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式注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摘要:桩端桩侧复式注浆灌注桩技术能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并且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快捷,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复式注浆 灌注桩 水下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应用及技术要点 (1)随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高层建筑的兴起,桩基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特别在地下水含量丰富地基承载力差的情况通常采用后注浆灌注桩,并涉及水下混凝土灌注。 (2)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身在地下水位以下时,需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初灌量应满足导管埋入混凝土面深度不小于 0.8m;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严禁将导
2、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3)桩端桩侧后注浆,桩端注浆通长布置 2 根注浆管,2 根桩端注浆管对称安置在加强筋内侧;桩侧注浆每隔 6m 设一个注浆断面,设置 5根注浆管,5 根桩侧注浆管均匀安放在钢筋笼外侧。 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端;对于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h。 2.灌注桩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2.2 工艺技术要求 (1)桩位放样护筒埋设 1)水准测量精度按 20mm/km 计算; 2)桩位采用坐标定点放样,误差1cm; 3)护筒埋设应垂直,进入原
3、状土+30cm,并用粘土填实,护管中心与桩孔中心误差2cm。 (2)成孔施工 1)孔径设计桩径,孔斜1%,孔深允许偏差+30cm,必须如实记录;2)钻进泥浆密度为 1.151.30,粘度为 1822S 间,清孔后泥浆密度小于等于 1.15,含砂率控制8%,粘度为 1820S 之间。 (3)钢筋笼制作 1)所有不同规格的钢筋均有出厂合格证和按批进行机械力学性能复试,经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试件必须见证取样; 2)钢筋、钢筋笼搭接应有同条件的试验报告,按现场焊接 300 个接头为一批,做一组焊件试验; 3)钢筋笼制作应按图纸施工并符合下列标准: 主筋级钢单面焊搭接长度为 10d,焊缝宽度为 0.7d
4、,焊缝厚度为0.3d,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固定,I 级钢焊条为 T422,级钢焊条为E5003,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主筋间距 10 2 箍筋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整体长度 100 4)钢筋托架应在同一个平面上,加强筋用固定环形模制作,以保证其外形圆整和直径正确; 5)成形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二层。 (4)钢筋笼安放 1)钢筋笼在完成验收后方能下入孔内,上、下两节笼对接时要保证主筋位置对准,同一平面内的接头个数应50%主筋根数; 2)钢筋笼下入孔内受阻,禁止强行下入,应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下入,必要时应
5、起拔扫孔后再下笼,确保下放钢筋笼和钻孔的同心度; 3)钢筋笼保护层厚度(设置混凝土垫块)按设计要求施工; 4)制作吊筋,使钢筋笼正确就位。 (5)水下混凝土灌注; 1)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二次清孔,导管应按孔深配备长度,其底部离孔底 0.3m-0.5m,二次清孔时应测定泥浆性能指标,返出泥浆密度1.15,孔底沉渣10cm,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等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2)导管壁厚不宜小于 3mm,直径宜为 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 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3)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
6、,试水压力可取为 0.61.0MPa;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6)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 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7)现场每个灌注台班必须至少做一组试块,每组三块。 3.后注浆施工要点 3.1 注浆管制作、安装 (1)注浆管采用 30mm 钢管,注浆管的连接均采用套管焊接,焊接必须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空隙,砂眼。 (2)注浆管上端宜高于自然地坪 200mm;桩端压浆管下端接管箍后,其底端距孔底 150mm,以使在旋接桩端压浆阀后能
7、有效插入桩底沉渣。 (3)桩端注浆管下部设一道注浆阀,桩侧注浆管每隔 6 米设一道注浆阀。桩侧注浆管阀应能承受 1.0MPa 以上的静水压力,管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物质的碰撞而不致使管阀受损。 3.2 压水试验 正式注浆前应对注浆管进行压水试验,预压及疏通注浆通道,以检查注浆管的可灌性与联能性,为注浆做好准备工作。压水试验在成桩 2天后,压浆前进行。压水量一般控制在 0.20.6 m3,压水时间 35 分钟,压水压力 0.51.0Mpa。 3.3 注浆施工 (1)注浆过程要着重控制好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注浆水泥量这三个指标。注浆前进行注浆试验,现场试注浆后确定三项指标。参数分别为:注
8、浆压力风化岩 310MPa;饱和土层取 1.24Mpa,浆液水灰比0.450.65,单桩最小注浆量(按水泥质量计)1.70t,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2)以压水压力作为注浆的起始压力,逐级加压,直至达到试验确定的最大注浆压力。注浆水灰比控制原则是先用稀浆,再用中等浓度浆液,最后注浓浆。 (3)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终止注浆: 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 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 3060 分钟,或调低浆液水灰比: 1)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 2)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 (4)后注
9、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注浆量等主要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后注浆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等资料; 2)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应在后注浆 20d 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于注浆 15d 后进行。 4.桩基检测 按相关规范要求,桩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静荷载和低应变检测试验。静荷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l%,且不少于 3 根,低应变检测抽
10、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 5.结束语 在优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桩端桩侧后注浆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软土增幅最小,桩侧桩端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少 30%左右。其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渗透固结作用。在渗透性强、可灌性好、空隙率大的砂土和碎石土中,浆液在较小的压力下渗入桩底和桩侧土体中一定距离,形成一个结构性强、强度高的结石体,增大了桩端的承载面积和桩侧的摩阻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 (2)胶结泥皮作用。因工艺因素的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后,在桩土界面附有一层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的泥皮,使桩侧摩阻力程度降低,影响桩承
11、载力的发挥。压浆时,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破坏泥皮结构并与其混合在一起,重新固结后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浆液沿桩土界面上升的高度与土的可灌性、注浆压力等因素有关。在可灌性好的土层中,浆液在土层中容易扩散,则沿桩土界面上升的高度较小,在可灌性差的土层中,浆液在土层中不易扩散,就沿强度较低的桩土界面渗透,上升高度较大。 (3)充填挤密作用。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沿桩土界面向上运动,在破坏泥皮结构的同时,对应力释放和受扰动后强度降低的土层进行加固,主要表现为充填空隙和一定的挤密作用,从而提高桩侧摩阻力。 (4)劈裂加筋作用。当注浆压力较高,能克服土体阻力时,会产生劈裂效应,浆液在土中形成网状结石,对土体起到加筋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后压浆的加固机理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可灌性好的砂土地层中,一般以渗透固结作用为主;在粘性土层中,往往由胶结泥皮、填充挤密及劈裂加筋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