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题精练 制胜高考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 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 “ 二十文章惊海内 ” ;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他的学生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 “ 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 。大师在
2、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 “ 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 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 ,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
3、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 “ 春柳社 ” 。 1907 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 1907 年 )间的 20 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 30 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
4、 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先贤。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 丏 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 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 “ 做一样,像一样。 ”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佩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 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
5、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 “ 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 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 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最终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 “ 做一样,像一样 ” 。
6、解析: 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有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 “ 风流儒雅 ” 的少年公子,A项叙述与原文有别。 D 项对李叔同出家原 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 E项 “ 做一样,像一样 ” 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 丏 尊 先生的评价。 答案: BC 2作者认为 “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 ”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观点倾向。作者的观点倾向不难把握,关键是弄清严谨与不拘束指的各是什么。结合全文看,严谨主要体现在李叔同的认真负责上,不拘束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精神上。然后再联系文本,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赞同作者的观点。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 上非
7、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 5 题。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 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 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
8、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 1997 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 ?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 海拉尔 ” ,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 行! ” 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
9、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也在这水, “ 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 ” 。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我更新 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
10、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 “ 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 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 ” 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 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 “ 纯美 ” 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 “ 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 ” 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得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
11、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 被归入儿童文学。 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 “ 这是曹文轩写的。 ” 在文法中自有不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在北大课堂 “ 小说的艺术 ” 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讲这个 “ 恋思癖 ” 的时代对 “ 深刻 ” 的错误执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肮脏、恶心、绝望 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
12、不能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 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 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却发现,宝藏就在自家教堂的无花果树下。“ 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掘的富矿。 ” 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人说,对媒体说,对所 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
13、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南方人物有删改 ) 相关链接: 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曹文轩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 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 “ 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 职能,当田园生活将要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 。描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
14、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王泉根曹文轩: “ 追随永恒 ” 的意义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曹文轩的作品,不刻意迎合孩子们的阅读口吻,而是用纯文学的野心将孩子们带到风景中,带到大自然中。 B曹文轩的写作,是一种带有 “ 任性 ” 性质的写作,曾是其学生的北大老师邵燕君说这是 “ 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 ” 。 C曹文轩出生在江南水乡,儿时与田野有过亲密的接触,这严重影 响了其风格,让他为摆脱 “ 那片田野 ” 而苦恼。 D曹文轩走不出这片田野,因而描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解析: C 项理解错误。曹文轩
15、没有想摆脱那片田野,更没有因此而苦恼。 答案: C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曹文轩的故乡在江南,水塑造了他,也渗透到他的早期作品中。读那些作品,你仿佛都能感触到水乡雾气,潮湿、氤氲。 B 1997 年夏天,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曹文轩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以草原为背景写出了小说火印,完成了第一次 自我更新。 C曹文轩的作品,即使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很多作品都藏着他自己,草房子就是曹文轩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则是年少的他。 D对一个作家来说,真正属于你的宝库,就是你生活的土地,曹文轩一遍遍重复着这些话语,最终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的声音。 E曹文轩将美与善放在最
16、高位置上,他认为文学应当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文学还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解析: B项, “ 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 ” 错误,来到北方大草原,完全是一种偶然,也并非为了改变创作风格。 C项, “ 草房子就是曹文轩的自传 ” 不准确,原 文是 “ 很大程度上 ” 。 D 项,曹文轩重复讲述的是 “ 故事 ” ,而非文学主张。 答案: AE 5.如何理解 “ 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 这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解析: 对这句话丰富含意的探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 “ 田野 ” 指代的内容,这里的 “ 田野 ” 在文中的意思是 “ 故乡 ” ,也可以说是盐城那片明澈、干净的水乡,引申一点也就是中国这片文学热土。曹文轩的坚守也好,固执也好,都是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描写田园生活与田园中的温馨人生是曹文轩 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田野: 童年生活的田野 故土;也指中国这片土地。 曹文轩在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主题 苦难,坚韧,悲悯,孤独,敏感,干净。走不出这片田野: 家乡的水给了他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永远滋润着他的灵魂。 曹文轩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美学理念,他用文字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