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力摘要:近年,学界对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甚至断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广义虚拟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心理需要和虚拟价值,抑或精神需要和精神价值力,其理论依据,实际上仍然是马克思关于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力理论。 关键词:精神需要;精神生产力;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F091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1)01-0023-08 商品与自然世界诸物一样,既是实体,又内嵌物质性及精神性,系一体二性的复合。而人,则是自然界最高的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体。马克思说,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 。又说:“在现实世界中
2、,个人有许多需要” 。这就说明,人在欲望与兴趣的引诱下,若生理需要已经满足,那么,精神需要便日益突显,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价值力。这也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常有的信息态。2010 年 6 月 3日,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和春山驴背图分别以 6500 万和 6000 万元人民币落槌,黄庭坚的砥柱铭以 4.368 亿元人民币成交;2010 年11 月 11 日,一个估价 80 万英镑至 120 万英镑之问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 5160 万英镑(约 5.5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以上艺术品均由中国藏家购得。 “这是精神的食欲” 。因为,美感是人们与自然的历史交往中所积淀的程式化社会心理。当人们的生理需求满足后
3、,便追求对美的需要,并通过市场价格得到社会认可。或者说,历史遗存的稀有艺术品,能折射出历史名人的物质信息态与精神信息态,当进入到现代人的精神视野后,其价值力的爆发则无与伦比。尽管其虚拟价值并不是由于劳动所创造。 虚拟消费,满足精神需要,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价值生活方式。所谓广义虚拟经济,就是指“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心者,精神也。从经济哲学意义考量,心理需要亦即精神需要,其理论基础,宏观言之,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微观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力理论。 一、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 (一)商品
4、既能满足物质需要,又能满足精神需要在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期,人们购买商品,动机很明确,因为它既能满足其物质占有的欲望,亦可满足其精神需求。当然,物质欲占主导地位,精神欲隐藏其中,抑或相互交织,交替攀升。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从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马克思引用尼古拉?巴尔本的话作注解说:“欲望包含着需要;那是精神的食欲大部分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精神的需要”)。又及,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 ,光华书店 1948 年版和三联书店 1950 年 1 月第 1 版的译文略异:“一个商品,首先就是我们外界
5、的一个对象,它有许多性质,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无论性质如何,都是一样的” 。(马克思引用尼古拉?巴贲新币轻铸论的话作注解说:“愿望含有欲望;那是心的食欲,和饥饿之于身体一样是自然的。大多数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心的欲望” 。翻译的不同版本的例证意义是:“心理需要”等同于“精神需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突出人的需要,认为人的需要包含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二个方面,非常精辟。因为这是商品市场得以扩张与延伸的源头活水。 第一,商品是物质的,具有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从二重见地去观察,即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每一种有用物,都是许多性质的集合体,故可
6、在种种方面有效用” 。效用即使用价值。 “物的效用,使那物成为一个使用价值” 。铁可以制造农具等多种多样的工具;纸可以用来印书等。 第二,商品中潜藏着精神信息态。物的“许多性质” ,有些是可见的,如大小、外观等,有些是不可见的,如产品的品牌、名人效应、历史文化效应等等,但二者均可以用“信息态”去统一。或者谥对商品中存在虚拟价值。这也证明了新帕格雷经济大辞典中“价值判断”所表明的意思:价值可能存在一种难于被人们所了解的信息,甚至是人们不可能掌握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物质中潜在的“隐价值” 。抑或说,物质中包含着精神,精神中包含着物质。物质为本体,精神为本用。 第三,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因为商品既
7、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胃产生),又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幻想产生)。大多数物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如古董,作为物质,可以装饰,可以赠送,可以出售赚钱更重要的是,古董有着深厚内涵的精神文化,内嵌着诸如名人款识、历史事件、文化遗存等,可满足人们怀旧追古、修身养性的精神需要, “用以养德行” , “用以治天下” ,使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需要相契合,相得益彰。 (二)精神需要与精神消费 1943 年,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
8、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五个需求中,应该说只有一个半是生理需求的,因为安全可以理解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各占 50,其他三个半则完全是心理需求。心理需求占了 70。可见,心理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的主体。也就是说,精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的生理需要是有限的,而精神需要是无限的。即使是生理需要,也离不开精神唆使。马克思同意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观点:人的精神需要亦存在于物的自然价值中。 “任何物的自然价值,皆存于其适宜性,适宜于供给人生的必需,或适宜于供给人生的便利”1512。马克思认为,产品可以是享受的对象,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在消费中,产品变成享受的对象,个人
9、占有的对象。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个人需要的对象和奴仆,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需要。 ” 有精神需要便有精神消费,或者说精神生活消费。它系指人们针对以精神产品为消费对象,以达到满足精神文化需要、提高认知能力、陶冶生活情操、愉悦生活情趣、美化生活环境、修养与修身、养生与健身等目的的消费。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消费就是虚拟消费。科学发展虚拟消费,实现经济转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有之义。如人们购买门票看戏、跳舞、逛公园,主要是花钱买精神消费;人们购买并收藏古董和艺术品,主要是为了精神享受。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甚
10、至“本身决非商品的东西,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也可以由他们的所有者,拿来换取货币,并由它们的价格,取得 商品形态” 。精神消费包括生活性精神消费和生产性精神消费。精神消费不仅要求消费者具备经济消费力,还要求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心理承受力等文化修养和素质。毋庸讳言,随着小康目标的实现,中国社会的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将面临一个全面的变化。非物质消费逐步成为主导性消费,物质产品将逐步成为精神消费的载体,经济的精神化进程也将随之加速。所以说,虚拟消费,满足精神需要,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价值生活方式。 (三)价值的物质性与精神性 马克思认为,发财致富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也是价值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并通过货币
11、符号得以实现。 “致富欲望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欲望,也就是说,它不同于追求特殊财富的欲望,例如追求服装、武器、首饰、女人、美酒等等的欲望货币不仅是致富欲望的对象,同时也是致富欲望的源泉。一抽象的享受欲要求有一个包含一切享受可能性的对象。货币在它作为财富的物质代表的规定上,使抽象的享受欲得到实现。 ”这就是说,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是同一的价值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经济上的本质。 ”钟光荣先生认为,在任何一个价值事物中,都具备了物质性和精神性这两种性质。如一粒种子种在泥土里,在阳光等物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试想,如果没有内在的生命灵魂与生命精神,何来生
12、命活力呢。价值既有物质的属性,又有精神的属性。并且,价值是自然物质与自然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人的精神可以从意识到自我意识、到理性、到精神和绝对精神。这种价值本持就是自然物质的效用能力和自然精神的作用能动,就是说,价值寄存于自然物质之内,运动于自然精神之中,价值没有物质无以寄存,没有精神不能运动。 (四)价值偏私与精神自利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从历史上看,政治具有明显的偏私性。自然物一旦成为社会物,其价值有时亦表现为偏私性。例如,两个出自同一厂家的民国笔筒,一个刻上了某官僚的款,一个刻上了普通书生的款,但在
13、市场上,往往前者价格高于后者,这就是物的政治价值偏私。同样,还有文化价值偏私、信息价值偏私、时问价值偏私等。正因为“致富欲望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欲望, ”故价值偏私与精神自利便是常见的价值形态。如人民币,是极为严肃的国家经济行为,但当有极个别残次品流出来后,经市场炒作,其价格便成倍上涨,并堂而皇之进入收藏领域,满足收藏者自利的精神需要;又如错版邮票,发行后发现错误虽及时收回,但仍有少量流入社会,成为所谓珍邮,如“全国山河一片红” 、 “蔡伦公元前”等邮票。2009 年 10 月 31 日,在香港布约翰邮票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秋季邮票拍卖会上,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以 368 万港元成交,为
14、什么这么贵?这是因为人们强烈的价值自利与偏私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更由于人们个体存在个人中心自利,从而促使精神需要偏离正常轨道并过渡虚拟。 另外,诸如生产假冒产品,破坏价值的原始存在形式,摧毁价值本来的生命存在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人类自身的做法实错而自以为对的反自然行为上,如对价值过渡虚拟和金融泡沫化,导致金融危机等,均可视为精神自利。 二、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力命题的提出 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是生产力前行的两个轮子,不可缺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明确提出精神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有:一是,在谈到货币的作用时,马克思说:“货币的简单规定本身表明,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一是社会形
15、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 ”二是,在分析原始共同体的解体原因时说:“只要更仔细地考察,同样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 。马克思还说,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 “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生产力” 。三是,在谈到分工与手工业制造时,马克思说:“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只是因为已经在许多方面消灭,所以在一方面扩大了它的规模。作为手工制造业分工的一个产物,物质生产过程所需的精神能力,因此就当作别人的所有物大工业则把科学当作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使它和劳动分离,并强迫它去为资本的利益服务
16、” 。马克思将生产力划分为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且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成熟的理论,是对社会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精神生产力的内涵 简单地说,精神生产力即精神生产的过程和能力。因为在物质生产中,自然要融入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等精神元素,故又指生产过程中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和。精神生产力是精神生产者,精神生产手段和精神生产对象的有机结合。 发展精神经济,创造精神财富,是精神生产力的体现。精神生产力由文化、思想和信息因素构成。文化因素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它是精神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与基础;思想因素包括世界观、理想、信念、信仰
17、、信用、道德、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等,它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价值取向;信息因素包括互联网、炒作、名人、名气、名牌、概念等,它决定着产品的精神价值力。显然,精神生产力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广义虚拟经济中虚拟价值力的主要内容。 (三)价值力:物质价值力与精神价值力 所谓价值力,是指客体(事物或人)满足主体(个人主体或集体主体)需要的效用力和作用力,包括能量、能力、活力等。它既反映了客体的客观属性,也反映了主体的主观需要、偏好与理想。锺光荣先生认为,价值力的存在具有同一性。就是说,任何价值体内都同时存在物质价值力(物质的能量及能力)和精神价值力(生命的灵魂及活力)。相对于人对价值力的认识来
18、说,物质价值力具有感性的特征。这是因为,物质价值力的释放和演化对人有直观感受性。同时,人们对其利用,具有体会的经验性。而精神价值力的释放和演化对人只具有间接的领悟性。并且,由于精神价值力必须通过物质载体并以物质的效用表现出来。从而,人们往往把精神价值加以否认,只承认和肯定物质价值协和。 马克思将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力量称为“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 ,它既可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亦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财富,可以促进物质价值力与精神价值力的相互转化。即,一方面,将精神价值力物化到客体上;另一方面,又要将精神价值力物化到主体上,传授给直接劳动者。 (四)精神生产与精神需要
19、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主要是知识的运用,它包括精神劳动者及其精神劳动、精神资料、精神生产对象、精神 生产效力等内容。这是人类特有的。 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者的劳动日时问时说:“劳动者还需要有时问来满足他各种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目,视一般文化状况而定”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出劳动者有精神需要,但与文化素质有关。因此,在劳动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满足其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与精神生产是紧密联系着的。马克思说:“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没
20、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 “生产把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身当作需要创造出来。 ”“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创造了一般财富” 。马克思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消费生产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亦即,生活创造财富,生活开发和利用价值。以人的需要为旨归,显然是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必将呈基本饱和和相对过剩状态,致令精神产品生产与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其集中。智慧、知识和情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湖南卫视为例:2010 年,凭借日益扩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层出不穷的创新节目,湖南卫视全年收视和广告创收 36 亿元;2010 年 6 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湖南卫视品牌价值达 72.51 亿元。一个省级电视台,生产的精神产品价值,相当于甚至超过一个大型实体企业所生产的价值。显然,以精神产品生产为龙头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不能对方兴未艾的娱乐业、体育产业、名声产业(包括广告业、传媒业等)等闲视之,其规模和影响已经超过了许多传统工业部门。 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处于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潜在的和间接的。而当物质产品的生产力极大发展后,经济活动中的精神因素则更为活跃,并成为主导因素。对于企业和商品来说,就是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