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肇星:出色诗人意外走上外交路1982 年 3 月,在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身份正式亮相。1985- 1990 年整整 5 年间,他以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西方记者提出的许多刁钻尖刻的问题,李肇星沉着应对,他的机智、坚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铁嘴钢牙”外交官。 在外交场合以幽默健谈和反应敏捷出名 1940 年 10 月,李肇星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生活贫苦。中学时李肇星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外语和中文的成绩尤其突出。李肇星在 1950 年代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文章越活越年轻的爷爷 ,曾经在当地轰动一时。 高考时,李肇星没有如愿进入一心向
2、往的中文系就读, “意外”地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1964 年,李肇星从北大毕业,恰逢外交部到北大西语系挑人,李肇星和其他几名同学被录取,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夫人的秦小梅。 在李肇星的外交生涯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从 1985 年开始到 1990 年整整 5 年间,他以外交部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当中。李肇星也是改革开放后外交部任职时间最长的新闻发言人,他曾多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西方记者提出的一些尖刻的问题,他的表现机智、巧妙、坚定不移,赢得了国内外外交专家与新闻媒体的钦佩和尊重。 “事实上,一个人的爱国感情、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和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是会得到大多数记者
3、的敬重的,尽管他不见得同意你的观点。 ”这是李肇星的亲身感受。当初,李肇星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次上台,发布会上好几位西方记者就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不断地向李肇星发难,其中一位外国记者还说出一句风凉话:“我也有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说我的家乡不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才不在乎呢?而你为什么对西藏问题这样在乎?”李肇星回答:“你对自己的国家怎么看是你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主权是神圣的,外国人无权干涉!”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次登台亮相便有不俗表现。据说,这个提问的记者后来因佩服李肇星的雄辩和赤诚与他成了朋友。 熟悉政策,反应敏捷,外语娴熟,这些都是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李肇
4、星还有独特的感受:集体比个人更重要,个人的作用总是微不足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言人不是“人” ,只是一种工作机制。 1980 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特别是西方记者的关注。 在 1989 年 8 月 31 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先辟谣:“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很好。最近有些报纸报道的情况与此相反,完全是无中生有。 ”“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位德国记者的提问话里有话。 “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 ”李肇星首先用反诘击破了对方的防线,然后又是一个轻松、幽默的调侃:“我不知道您在身体好的时候是否住在医院
5、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李肇星健谈、幽默、随和,不管和老人还是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很轻松,也很开心。就是在外交场合,他也一样风趣。在不少外交场合,他常用幽默语言来化解尴尬,活跃气氛,抑或把不便直说的信息传递过去。 有一次,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窃听器。一位记者见到李肇星后,不停地问他的态度。李肇星回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不容易。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就请你们不要送给我们。 ”这位记者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您的这个回答可以编进新闻教材了。 ”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
6、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 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德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德克萨斯州 1848 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 13 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乐了,心悦诚服。最后,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对李肇星工作风格的评价是:“该说硬话的时候毫不含糊。任部长后第一次约见美国大使时说话非常强硬,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平时在工作中跟大家关系非常好,跟他共事的同事也非常愉快。 ” 为了给记者争取时间,故意让美国国务卿等待 在
7、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次危机处理,对李肇星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担任驻美大使的 3 年里,最难的莫过于处理 1999 年 5 月 7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这一事件。这起事件,造成中方 3 人死亡、20 余人受伤,引起了中国人的空前愤怒。 “炸馆事件”发生后,美方轻描淡写地将事件说成“意外事故” ,且没有说一句公开道歉的话,这让李肇星十分愤怒。8 日晚,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紧急赶往使馆,希望与中国大使见面。 “这很罕见,因为平时都是大使去国务院见国务卿。 ”但李肇星决定,先由另一位公使与其周旋,自己等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赶到后再见她。 “那天国务卿到办公室来找我,等了
8、我 20 多分钟,我下去了她就说,今天专门找你谈话,不要让记者在场。 ”李肇星说,其实他预料她来就是要道歉,所以这 20 多分钟是为了让记者有时间赶过来。 “她走的时候想不走正门以避开记者,我就故意说,你放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你的安全我负责。 ” 二人碰面后,李肇星严肃地要求美方道歉,奥尔布赖特则在与助手们简单商量后答复说,克林顿总统和她本人愿分别同江泽民主席和唐家璇外长通话,向中方道歉。这时,记者们已纷纷赶到,围在会客室外。奥尔布赖特得知这一情况后问李肇星:“使馆有没有后门?”李肇星心想:“哼,这回你还想溜掉,没门儿!”然后故意认真地回答:“在中国使馆,你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没有后门。
9、” 会见一结束,李肇星立刻跑回办公室向国内汇报,奥尔布赖特则在一群中国记者的围堵下,被迫退回会客室,并发表简短声明:“我今天来这里,是要重申美国政府早些时候对中国人员在贝尔格莱德的死难所表达的深深歉意”美国政府主要官员在“炸馆事件”后的第一次公开道歉,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5 月 13 日,克林顿在白宫会见了李肇星等。李肇星再次强调, “总统先生应该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道歉” ,并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吊唁簿,一字一句地说:“中国人特别重视白纸黑字,所以请总统先生将道歉写下来。 ”克林顿沉默了一会儿,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 ,并签下了自己
10、的名字。 “水到渠成”任外长 言语犀利的李肇星被国外媒体归为“鹰派” ,他的同事、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显然对这个称呼不甚认同,他说:“我们的外交不能用鹰派或者鸽派来反映,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我们的立场,坚持我们正确的主张,主持正义,同时坚决维护我们中国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主张正义,这是我们外交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所在。所以,我想,李肇星部长也是在实际工作这样做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持执行我们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 ” 2003 年,李肇星就任部长,新闻司则是外交部公认的最培养人的地方。李肇星曾表示:“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
11、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不过,外交部新闻司虽然出过一些拔尖人物,但只有李肇星像钱其琛那样,从发言人最后升为外交部长。 李肇星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进入新闻司工作时,钱其琛是他的领导。联合早报的文章认为,李肇星常随同江泽民和钱其琛出访,这显然对他把握高层的决策意图,特别是钱其琛的外交策略与风格非常有利。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后冷战时代,对美外交成为中国全球外交的重点和中心,中国首先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外长人选。而李肇星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从 1993 年起相继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大使等职,不仅与部分美国政要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还经历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美撞机等一系列事件,既参与过中美之间的各项合作,又有应对危机的经验。 2013 年,李肇星退休后一直忙着写作、出书、应邀参加各种活动,生活十分充实。 (摘自中外文摘2005 年第 13 期, 晶报2013 年 9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