认识来选择;理论法则是靠不同的地质情况对应的理论支持来确定;计算法则是靠储层参数和地震属性的有关计算来决策。从实际应用来看,三种方法应用所选择的属性基本对应。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 蔡希玲,闫忠等,2004,砂泥岩薄互层分辨率的理论分析,石油物探,43(3):220-233。 2 黄云峰,杨占龙等,2006,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天然气地球科学,17(5):73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