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例谈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59-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据我们调查发现,很多老师对于提问的关注不够,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提问数量过多而质量不高,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和
2、导答,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路,启发思维,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为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经过调查和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应贯彻以下策略: 1.问题设计的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可以“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有效提问的前提就要求教师有针对地将要进行的课堂提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抓出课堂的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问题。 【片断一】 :分数的意义 师:这 4 个苹果可以看作什么?你能找到它的 12 吗? 生 1:4 个苹果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2 个是这 4个苹果的 1
3、2。 师:6 个苹果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你能找到它的 12 吗? 生 2: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3 个,是这 6 个苹果的12。 师:你还能把多少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 1:8 个。生 2:20 个。生 3:6 筐。 师:老师有点不明白了,为什么都是 12,而数量都不一样呢? 生 2:因为它们分别是 4 个苹果的 12,6 个苹果的 12,8 个苹果的12, 师:既然数量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 12 表示呢? 生 2:都是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 1 份,所以都能用 12 表示。 师:哦,老师明白了,由于一个整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它的 12 的数量也就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 2 份
4、,取其中 1 份,所以都能用 12 表示。 【评析】教师精心设计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都是 12,而数量都不一样呢?“、“既然数量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 12 表示呢?“引领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透彻理解了 12 所表示的意义。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简化。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运用学生所熟悉的词汇,语言简单、清楚,容易理解。 (2)适量。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图多,提问过多,则喧宾夺主,无法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学生也忙于应付教师提问,为回答而回答,实现不了提问本来的价值。过多或过少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至于何为适量,这就要根据每个课型每个授课内容来具体分析,
5、不能一概而论。 (3)适度。问题的深浅适合学生认知的水平时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过浅,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问题过深,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严重打击学习积极性。 (4)层次性。每一部分知识往往都是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的。有时知识的重点、难点不易被学生一下子理解吃透,就需要教师依据知识内容,设计一组问题,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 2.问题呈现的策略 (1)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要做到语言精炼准确,简短易懂,切忌出现表述?嗦、累赘,含糊不清等问题。 (2)适时追问。追问是提问中一个比较高的级别, 它可以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
6、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片断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冯老师先从“体“到“面“,让学生找出长方体展开图与各个面之间的关系。然后又从“面“回到体,使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又一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师:如果把展开图形又折叠成了长方体,你还能找到每个面对应的数据吗? 生 1:4 和 6,4 是右面的宽,6 是右面的长。 追问:4 和 6 在长方体中还有其它的身份吗? 生 1:4 是长方体的高,6 是长方体的宽。 追问:4 乘 6 除了表示右面,还表示哪个面的面积? 生 1:4 乘 6 既表示右面的面积,又表示左面的面积。 师:这个同学用“既又“表示出了
7、长方体中的数量存在的一种双重身份。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关系吗? 【评析】教师先从“体“到“面“,学生顺利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又从“面“回到了体,这样学生经历了“体面体“的转化过程。通过“追问“,思维由粗浅向纵深处发展,从而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 (3)针对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面对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获得知识,并满足其学习需要。但小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不应偏重某一种层次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所以在提问时要有水平区分度,对比较优秀、拔尖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对普通学生争取一步步提高要求,对学困生则可以稍微降低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及问题的难易度进行提
8、问,做到有的放矢。 3.问题评价的策略 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激励、唤醒和导向。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1)积极、正面。通过调查发现,几乎全部的小学生都希望教师在其回答问题之后能够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的学习,真诚的对学生所给回答做出具体、详细的评价。学生回答对了,应及时给予表扬。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从中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让其树立信心,保持学习的激情。 【片断三】 :两位数乘法 (一次,陈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根据主题图的情境都列出了 203,并交流了方法。这时,一个学生还是高高地举起了手)生 1:(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 20+20
9、+20=60)因为每捆小棒有 20 根,3 捆就是 20 加 20 加 20,等于 60 根了。 生 2:你是对的,但是太麻烦了。 生 3: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要简便一些。如果 10 捆小棒你就用 10 个 20 相加吗?(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那学生立刻显得很尴尬,局促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陈老师俯下身对着他。 ) 师:你应该说什么?(学生还是局促得很)你的对吗? 生 1:当然对啦!(非常小声)但是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简单。 师:是啊,这种方法对吗?(“对。“全班齐答。 )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一个大大的红钩) 。只是不够简便。同学们,刚才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
10、论? 全班齐答:刘晓碟! 师:没有她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鞠躬敬礼后,很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 【评析】面对学生的回答,陈老师不回避问题,他抓住了这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最后还不忘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 做到让学生体面地坐下,有效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 一般教师发问后,应给学生留适当的时间,组织自己的答案,而不应该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据调查发现:学生最不满意的就是停留 1-3 秒后就开始点名,或者先点名后回答,而这正是大多数教师的一贯做法。然而,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在被要求立即回答时,由于紧张、准备不充分的缘故,通常会答不出或答错。这样更多的时间可能会浪费在给学生的提示或纠错上。所以,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很重要。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含着许许多多尚未被发现的特质。而这些均需要我们老师的“善问“去引燃孩子的“会问“,愿每一个提问都能问出“学问“来,问出“精彩“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