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1169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论文题目: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正文: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独具风貌

2、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 709 一 785 年),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 ,率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又以“鲁公称之” 。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临沂 ),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家。其七世

3、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坊。颜真卿家学渊源,七世祖颜之推,曾祖辈的颜师古、颜勤礼,都是文史留香的名师硕儒。伯父颜元孙、父亲颜帷贞都擅长书法。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寄居在娘家。舅父殷践酞博学正直,对外甥关怀备至,教导有加。颜真卿的姑母颜真定、二兄颜允南也是博通经史、书法的学者。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附图 1:颜真卿画像2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中,颜真卿日渐成长起来。开元二十二年(公元 743 年),26 岁的颜真卿于京兆府参加府试,被举选参加科试并一举以甲科举进士第。两年后,颜真卿再赴吏部接受栓选,又被选为甲等,提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

4、作局校书郎。任职两年后,母亲病故,辞职服孝 3 年。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颜真卿服孝期满,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的科制举考试,仍以甲等登科,被授于酸泉县尉之职。后任长安县尉。此时,颜真卿结识著名书法家张旭,并师从于他。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 ,44 岁的颜真卿调任武部员外郎。是年他创作了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 。与此同时,杨国忠把持朝政的野心急剧膨胀,被视为异己之患的颜真卿再次被贬出朝廷。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兵叛乱。在这逆流千里的危机关头,颜真卿独以一郡之力高举平叛大旗。当颜真卿举起平叛大旗时,堂兄颜果卿立即奋起响应。由此,河北 17 郡同日自归,推举颜真卿

5、为盟主,切断了燕赵之间的叛军的联系,赢得了战局的主动。安禄山见河北有失,急忙命令史思明率领万余精兵围攻常山。颜呆卿率全城军兵与叛军激战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叛军纵兵屠城,颜氏一门死难30 余口。噩耗传来,颜真卿悲痛万分。 “安史之乱”给国家也给颜真卿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颜真卿在极度悲愤中,凝刻心魄,收摄血泪,写下了被公认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 。在这篇草书手稿中,颜真卿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由于不遑笔墨而一气呵成,枯笔极多,愈至后段愈加纵逸,不仅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也记录了这场家国惨痛的历史悲剧。唐肃宗至德二年,颜真卿被任为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6、颜真卿为人一身正气,因而得罪权贵,屡遭弹幼,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大历十四年( 公元 779 年) ,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不喜欢生性耿直的颜真卿,明里推举他为太子少师,实为削弱他的实权。继任宰相卢祀尤为阴险,千方百计想把颜真卿挤出朝廷。建中四年(公元 783 年),安禄山残部勾结成德、淄清、魏郡等地节度使,相继叛乱。宰相卢杞用计陷害颜真卿,进言德宗,派颜真卿以重臣元老的身份去说服李希烈,至使 76 岁高龄的颜真卿身陷叛逆。李希烈以死相逼,要颜真卿作伪宰相,遭到颜真卿的怒斥。李希烈攻占卞洲,在大梁作了伪楚皇帝,颜真卿又被囚系了一年多,至死不肯屈节于叛臣,在兴元元年八月三日被李希烈派人

7、害死在汝州。颜真卿最终被奸臣陷害、逆臣谋杀,兴元元年(公元 784 年),李希烈攻陷卞州,自称大楚皇帝,派人向颜真卿请教即位仪式。颜真卿说:“老夫髦矣,曾掌一国礼,所记者诸侯朝勤(朝见天子)礼耳” 。李希烈恼羞成怒,派人将颜真卿缢杀于龙兴寺,卒年 76 岁。二、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及艺术特色1.颜 真 卿 对 书 法 的 态 度颜 真 卿 在 其 草 蒙 帖 中 曾 经 说 :“真 卿 自 南 朝 来 ,上祖 多 以 輔 篆 籀 为 当 代 所 称 。 ” 以 此 说 明 其 祖 上 多 有擅 长 书 法 者 。 他 的 五 世 祖 颜 之 推 也 喜 欢 书 法 , 但 对 他而 言 , 书 法

8、 仅 仅 是 一 门 “杂 艺 ”。 他 告 诫 儿 孙 不 要 过3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多 练 习 书 法 , 说 :“真 草 书 迹 , 微 须 留 意 。 ”没 有 必 要 过 于 精 通 。 但 颜 真 卿并 没 有 拘 泥 于 祖 训 , 对 书 法 也 作 过 精 深 研 究 , 只 是 他 并 没 有 把 书 法 作 为 其人 生 追 求 的 主 要 目 标 , 而 是 作 为 他 中 庸 治 国 理 想 的 锦 上 之 花 , 为 其 文 治 武功 的 远 大 理 想 服 务 。颜 真 卿 对 书 法 有 着 极 大 的 兴 趣 。 他 曾 向 张 旭 请 教 过 书 法

9、技 巧 , 有 述张 长 史 笔 法 十 二 意 存 世 。 从 二 人 的 问 答 中 可 以 看 出 , 颜 真 卿 对 书 法 进 行 了极 深 入 的 研 究 和 练 习 , 有 着 极 高 的 感 悟 , 对 所 谓 的 “折 钗 股 ”、 “屋 漏 痕 ”(见 附 图 2)等 技 法 都 了 然 于 胸 。 但 颜 真 卿 对 祖 训 并 非 置 之 不 理 , 加 上 他 所 受的 儒 家 思 想 教 育 , 使 他 对 书 法 的 态 度 只 能 是 作 为 记 功 立 言 的 一 种 工 具 , 这 种观 念 在 他 的 内 心 深 处 可 以 说 是 根 深 蒂 固 的 。

10、 对 他 来 说 , 书 法 不 过 是 现 实 生 活和 社 会 活 动 中 , 当 遇 到 内 心 有 所 感 触 , 或 者 需 要 传 记 铭 文 时 , 他 便 随 手 拈 来 ,一 舒 内 心 感 受 , 或 者 写 下 一 篇 碑 文 , 或 者 记 下 一 个 社 会 事 件 , 或 者 作 为 劝 谕他 人 的 书 信 , 而 几 乎 没 有 像 后 来 的 人 特 别 是 现 代 人 的 那 种 为 创 作 而 创 作 , 纯粹 从 书 法 技 巧 方 面 刻 意 写 出 的 作 品 。 正 因 为 是 发 自 内 心 的 真 情 实 感 , 又 是 随手 拈 来 , 因

11、此 他 的 书 法 才 呈 现 出 自 然 天 成 的 效 果 , 显 得 活 泼 可 爱 又 大 朴 无 华 。又 由 于 他 心 中 常 怀 一 颗 忧 国 忧 民 的 中 庸 之 心 , 并 把 这 种 理 想 贯 彻 在 他 的 书 写中 , 因 而 书 法 作 品 中 处 处 可 见 铁 骨 铮 铮 、 正 气 凛 然 的 磅 礴 之 气 。2.颜 真 卿 的 求 学 经 历颜 真 卿 为 琅 琊 氏 后 裔 , 家 学 渊 博 , 六 世 祖 颜 之 推 是 北 齐 著 名 学 者 , 著有 颜 氏 家 训 。 颜 真 卿 少 时 家 贫 缺 纸 笔 , 用 笔 蘸 黄 土 水 在

12、 墙 上 练 字 。 初 学褚 遂 良 , 后 师 从 张 旭 得 笔 法 , 又 汲 取 初 唐 四 家 特 点 , 兼 收 篆 隶 和 北 魏 笔 意 ,完 成 了 雄 健 、 宽 博 的 颜 体 楷 书 的 创 作 , 树 立 了 唐 代 的 楷 书 典 范 。3.颜 真 卿 的 楷 书颜 真 卿 书 法 的 一 大 成 就 , 就 是 创 造 了 中 国 书 法 史 上 影 响 深 远 的 “颜 体 ”楷 书 。 颜 体 是 中 国 楷 书 五 大 形 式 之 一 。 它 的 基 本 风 格 特 征 是 : 结 体 宽 博 , 笔力 遒 劲 , 骨 力 洞 达 , 气 势 恢 宏 ,

13、体 现 了 大 唐 帝 国 的 繁 荣 时 期 的 强 盛 气 势 。 另外 , 他 的 书 法 与 他 的 人 格 交 相 辉 映 , 是 书 法 美 与 人 格 美 完 美 结 合 的 典 范 。颜 体 的 特 点 , 可 以 从 他 早 期 的 多 宝 塔 感应 碑 初 见 端 倪 , 六 十 三 岁 左 右 的 麻 姑 仙 坛记 为 基 本 成 型 , 最 炉 火 纯 青 的 事 七 十 三 岁 时所 作 颜 勤 礼 碑 。 它 的 特 点 是 :1 点 画 浑 朴 , 笔 势 雄 壮颜 真 卿 楷 书 最 显 著 的 特 点 , 首 先 在 于 它 的 笔画 。 颜 体 的 点 、

14、横 、 竖 、 撇 、 捺 都 非 常 有 自 己的 特 色 。 一 般 来 说 , 颜 体 的 点 都 非 常 浑 厚 、 饱满 , 外 轮 廓 线 圆 浑 自 然 , 显 得 朴 实 而 憨 厚 。 它的 横 画 往 往 一 波 三 折 , 有 时 中 间 笔 道 较 细 , 但细 线 当 中 , 一 种 深 沉 之 力 萦 绕 其 中 。 与 横 画 的轻 提 相 反 , 竖 划 采 用 夸 张 的 手 法 , 故 意 写 的 极粗 壮 , 有 极 强 的 感 染 力 。 横 竖 相 交 的 地 方 , 往往 一 线 相 连 甚 至 完 全 脱 开 , 但 笔 意 连 绵 不 绝 后 人

15、 所 谓 的 “颜 筋 ”, 即 取 譬 于 此 。2 结 构 宽 博 , 外 紧 内 松与 浑 厚 的 笔 画 外 形 相 适 应 , 颜 体 在 点 画 的 结附图 2:裴将军诗(局部)附图 3:颜勤礼碑(局部)4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合 上 , 也 采 用 了 与 其 整 体 效 果 非 常 一 致 、 和 谐 的 结 构 样 式 。 它 一 般 都 采 用方 格 占 满 、 笔 画 均 匀 分 布 的 方 式 组 合 其 笔 画 , 使 汉 字 的 造 型 整 个 形 象 内 外通 达 , 中 宫 敛 放 , 中 和 适 度 , 布 白 停 匀 , 显 得 磅 礴 大 气 。3 用

16、笔 丰 富 , 兼 取 方 圆颜 体 的 用 笔 以 中 锋 为 主 , 但 兼 用 侧 锋 , 突 出 表 现 是 在 撇 和 捺 时 , 侧 以 取妍 , 控 制 恰 当 , 常 常 获 得 很好 的 效 果 。 在 笔 势 方 面 , 方圆 兼 济 , 既 有 方 笔 之 刚 , 又有 圆 笔 之 柔 。4 布 白 紧 密 , 空 间 有 序章 法 也 是 一 种 艺 术 语 言 。不 同 的 空 间 排 列 形 式 , 对 书法 艺 术 的 “倾 诉 ”效 果 产 生非 常 大 的 影 响 。 颜 真 卿 很 善于 使 用 空 间 、 章 法 语 言 。 如他 的 颜 勤 礼 碑 (

17、见 附 图3) 字 体 排 列 紧 密 而 浑 满 , 愈 增 其 壮 实 。 对 比 褚 遂 良 的 雁 塔 圣 教 序 ( 见附 图 4) , 我 们 可 以 明 显 感 觉 到 , 两 个 时 代 书 法 家 的 不 同 个 性 和 智 慧 。4.颜 真 卿 的 行 书颜 真 卿 是 个 楷 书 巨 匠 , 在 行 书 方 面 也 有 很高 的 成 就 。颜 真 卿 行 书 的 成 就 在 于 突 破 王 羲 之 “手 札 ”书 法 的 规 范 , 充 分 运 用 了 “折 钗 股 ”、 “屋 漏痕 ”等 行 笔 技 巧 , 使 线 条 表 现 力 增 强 。 颜 真 卿的 行 书 线

18、条 既 浑 厚 又 遒 韧 , 造 型 既 奇 崛 又 飘 逸 ,通 篇 看 来 , 如 流 金 泻 地 , 在 行 草 书 的 表 现 上 ,可 以 说 别 开 新 境 。 他 的 代 表 作 品 祭 侄 文 稿 、 争 座 位 帖 等 , 字 形 飞 动 , 造 型 奇 特 ; 墨 色变 化 , 风 情 万 端 , 应 该 说 在 整 个 书 法 史 上 , 也确 是 高 山 仰 止 。三 、 主 要 作 品 赏 析1.主 要 作 品著 有 吴 兴 集 、 卢 州 集 、 临 川 集 。 颜 真 卿 一 生 书 写 碑 石 极 多 ,流 传 至 今 的 有 : 多 宝 塔 碑 , 结 构

19、端 庄 整 密 , 秀 媚 多 姿 ; 东 方 朔 画 赞碑 , 风 格 清 远 雄 浑 ; 谒 金 天 王 神 祠 题 记 , 比 较 端 庄 遒 劲 ; 臧 怀 恪碑 , 雄 伟 健 劲 ; 郭 家 庙 碑 雍 容 朗 畅 ; 麻 姑 仙 坛 记 , 浑 厚 庄 严 ,结 构 精 悍 , 而 饶 有 韵 味 ; 大 唐 中 兴 颂 , 是 摩 崖 刻 石 , 为 颜 真 卿 最 大 的楷 书 , 书 法 方 正 平 稳 , 不 露 筋 骨 , 宋 暻 碑 , 又 名 宋 广 平 碑 , 书 法开 阔 雄 浑 ; 八 关 斋 报 德 记 , 气 象 森 严 ; 元 结 碑 , 雄 健 深 厚

20、 ; 干禄 字 书 , 持 重 舒 和 ; 李 玄 静 碑 , 书 法 遒 劲 , 还 有 颜 勤 礼 碑 也 是他 的 作 品 , 但 笔 画 细 瘦 和 其 他 碑 刻 不 大 一 样 。 颜 氏 家 庙 碑 , 书 法 筋 力附 图 4: 雁 塔 圣 教 序 ( 局 部 )附图 5:颜真卿行书送刘太冲叙5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丰 厚 , 也 是 他 晚 年 的 得 意 作 品 , 与 其 早 年 时 期 的 作 品 相 比 更 加 浑 厚 大 气 , 乃晚 年 之 代 表 作 。 传 世 墨 迹 有 争 座 位 贴 、 祭 侄 文 稿 、 刘 中 使 帖 、 自 书 告 身 帖 等 。

21、2. 祭 侄 文 稿 祭 侄 文 稿 ( 见 附 图 6) 中 颜 真 卿 目 睹 正 值 青 春 的 颜 季 明 为 了 大 唐 江山 英 勇 赴 难 , 现 在 只 留 下 了 一 颗 头 颅 , 一 时 痛 不 欲 生 。 文 稿 中 和 着 他 的 血和 泪 , 写 道 :“贼 臣 不 救 , 孤 城 围 逼 。 父 陷 子 死 , 巢 倾 卵 覆 。 天 不 悔 祸 , 谁为 茶 毒 。 ” 一 字 一 句 , 说 的 虽 然 是 失 去 亲 人 的 悲 痛 , 但 无 处 不 充 斥 着 对 奸人 的 痛 恨 和 忠 义 爱 国 的 壮 烈 情 怀 , 其 意 义 并 非 一 篇

22、小 小 的 祭 文 所 能 承 载 , 而是 对 安 史 之 乱 中 众 多 死 节 守 义 之 士 忠 贞 壮 举 的 颂 歌 , 表 现 的 是 一 种 儒 家 精 忠报 国 的 伟 大 精 神 。 祭 侄 文 稿 运 笔 迅 疾 , 情 绪 激 动 , 与 其 悲 愤 之 情 有 关 。 其 书 法 最 妙 处 ,一 在 其 字 的 点 画 密 聚 , 草 成 一 个 块 面 之 处 ; 二 在 其 枯笔连 擦 写 数 字 之 处 。这 两 种 现 象 交 相 映 衬 , 造 成 虚 实 、 轻 重 、 黑 白 之 间 的 节 奏 变 化 , 再 加 上 草 稿特 有 的 率 意 所 造

23、 成 的 用 笔 “不 拘 小 节 ”, 和 结 体 的 偏 于 松 散 , 形 成 了 颜 体 稿书 风 格 。文 稿 前 六 行 ,结 体 端 正 ,运 笔 较 慢 ,反 映 颜 氏 虽 然 心 情 激 动 ,但 尚 理 智 ;第 七 行 至 十 三 行 ,是 回 顾 季 明 年 幼 品 性 和 反 安 史 之 乱 初 期 情 形 ,己 动 感 情 ,故 字 形 随 便 ,运 笔 速 度 加 快 ,已 不 计 工 拙 ;自 十 四 行 至 二 十 五 行 ,结 体 潦 草 ,笔 画 极为 随 便 ,沉 浸 在 切 肤 之 悲 痛 中 ; 到 后 来 悲痛 至 深 以 至 思 路 都 连 贯

24、 不 起 来 ,仅 五 行 四十 来 个 字 就 有 六 七 处 涂 改 ,这 就 是 作 者 的感 情 通 过 笔 画 所 遗 留 下 来 的 痕 迹 ,颜 氏 以熟 练 的 笔 墨 ,使 忠 义 之 情 和 优 美 的 书 法 自然 而 然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只 有 在 这 种 具 体 作品 中 的 风 格 ,才 体 现 出 人 的 思 想 品 格 。3. 颜 家 庙 碑 颜 家 庙 碑 ( 见 附 图 7) , 全 称 为 唐 故 通 议 大 夫 行 薛 王 友 柱 国 赠 秘 书 少监 国 子 祭 酒 太 子 少 保 颜 君 庙 碑 铭 并 序 ,是 颜 真 卿 为 其 父 亲

25、 颜 惟 贞 镌 立 的 家 庙 之碑 , 由 七 十 二 岁 高 龄 的 他 亲 自 撰 文 并 书附图 6: 祭 侄 文 稿 6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写 , 碑 额 为 篆 书 高 手 、 时 有 “笔 虎 ”之 称 的 李 阳 冰 所 撰 , 故 堪 称 有 “连 璧之 美 ”。 颜 家 庙 碑 笔 力 雄 健 、 结 体 庄 密 。 隋 代 与 初 唐 的 楷 书 , 多 以 运 指 为 长 、结 字 左 紧 右 舒 , 呈 欹 侧 之 势 。 颜 书 则 加 强 了 腕 力 的 作 用 , 巧 妙 运 用 藏 锋 和 中锋 , 形 成 力 透 纸 背 的 效 果 。 又 横 轻 竖

26、 重 , 似 有 立 体 感 觉 。 颜 真 卿 正 书 , 横 画端 平 , 左 右 竖 笔 略 呈 向 内 的 弧 形 , 这 不 仅 造 成 庄 重 感 , 而 且 使 整 个 结 构 圆 紧浑 厚 , 富 有 强 大 的 内 在 力 量 。 这 一 切 都 是 突破 旧 格 局 的 创 新 。 颜 家 庙 碑 是 “颜体”的 典 型 之 作 , 也 是 颜 真 卿 传 世 碑 刻 中 最 后 的巨 作 。4 颜勤礼碑 颜 勤 礼 碑 ( 见 附 图 8) 此 碑 全 称 秘 书 省 著 作 郎 夔 州 都 督 府 长 史 上 护 军 颜 君神 道 碑 。 颜 勤 礼 乃 颜 真 卿 曾

27、 祖 父 , 颜 真 卿撰 并 刊 立 此 碑 时 , 年 71 岁 。 颜 勤 礼 碑 是 颜 真 卿 书 法 最 为 成 熟 时 期 的 佳 作 之 一 , 其结 构 具 有 端 庄 豁 达 、 舒 展 开 朗 、 动 静 结 合 、巧 拙 相 生 、 雍 容 大 方 之 特 点 。 其 用 笔 横 细 竖粗 , 藏 头 护 尾 , 方 圆 并 用 , 雄 健 有 力 。 竖 画取 “相 向 ”之 势 , 捺 画 粗 壮 且 雁 尾 分 叉 , 钩如 鸟 嘴 , 点 画 间 气 势 连 贯 。 碑 中 的 字 , 同 样的 点 画 有 不 同 的 变 化 , 生 动 多 姿 、 节 奏 感

28、 强 。此 碑 重 法 度 、 重 规 矩 , 具 有 大 唐 盛 世 之 气 象 。5. 多 宝 塔 碑 ( 见 附 图 9) , 全 称 大 唐 西 京 千 福 寺多 宝 塔 感 应 碑 文 , 唐 天 宝 十 一 年 ( 752)立 。 原 在 唐 长 安 安 定 坊 千 福 寺 , 宋 代 移 西安 碑 林 , 现 藏 于 西 安 碑 林 。 楷 书 , 高 285厘 米 , 宽 102 厘 米 , 文 34 行 , 行 66 字 。岑 勋 撰 文 , 徐 浩 隶 书 题 额 , 颜 真 卿 书 碑 ,史 华 刊 石 。此 碑 是 颜 真 卿 早 期 成 名 之 作 , 书 写 恭谨

29、诚 恳 , 直 接 二 王 、 欧 、 虞 、 褚 余 风 , 而又 有 与 唐 人 写 经 有 明 显 的 相 似 之 处 , 说 明颜 真 卿 在 向 前 辈 书 法 家 学 习 的 同 时 , 也 非常 注 重 从 民 间 的 书 法 艺 术 吸 取 营 养 。 整 篇结 构 严 密 , 字 行 间 有 乌 丝 栏 界 格 , 点 画 圆整 , 端 庄 秀 丽 , 一 撇 一 捺 显 得 静 中 有 动 ,飘 然 欲 仙 。 虽 然 此 碑 还 称 不 上 颜 真 卿 成 熟期 之 代 表 作 , 与 他 后 来 所 书 的 颜 家 庙 碑 附 图 9: 多 宝 塔 碑 ( 局部 )附图

30、 7:颜家庙碑 (局部)附图 8:颜勤礼碑 (局部)7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麻 姑 仙 坛 记 风 格 迥 异 , 但 它 是 颜 书 的 第 一 篇 , 是 颜 楷 成 功 的 第 一 步 ,学 颜 体 者 多 从 此 碑 下 手 , 入 其 堂 奥 。6. 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 ( 见 附 图 10) , 全 称 有 唐 抚 州 南 城 县 麻 姑 山 仙 坛 记 , 是 颜 真 卿 楷书的 代 表 作 。 该 碑 立 于 唐 大 历 六 年 (公 元 771 年 ), 后 遭 雷 电毁 坏 , 有 原 拓 影 印 本 行 世 。 碑 文 苍 劲 古 朴 ,骨 力 挺 拔 , 线

31、条 粗 细 变 化 趋 于 平 缓 , 笔 画 少波 折 , 用 笔 时 出 “蚕头燕尾” , 多 有 篆 籀 笔意 。 其 结 体 因 线 条 厚 重 , 为 了 在 字 的 中 宫 留出 余 白 , 以 避 免 壅 塞 , 不 得 不 竭 力 向 四 周 扩张 , 外 拓 的 写 法 被 推 向 极 致 。 麻 姑 仙 坛 记 的 用 笔 以 篆 法 入 楷 , 骨力 挺 拔 , 起 笔 、 收 笔 多 藏 头 护 尾 , 精 力 内 蕴 ,含 而 不 露 , 它 的 总 体 结 构 特 征 有 4 点 :1 结 构 下 压 , 静 中 寓 动 。 2 四 角 撑 满 , 端严 紧 密 。

32、 3 凝 重 古 朴 , 寓 巧 于 拙 。 4 体 态沉 雄 , 气 象 恢 弘 。 颜 真 卿 麻 姑 仙 坛 记 风格 拙 朴 古 雅 、 内 敛 含 蓄 , 线 条 如 万 岁 枯 藤 ,结 体 宽 博 大 方 , 寓 奇 逸 于 刚 正 , 真 可 谓 苍 古沉 雄 , 筋 骨 尽 备 , 内 蕴 宏 博 , 仪 态 万 端 。 他的 书 法 中 的 大 气 正 气 傲 然 正 是 体 现 了 他 个 人的 风 范 。四 、 后 人 的 评 价 和 后 世 影 响1.后 人 的 评 价从 唐 朝 到 现 代 ,历 代 都 有 人 对 颜 书 进 行 研 究 。 古 代 的 研 究 主

33、 要 侧 重 于书 品 和 人 品 的 关 系 ,颜 氏 书 法 的 源 流 ,颜 书 的 笔 法 等 方 面 ,也 有 对 主 要 碑 帖 的评 论 ,但 多 为 意 象 式 评 点 ,言 简 意 赅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被 书 论 家 称 道 ,始 于 晚 唐 吕 总 续 书 评 :“真 卿 真 行 书 ,锋绝 剑 摧 ,惊 飞 逸 势 ” 。 其 后 释 亚 栖 在 论 书 谈 到 书 法 “通 即 变 ” 时 ,开始 将 颜 真 卿 与 唐 代 欧 阳 询 、 柳 公 权 诸 家 并 列 。 至 北 宋 ,颜 真 卿 在 书 坛 的 崇 高地 位 被 确 立 ,朱 长 文 在 续

34、 书 断 中 列 颜 真 卿 书 为 神 品 ,把 颜 真 卿 当 作 王 羲之 后 的 第 二 座 里 程 碑 。 “宋 四 家 ”之 首 的 苏 轼 对 颜 真 卿 推 崇 备 至 ,在 其 论 书 中 高 度 评 价 了 颜 真 卿 “一 变 古 法 ”的 革 新 精 神 ,把 他 与 诗 圣 杜 甫 、画 圣 吴 道 子 、 古 文 运 动 领 袖 韩 愈 等 并 列 ,认 为 他 的 书 艺 达 到 了 “天 下 能 事 毕矣 的 顶 峰 ” 。 黄 庭 坚 在 山 谷 题 跋 中 把 颜 真 卿 与 草 圣 张 旭 相 提 并 论 。到 元 代 ,郝 经 则 进 一 步 认 为 颜

35、 书 超 越 古 今 百 家 ,成 就 在 “二 王 ”之 上 。 清 代的 书 家 对 颜 书 同 样 推 重 ,王 文 治 在 快 雨 堂 题 跋 中 称 颂 道 :“曾 闻 碧 海 掣鲸 鱼 ,神 力 苍 茫 运 太 虚 。 闻 气 古 今 三 鼎 足 ,杜 诗 韩 笔 与 颜 书 ” ,认 为 颜 书 与杜 甫 诗 、 韩 愈 文 都 是 具 有 神 力 的 惊 人 杰 作 ,就 像 鼎 之 三 足 。2.颜 真 卿 书 法 对 后 世 的 影 响颜 真 卿 以 中 庸 道 义 立 身 处 世 , 形 成 了 自 己 刚 正 严 明 、 敢 做 敢 当 的 伟 大附图 10: 麻姑仙坛

36、记 ( 局 部 )8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人 格 。 同 时 以 这 种 思 想 为 支 撑 , 在 吸 取 古 代 和 他 同 时 代 多 种 雅 俗 书 法 之 优 秀元 素 的 基 础 上 , 以 体 现 大 唐 大 国 风 范 为 基 调 , 融 入 时 代 特 征 , 对 书 法 进 行 了新 的 尝 试 , 使 多 种 合 理 成 分 融 于 一 炉 , 一 改 自 王 羲 之 以 来 的 娟 秀 雅 致 书 风 而为 法 度 森 严 、 雄 强 纯 朴 、 气 势 恢 宏 的 浑 朴 书 风 , 引 领 了 书 法 史 上 又 一 个 时 代 ,在 书 法 形 式 和 精 神

37、人 格 魅 力 两 个 方 面 , 对 后 世 书 法 都 产 生 了 极 大 的 影 响 , 历代 都 有 许 多 书 家 研 习 颜 书 并 有 所 成 就 , 绵 延 至 今 , 虽 经 过 千 余 载 , 仍 然 影 响巨 大 , 长 盛 不 衰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在 其 生 活 的 时 代 便 为 世 人 所 知 , 因 为 极 具 法 度 , 容 易 上手 , 所 以 当 时 就 有 许 多 人 临 摹 研 习 。 而 唐 代 能 够 学 习 颜 真 卿 而 成 就 一 代 大 家的 当 属 柳 公 权 , 他 在 吸 收 颜 体 沉 稳 端 庄 结 体 的 基 础 上 ,

38、 把 颜 体 书 法 的 单 字 外部 紧 密 而 中 间 宽 松 的 特 点 , 变 为 外 松 内 密 , 并 以 瘦 削 来 突 出 骨 力 。 他 的“心 正 则 笔 正 ”的 笔 谏 一 时 传 为 佳 话 , 也 是 与 刚 正 不 阿 的 颜 真 卿 惺 惺 相 惜 的缘 故 。 五 代 十 国 时 期 由 于 社 会 动 荡 , 书 法 也 受 到 影 响 , 书 风 颓 废 , 惟 有 杨 凝 式鹤 立 鸡 群 , 尽 管 迫 于 政 治 压 力 , 他 不 得 不 装 疯 卖 傻 , 但 其 实 他 是 有 远 大 抱 负的 , 效 法 颜 公 为 人 , 学 颜 书 而

39、能 深 得 三 昧 , 独 领 当 时 书 坛 风 骚 。 有 卢 鸿草 堂 十 志 图 跋 一 帖 与 颜 真 卿 行 草 书 风 格 最 为 相 似 。北 宋 从 中 期 开 始 , 统 治 者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 大 力 推 崇 颜 真 卿 书 法 。 五 代 十国 时 期 朝 代 更 换 频 繁 , 士 大 夫 们 只 求 自 保 , 士 风 低 下 。 北 宋 立 国 后 , 急 于 改变 这 种 社 会 风 气 。 而 颜 真 卿 书 法 讲 求 法 度 , 又 能 从 中 体 味 其 高 尚 的 人 格 魅 力 ,正 好 符 合 那 些 士 大 夫 们 所 提 倡 忠 孝

40、 节 义 的 价 值 观 , 有 利 于 政 权 统 治 。 因 而 颜真 卿 书 法 在 宋 代 产 生 了 很 大 影 响 , 当 时 的 许 多 书 法 家 都 从 中 受 益 , 促 进 了 对五 代 十 国 颓 废 书 风 的 变 革 。 “宋 四 家 ”之 称 的 苏 、 黄 、 米 、 蔡 都 从 颜 真 卿 书法 中 获 益 匪 浅 。元 代 建 国 之 初 , 颜 真 卿 书 法 便 是 上 层 书 家 临 摹 学 习 的 对 象 , 但 直 到 鲜 于枢 才 得 其 精 髓 , 笔 画 颇 具 骨 力 。 鲜 于 鲜 曾 经 为 祭 侄 文 稿 题 跋 , 称 其 为“天

41、下 行 书 第 二 ”, 其 一 笔 一 画 均 厚 实 有 力 , 全 篇 气 韵 流 畅 , 深 得 颜 真 卿 书法 味 道 。到 明 代 , 名 臣 李 东 阳 尽 管 直 到 中 年 后 才 开 始练 习 颜 体 书 法 , 但 也 学 到 了 其 中 真 谛 , 笔 画 强 劲有 力 。 董 其 昌 学 书 , 从 颜 真 卿 多 宝 塔 入 手 ,后 练 习 虞 世 南 书 法 , 再 取 法 王 羲 之 , 暮 年 还 经 常临 摹 颜 真 卿 书 帖 , 其 楷 书 多 从 颜 书 中 来 。 行 草 书也 相 类 似 。 明 末 清 初 的 王 铎 擅 长 行 草 书 ,

42、也 从 颜真 卿 那 里 受 到 启 发 , 作 品 雄 强 厚 重 , 不 乏 骨 力 。有 感 于 明 朝 灭 亡 , 傅 山 特 别 看 重 人 品 和 节 操 , 重视 民 族 气 节 , 因 对 赵 孟 頫 在 远 朝 做 官 不 耻 , 迁 怒其 书 法 , 认 为 书 风 软 媚 , 缺 少 气 节 , 转 而 学 习 颜真 卿 , 品 学 兼 修 。清 代 自 中 期 开 始 , 书 法 由 原 来 的 帖 学 向 碑 学转 变 , 由 于 颜 真 卿 书 法 与 北 碑 渊 源 较 深 , 与 此 前相 比 , 练 习 颜 体 书 法 的 人 随 之 增 加 , 当 时 的

43、著 名书 家 基 本 上 都 受 过 颜 真 卿 书 法 的 熏 陶 , 他 们 大 都以 颜 书 为 蓝 本 , 佐 之 以 其 他 各 家 , 在 继 承 颜 书 的附图 11:钱沣临自书告身帖9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基 础 上 又 有 创 新 , 是 继 宋 代 以 后 学 习 颜 真 卿 的 又 一 高 峰 期 , 其 佼 佼 者 先 后有 刘 墉 、 钱 沣 、 何 绍 基 、 赵 之 谦 等 。由 于 颜 真 卿 的 字 讲 求 法 度 , 方 正 雄 强 , 骨 肉 匀 称 , 初 学 比 较 容 易 上 手 ,所 以 明 代 和 清 代 以 来 幼 童 练 习 书 法 , 大

44、 都 喜 欢 从 颜 书 开 始 练 习 , 其 影 响 之 大之 深 , 连 王 羲 之 书 法 都 有 所 不 及 。 此 后 民 国 和 新 中 国 书 法 重 新 兴 起 后 , 临 摹和 研 习 颜 书 之 风 从 来 就 没 有 停 止 过 , 至 今 如 是 。 人 们 喜 爱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书 法 的 形 式 美 是 一 方 面 , 但 真 正 看 中 的 还 是 他 书 法 形 式 美 背 后 所 体 现 的 刚 正廉 明 的 人 格 精 神 、 文 化 底 蕴 和 中 庸 思 想 支 撑 , 这 才 是 颜 真 卿 书 法 魅 力 的 真 正所 在 。参 考 文

45、 献 :1.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陈红梅.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3.郑晓华,骆红.颜筋柳骨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4.严 杰 . 颜 真 卿 评 传 M.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55.倪 文 东 .颜 真 卿 书 法 艺 术 略 论 N.西 北 大 学 学 报 , 19996.刘 莹 . 颜 真 卿 评 价 研 究 D,20097.朱 兵 . 颜 真 卿 书 法 艺 术 浅 析 J,大 舞 台 , 20118.胡 明 . 论 颜 真 卿 书 法 中 和 美 的 思 想 支 撑 D,2012注 释 : 颜 真 卿 : 草 蒙 帖 。 颜 真 卿 : 祭 侄 文 稿 。 吕总:续书评 ,崔尔平编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年 8 月版,第 31 页。 释亚栖:论书 ,黄简编历代书法论文选 , 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版,第 297 页。 朱长文:续书断 ,黄简编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版,第 317 页。 苏轼:苏轼文集 书唐氏六家书后 ,中华书局,1986 年 3 月第一版。 黄庭坚:山谷题跋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50 页。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转自季伏昆编 中国书论辑要,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年 11 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