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6546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富山滨海明珠基坑支护工程 监测方案 审 核: 项目负责人: 编 写: 校 对: 厦门华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17 年 4 月 1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依据 2 三、监测项目 2 四、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 五、监测点布置 7 六、监测频率及周期 8 七、监测报警值标准 9 八 、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10 九、 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11 十 、主要人员配置 13 十 一 、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29 一、工程概况 富山滨海明珠由漳州市富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 设,主体设计单位为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地点位于漳州市漳州开发区汤洋片区店地村东北侧,厦

2、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南滨大道东南侧,在建静海湾小区东北侧。 拟建富山滨海明珠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93224m ,建筑面积约 317737.05m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 237531.75m ,地下建筑面积约 80205.3 m 。拟建项目包括 8 幢 32-33层高层建筑、 3 幢 19 层高层住宅楼、 25 幢 3 层别墅及 2-5 层配套商业等组成,项目设1 层整体地下室。基础型式:灌注桩基础及天然浅基。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漳州 市漳州开发区汤洋片区店地村东北侧;场地西北侧靠南滨大道、外围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东北侧红线外为规划的景观路、外围为小区规划用地,现均为空地;东南侧红线外为规划的龙

3、溪路,现为空地,外围为卓岐湖;西南侧红线外为已建的寨山三路,外围为在建静海湾小区;拟建场地地貌属残丘坡脚滨海滩涂潮间带,原地形稍有起伏,原为山坡地,近期开挖回填整平为建设用地,拟建场地现地面较平缓、开阔,地表局部区域有填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布,场地平整后地面高程为 5.10 8.20m,现场整体西北侧高东南侧低。拟建地下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 北侧约 9.517.8m,东侧约为 4.516.5m,南侧约为 5.312.5m,西侧 6.012.5m。 依照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填土层及粗砂层孔隙内地下水,属潜水;其次赋存于中部、深部残积土 基岩风化带的孔隙、裂隙内弱

4、承压含水层,为次要含水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 3.70-6.20m,稳定水位埋深 3.40-5.80m。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地下水位接近场地低水位,结合地区经验,预计旱季地下水位再下降 0.5m,雨季丰水期该场地地下水可能再上升 1.01.5m,地下水年变幅可达 2.5m左右。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为高程 4.50m,近 3-5 年最高地下水位为高程 4.30m。 基坑特征: 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 1.00。 基坑开挖深度为 3.556.85m。 基坑周长约 1176m,基坑面积约 80110m2。 2 二、监测 依据 由厦门华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的富

5、山滨海明珠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图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200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 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 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岩土工程监测规程( YS5229-1996) 三 、监测 项目 1、 坡顶水平位移 2、 坡顶竖向位移 3

6、、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4、 地下水位 5、 周边 道路 竖向位移 6、 周边建筑竖向位移 四 、监测 方法及 精度要求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 (孔 )。 1、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 3 根据测量规范要求,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 3 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高程工作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应尽量和国家控制网或施工现场控制进行联测,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

7、法进行测量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 条件一致。高程控制测量宜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对于二、三级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测量,当不便使用水准测量时,可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其精度要求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要求 . 2、平面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 2.1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准点的布设及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 各级位移观测基准点(好方位角定向点)不应小于 3 个,工作基准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2.1.2 基准点、工作点应便于检核检验 . 2.1.3 当使用 GPS 测量方法进行平面或三维控制测量,基准点位置应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同时要求通视条件好方便后续采用常规 测量手段进行联测 2.2.4 平面控制测

8、量可采用边角测量、导线测量、 GPS 及三角测量、三边测量等形式。三维控制测量可使用 GPS 测量及边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的组合方法。 2.2 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导线网平面测量精度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 内的三级导线要求: 2、 竖向位移 监测点 布设及 测量 监测点布置: ( 1)基坑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埋设时,用冲击钻成孔,放入测钉后,用水泥浆固定示意图如下图。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 km) 平均变长(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秒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三级 1.5 120 15 12 1/6000 测钉4 ( 2)基坑顶

9、部竖向(水平)位移观测点应沿基坑边顶部土体布设;监测点采用14 钢质标芯。监测点在混凝土等坚硬地段上布设时,用冲击钻成孔,放入标芯后,用水泥浆固定;监测点在土体等相对松软地段布设时,把钢筋埋入地面深度不小于 40cm,露出地面约 10cm,用水泥浆固定,并于标芯顶部 5cm 处用防水胶带固定反射片。 cm图 2 基坑顶面监测点大样图 ( 3)周边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设置在建筑物立柱、角点、沉降缝两侧,用冲击钻成孔,埋设 8 呈 L 字形钢筋,端部向上。具体大样图图 3 见下: 各监测点应有明显标志,监测点位置详见“监测点布置图”。 图 3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单位: mm) 按建筑变形测量

10、规程( JGJ8-2007)中表 3.0.4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三级变形测量的要求, 并采用水准仪测量各 监测点的高程 , 历次竖向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 基点间联测各监测点的高程 ,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5 工程前期两次测定 (两次取平均 ),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 ,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竖向位移。 表 3.0.4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 变形测 量级别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 高差中误差 ( mm) 观测点坐标 中误差( mm) 三级 1.5 1.0 周边 建筑的变形测量 3、 水平位移 监测点测量

11、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中表 3.0.4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 及适用范围三级变形测量的要求,采用轴线投影法。在现场远处选定 2 到 3个稳固基准点 , 全站仪架设于合适的点位上,定向固定方向或点,观测时,瞄准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由全站仪测量观测点的距离和角度读取各监测点数据,计算至该基准线的垂距 E,某监测点本次 E值与初始 E 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 E 值均为两次平均值。 4、 深层 土体 水平 位移监测 采用钻孔方式埋设时可用 110 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干钻进,埋设直径为 70 的专用监测 PVC 管,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

12、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表水的渗入。 测斜管内壁有二组互成 90的纵向导槽 , 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埋设时 , 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基坑边 , 另一组平行于基坑边。测试时 , 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 , 在恒温一段时间后 , 自下而上逐段(间隔 1.0 米)测出 X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在基坑开挖前 , 分二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 , 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值表示向基坑内位移,“”值表示向基坑外位移。 仪器采用新北仪器厂 XB338-2 型 测斜仪进行测试,测斜精度 0.1mm/500mm, 见下图: 6 测试原理见下图: 测读设备线测斜

13、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导轮导管回填钻孔导槽测头测读间距位移Ls in 电缆总位移原准计算公式: ij jjij ji BACLX 00 )(s in 0iii XXX 式中: Xi 为 i 深度的累计位移 (计算结果精确至 0.1mm ) Xi 为 i 深度的本次坐标 (mm) Xi0 为 i 深度的初始坐标 (mm) Aj 为仪器在 0方向的读数 Bj 为仪器在 180方向上的读数 C 为探头标定系数 7 L 为探头长度 (mm) j 为倾角 5、坑外潜水水位观测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 , 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 一适当的

14、水平 , 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 , 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和承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 ,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 ,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 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采用 XBHV-11 型钢尺水位计。 五 、 监测点布置 根据本基坑支护及周围环境的特点, 各监测点的布置方法如下: 1、坡顶水平位移:沿基坑周边布置,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少于 3

15、 个,以观测基坑侧壁在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共布置 60 测点。 2、坡顶竖向位移:沿基坑周边布置,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少于 3 个,观测地下室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共布置 60 测点。 3、侧壁深层 土体 水平位移:沿基坑周边 ,特别是中部、阳角处;测点水平间距不大于 50m,每边监测点数不少于 1 个,共布置 11 个监测点。 根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中 5.2.2 执行,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 倍,水位孔剖面示意图P V C 管回填泥球回填黄砂透水段8 实际布设长度为 8

16、10m,其中 CX1 及 CX11 长度为 10m,其余长度均为 8m。 4、地下水位:布置于坡顶外测约 13m 处,测点间距 2050m,观测地下室施工降水对基坑周边水位的影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3 5m, 实际布设长度为 10m, 共布置 9 个监测点 。 5、周边 道 路 竖向位移:周边地表每隔 30m 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每侧边一般不少于 5 个,共布置 35 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6、周边建筑竖向位移:沿建筑四角、基础分界处、变形缝处布置,每侧不少于 3个点,共布置 37 个监测点。 六 、监测频率 及周期 1、根据本工

17、程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监测的要求,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具体由设计人员确定。 a、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 b、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 c、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 d、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 ; e、基坑附近地面荷 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 f、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 g、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 h、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 i、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j、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k、基坑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l、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第一阶段:土方开挖期间 2 天观测一次 第二阶段:基础、底板施工期间 5 天观测一次 第三阶段:地下室主体施工至回填期间 7 天观测一次 ,基坑回填至设计标高后,观测一次即该告结束。 变形测 量的周期应根据 工程施工进度 、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