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609312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逻辑学硕士课程设置A 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 学分) ;硕士生英语(4 学分,必修) 。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编号 授课教师或团队 学分 课程类别(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课程简介(300 字左右)哲学动态与评论 0101B0100 唐正东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哲学动态与评论是面向哲学系所有硕士生和直播生开设的一门研究生必选课程。目前,课程由唐正东教授主持,课程教学团队由王恒教授、张晓东教授、张立锋教授、刘鹏副教授、周嘉昕副教授、邵佳德博士组成。

2、课程分专题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的总体历程和当代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B哲学研究方法论 0101B0200 王恒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是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的 B 类全系公选课。本课程的缘由和目的:哲学不仅是科学的母体,在现代学科建制内,也属于人文学科或精神科学的范围,作为一门学科(更有八个二级学科)要求有自身的方法论思考和体系化构建。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历史演变历程、哲学与宗教、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生命的个体性原则、历史性与历史主义、作为源始经验的真理与程序性普遍性方法、

3、普遍理性与生活世界和效果历史、逻辑与直觉、演绎与归纳、先验与经验、分析与综合、经典与诠释、继承与创新、作为教育学的哲学、文献检索与论文选题、学术规范等。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各自专业历年的优秀硕士论文,并做阅读报告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逻辑、语言与认知 010104C01 张建军等 3 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核心课程“逻辑与哲学”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学术视域和把握相关交叉研究领域前沿问题的能力。课程将针对各届学生的特点与培养目标,精选当代逻辑哲学、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共同关心的系列前沿问题,如意义与指称、真理与证据、广义逻辑悖论、逻辑全能与有限理性刻画、反事实条

4、件句与假设思考、身心同一性、语用预设与隐涵等,系统梳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相关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当代逻辑学、语言学及认知科学发展的深刻关联,从不同的切入视角展示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的可能前景。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跨学科师资团队,以元典解读、问题解析讲座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C西方逻辑史暨原著选读010104C02 张建军等 3 转型期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 C 类课程 “西方逻辑史”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使学生既对西方逻辑逻辑学的历史发展和当代逻辑科学“地图”的形成有全景把握,又对逻辑发展史上主要的里程碑式成果有深入了解。课程系由两大部分有机构成:一是西方逻辑发展的分

5、阶段全景阐述,特别是古希腊逻辑的创生与确立、中世纪后期经院逻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现代逻辑的形成与发展三大“高峰”期的把握;二是经典著作选读,主要选自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麦加拉-斯多亚学派著作残篇;经院逻辑著作;培根新工具 ;莱布尼茨、布尔、弗雷格、皮尔士、罗素等现代逻辑创生时期著作;希尔伯特、塔尔斯基、哥德尔、克里普克等现代逻辑发展时期著作。原著选读依各届学生的特点和研究需要而有所侧重。现代逻辑基础 010104C03 顿新国 3 转型期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核心课程“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逻辑基本技术和把握现代逻辑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能力。课程将针

6、对各届学生的特点,精选国外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命题逻辑、一阶逻辑的核心概念、重要定理、形式系统构建基本方法、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备性理论、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等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与训练;对逻辑蕴涵、逻辑后承、有效性等关键概念进行扩展性逻辑哲学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现有基本技术和理论的掌握,又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为学习哲理逻辑和构建哲理逻辑系统打下基础。课程将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专题问题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D 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010104D03 张建军等 3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 C 类课程 “辩证逻辑”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使学生把握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7、与创新思维的递进关联,形成对当代思维科学的整体把握,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在梳理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主要以当代公认的创新思维杠杆广义逻辑悖论研究为案例,通过各种狭义逻辑悖论、哲学悖论与具体理论悖论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的阐述与讨论,深刻把握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互补机制,把握历史与逻辑、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等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机理,把握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与关联、素朴辩证思维与科学辩证思维的区别与关联,把握非经典逻辑视域下当代辩证思维的新形态及其在创新思维中的方法论功能。当代逻辑前沿与热点010104D06 张建军

8、等 3 交叉前沿类课程(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本课程系逻辑学专业新增 D 类课程,旨在使学生对与南大逻辑学科优长方向上的当代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研究。课程拟结合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及其所关心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如当代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归纳逻辑与科学方法论、非形式逻辑与语言逻辑、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等诸多方向,梳理其中前沿与热点问题的学术史脉络及其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阐释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及教师本人的研究成果,并组织学生的系列研讨,鼓励学生展开批评与反批评。同时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志趣,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与讨论班,以进

9、一步开阔学生视域,提升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力争建设成为国际化课程。归纳逻辑与决策 010104D05 顿新国 3 交叉前沿类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 D 类课程 “归纳逻辑与决策”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归纳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把握现代逻辑、概率论、社会科学和哲学等交叉研究领域前沿与热点问题的能力。课程将精选国外经典材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哲学层面、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哲学层面主要包括归纳问题、概率的主客观贝叶斯等各种哲学解释;技术层面主要包括传统归纳逻辑(三表法、密尔五法等) 、现代归纳逻辑(以卡尔纳普归纳逻辑为代表)和概率演算;应用层面主要包括三大归纳悖论

10、、归纳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归纳与认知心理学等。课程将主要采取元典研读、课堂讲授、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中国逻辑史暨原著选读010104D02 王克喜 3 转型期课程 本课程系原逻辑学专业课程“中国逻辑史”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把握中国逻辑发生发展和引申的历史。课程将通过对中国逻辑史的讲授,特别是对先秦墨家辩学、先秦名学的讲授,使学生把握中国逻辑史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和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史学观念和“史”的素养;通过讲授因明把握印度逻辑的独特性质,培养学生基本的因明素养;通过讲授逻辑学的传入,培养学生基本的三大逻辑源流观念;通过中国古代逻辑原典的训释与解读,培养学

11、生基本的阅读并利用原著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能力。原著主要讲读墨经六篇以及公孙龙子若干篇章。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逻辑010104D04 王克喜 3 交叉前沿类课程 本课程系原课程“语言逻辑”的改造提升课程,旨在使学生把握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通过讲授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二者关系及区别、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非形式逻辑关于论证的建构与评估等知识,使学生对当代逻辑发展的基本趋势有良好的把握,培养学生基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论证能力,能够区分谬误和诡辩的基本逻辑素养。哲学逻辑 010104D01 张力锋 3 交叉前沿类课程 本课程以哲学逻辑的核心部分模态逻

12、辑为教学内容,教授模态逻辑的基础理论、方法,提供逻辑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为更深层的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哲学逻辑基础。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模态语言、不同层面的有效性观念、模型、框架等)和几个基本、重要的模态逻辑公理化系统(K、D、T、S4、B、S5、Triv、Ver 、KH 和KW 等) ,介绍判定不同有效性的语义图法、证明各正规模态系统完全性最常见的典范模型法,并深入探究典范模型法的实质和不足,据此引入弥补其缺陷的有穷模型,最后在更一般的高度研讨以 KH 为代表的模态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仔细分辨刻画某一模态系统 S 的框架类与成为 S 框架的充要条件之间的关联,确立一些特征模态定

13、理的一阶可定义性。认知逻辑与模态认识论010104D07 张力锋 3 交叉前沿类课程(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本课程在认知逻辑背景下,讨论模态知识或信念的认识论议题。主要教学内容如下:(1)形而上学向度:讨论各类模态,回答如何使用可能世界语义学模式获得形而上学模态知识。 (2)意向性向度:讨论形而上学模态信念与一般信念的差异,前者是否类似于后者假设意向性模态事实的存在(3)方法论向度:讨论获得模态知识的可能途径,先验、后验各自的哲学特征,它们在确定形而上学模态命题真理性中扮演的角色。 (4)心理学向度:讨论形成形而上学模态信念的各类认知方式,界定可设想、反事实想象、理解和本质演绎等的

14、逻辑特征。 (5)规范性向度:讨论如何着手形成及证立形而上学模态信念,确立它们在人类信念系统中的地位,建立一个基于本质的模态认识论。本课力争建设成为国际化课程。职业规划 0101D0100 孟振华、郭明姬 1 方法实践类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思路,激发研究生关注自身职业发展,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及早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共分为导论、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经验分享四大版块。导论版块侧重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自我探索版块侧重引导研究生围绕自我性格、职业兴趣、个人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展开探索思考;职业探索版块围绕职场概况、职业分类及要求、职业能

15、力培养等展开讲解;经验分享版块结合我系研究生主要毕业去向邀请相关系友、企业 HR 等进行实践指导;考核方式: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份。就业创业实践 0101D0200 孟振华、郭明姬 1 方法实践类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实践,使研究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升个人就业创业能力与素质,及早做好就业创业准备;课程内容: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主要分为“引进来” 和“ 走出去”两大版块。“引起来”版块主要采用讲座教学形式,将结合我系研究生的主要毕业去向,定期邀请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知名企业 HR、成功校友系友等来校为研究生讲解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技巧与能力培养等;“走出去” 版块主要采用实践教学形式,组织研究生深入基层、企业等进行实地参观、实践实习等;考核方式:提交个人简历及实习、实践报告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