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章摘要】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筑越高。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特点入手,详细介绍我国纺织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分析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之上, 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策略 多年来,纺织业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纺织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出口 2839.9 亿美元,与 20
2、12 年相比增长 11.4%,增幅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 1069.4 亿美元,增长 11.7%,服装出口 1770.5 亿美元,增长 11.3%。我国虽被称作纺织品出口大国,但事实上纺织品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在关税税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之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 1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 TBT)属于非关税壁垒。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指明,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
3、康和安全、保障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的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国外商品在市场准入时构成了贸易限制,那么对出口方而言这些措施就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意味着发达国际通过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在商品检验与认证上对商品进口实行限制。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因此它的实施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这仅仅是表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仅只为社会利益,其实质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进行贸易保护;形式上的合法性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施的过程
4、中具有隐蔽性,一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限制他国产品的出口以保护本国的相关行业,通过技术上的差距隐蔽地回避了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使其他国家在面对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无法证明这是贸易壁垒还是正常的贸易措施,因而难以及时应对。科技的进步不断催生出新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设限国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水平越来越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和复杂。 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遭受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1 有害化学品的限制与禁止 在纺织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化学品,而这些化学品的含量如果超标的话会危及人体健康并对环境安全带来危害。因此,
5、各国为了限制和禁止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含量,就会制定相应的织品技术法规和标准。这些有害化学品主要有:甲醛、偶氮染料、五氯苯酚、重金属等。 2.2 对阻燃性指标的要求 众所周知,纺织品属于易燃品,因而有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安全。很多国家明确规定了纺织品阻燃性指标以确保消费者安全。例如,美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易燃性的法令主要为易燃性织物法案及其项下的实施条例,如果外国纺织品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满足该法案中关于燃烧性能的指标。 2.3 对环境标志的要求 环境标志亦被称作绿色标志或生态标志,一般会被印刷或粘贴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环境标志可证明商品在其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无损于人
6、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只要纺织品符合相关环境的法规标准就可以获得环境标准。现今有代表性的纺织品环境标志主要有欧盟的 Oeko-Tex Standard 100、Eco-Label 等。一直以来欧盟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纺织品标签、包装的立法要求出口国在纺织品上加贴环境标志,已达到其限制纺织品进口的目的。 2.4 纺织品物理性质要求 每个国家对于纺织品物理性质上的要求均不相同。纺织品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大小、稳定性、色牢度、强度、缩水率等。之所以在纺织品物理性质上有所限定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比如欧美国家关于服装的绳带设计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儿童的运动衫,而我国纺织品
7、出口时常因不了解具体要求而受阻。 2.5 对服装附件的质量要求 考虑到服装附件比如纽扣、拉链之类物品会对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欧盟和日本会强制化规定有关服装附件的安全要求。比如欧盟曾以标准的形式对进口纺织品进行限定,如果某服装附件含镍量超过0.5mg/cm2 并直接与人体接触,那么是禁止其在市场上销售的。我国许多服装附件并未满足这样的技术标准,在出口时常常碰壁。 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3.1 不利影响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断遭到来自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这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
8、区不仅要求在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又规定产品必须符合人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和一系列检测指标,而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有很多都不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出口量相应减少。要想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增加成本,比如检测成本、认证成本、技术研发成本、包装和标识成本等,成本的上升肯定会削弱我国所出口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一旦成本上升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话,企业就会失去出口的意愿。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纺织业的良性发展。 3.2 有利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一样。长久以来我国纺织品的加工及生产方式污染程度很
9、高,有些地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质量的局限性以及较低的产品附加值导致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的纺织品只能充当深加工的原料,甚至不被允许用于接触皮肤类衣物的生产。这种困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例如,德国颁布禁止使用可致癌芳香胺偶氮类染料技术法规之后,我国对偶氮类染料替代产品的研究明显增多,短短几年时间内偶氮类染料替代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检测就取得了很大突破。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企业开始了解只有掌握国外先进的纺织品生产技术,才能提高
10、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就等于提升了产品档次,在危机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4 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及国内企业必须从根本出发,认清形势、努力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4.1 政府层面 我国政府可以运用 WTO 贸易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法规建立相关保护体系。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制定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 ,明确规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享有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性条款。我国政府可充分利用此条文反对发达国家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歧视政策,甚至可
11、以联合与我国处境相似的国家一起行动。此外,我国政府还可以运用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中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原则,反对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制定的高于其各成员国的产品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单独借助 WTO 贸易机制并不够,我国政府还应深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因为该协议更有针对性,它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应该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限干预等,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纺织品企业成功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4.2 行业协会层面 我国纺织业协会力量相对弱小,与纺织企业的沟通交流方面的做得不是很到位。不少纺织品企业表示,虽然不断听到国外设立技术性贸易
12、壁垒的消息,但没有深入了解,只能等纺织品出口受到阻碍后,才开始引起重视。这种消极被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态度,对纺织品出口的进一步发展非常不利。作为中介机构,我国纺织业协会应当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种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动态,筛选并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定期发表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为纺织品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让企业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业协会应逐步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其他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预警机制就是其中一种。我国行业协会可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吸收,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通过前期的准备和
13、宣传工作让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保护国内纺织企业的整体利益。 4.3 企业层面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处于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第一线。对于企业而言,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努力提升出口纺织品的技术含量。科技发展道路是任何一个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纺织品生产企业,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国纺织业属于高污染行业,与先今所倡导的环保理念相冲突,因此必须走科技化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选择纺织品生产的原材料,即选择环保程度高的材料,尽可能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接下来可逐步提高纺织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将传统生产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纺织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总之科技化道路是我国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纺织企业成功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飞.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经济师. 2014(01) 2王元飞.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应对策略分析. 对外经贸. 2013(12) 3徐晨露.中国纺织业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国际纺织导报.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