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058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读“钱荒”背后的中国货币流动性问题摘要:中国式“钱荒”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生动地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眼下的资金困局,凸显了调整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钱荒”问题的解读,本文从货币空转、同业业务、地方政府举债、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四方面入手分析了其背后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指出应对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平衡的措施。 关键字:“钱荒” ;资金错配;债务风险;风险与对策 一、 “钱荒”始末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2013 年 6 月以来的中国式“钱荒”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纪录,堪称我国银行业经历的最严

2、重“钱荒”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各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挣扎,生动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的资金困局。每年 6 月末商业银行要面临年中考核和信息披露,银行的资金会比较紧张。随着近年来贷款增长加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相关业务增多,继而对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产生了很大压力。同时,5 月末和 6 月末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直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也让银行捉襟见肘。此外,大量理财产品在6 月底集中到期,在 7 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而银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 5 月份外汇占款大幅骤

3、降也是此次“钱荒”的重要原因。外汇占款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对中国来说,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这就形成了外汇占款。一段时间内,外汇占款是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的重要来源。5 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从此前的每月 3000 亿元左右降至 669 亿元。这是自去年 12 月份以来,单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降至 1000 亿元以下。资金从大量流入到大量流出的逆转,给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紧张。 6 月 6 日,市场传闻光大银行未能向兴业银行按时偿还 60 亿元的银行间贷款,导致兴业银

4、行的千亿到期资金都未收回,两家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虽然光大、兴业均否认传闻,但市场资金面紧张的迹象愈发明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面大幅攀升,隔夜拆房利率大涨 135.9 个基点至 5.98%。银行间市场出现罕见的“黑天鹅”事件。 6 月 7 日,Shibor 利率包括隔夜、7 天期、14 天期、1 月和 3 月拆借利率全线飙升。当日,大额资金交易系统出现历史最长延时,市场大面积出现违约。 6 月 19 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 7.66%,6 月 20 日短时间内飙升 578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 10%,达到 13.44%,创下历史新高,致使盘中最高成交利率高达 30%,相当于

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 5 倍。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 “钱荒”进一步升级。 然而,最令银行业大跌眼镜的是央行的态度。以前银行间市场因为供给需求等原因出现紧张局面时,央行一定会在危难时刻采用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但此次央行始终不作为,即使在拆借利率飙升的 6 月 20 日,央行仍照常发行了 20 亿央票,打碎了市场希望央行注入流动性的幻想并直接导致 20 日回购利率恐慌性的上涨。央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会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救急。央行拒绝入市无疑加剧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大银行对流动性的惜售心理造成了回购利率近乎失控性的飙升。 6 月 24 日,受“钱荒”相应市场因素的影

6、响,沪指跌 5.30%报 1963点,创近 4 年最大单日跌幅,自 2012 年 12 月 5 日以来再回“1”时代,百点长阴也直逼 “建国底” ;深成指跌 6.73%创出 2009 年 12 月 8 日以来新低,两市近 200 只个股跌停。 6 月 25 日晚,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已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并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6 月 26 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 5.83%,比 6 月 20 日回落 592 个基点。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产品数量及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出现一定降幅。至此,随着央行释放出

7、的信号,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等“钱荒”问题得到了逐步缓解。 二、 “钱荒”的诱发因素 5 月 13 日,李克强说,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6 月 8 日,李克强总理再度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 月 19 日,国务院和央行第三次表态要做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相关工作,李克强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三次提到“存量资金” 问题,表明了政府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的决心。 此次“钱荒”事件的爆发在市场上引起的恐慌,让人心生疑惑。就银行体系本身来

8、说,究竟缺不缺流动性?6 月 24 日,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 1.7%,截至 6 月 21 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 1.5 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 1 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但是,银行的钱究竟投到了哪些地方?笔者认为此次“钱荒”的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量货币空转,资金错配严重 此次“钱荒”危机中出现了一种很怪的现象: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游资轮番炒作,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等,民间借

9、贷依旧风风火火。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此次“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却没有明显提升,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打转,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有效循环。在金融体系的资金循环链条中,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往往会将银行贷出的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这样的结果是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的融资越来越困难。 2.同业批发业务增多,期限错

10、配严重 近年来,在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金融机构逐渐发现,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如 3%)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能够帮助其在其他市场(如“影子银行” )上获得更高的收益(10%以上甚至达到 30%) ,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地套取可观的利差。更重要的是,同业业务占用的银行资本金极少,在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的银行业,同业业务逐渐从不起眼的边缘业务发展成为诸多大中型银行的重点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 近几年,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央行屡次发行货币,宏观数据中 M2 与 GDP 的比值不

11、断扩大,到 2013 年一季度,M2 与GDP 比值已近 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 “钱荒”现象的本质是金融系统的功能错位: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循环,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之后,变成了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循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四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实则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冲动性举债,凸显债务风险问题 四万亿元国家投资之后愈发刺激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冲动,短期内其额度与增长的幅度急剧膨胀引发了国人的关注。但是,地

12、方政府举债行为有待规范,欠缺合理性的举债大量存在。 首先,地方政府举债后投资项目绝大部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率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当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一旦到期不能偿还这些贷款,将会给政府信用带来极大风险,最终导致这部分贷款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而由中央财政埋单。 其次,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向商业银行提供详细的政府总贷款数额和财政收支变化等情况,使银行很难全面真实了解当地财政收支等重要信息。银行对举债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要按照企业法人贷款的标准分析,而且要基于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偿债能力的判断。由于信息不对称,过度信任政府的偿债能力等,一些地方出现重复抵押、虚拟抵押等

13、问题,使银行资金面临较大风险。然而银行无法监控政府债务的资金真实用途及跨银行的资金流向,使银行贷后管理面临很大困难。 最后,地方举债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使用周期相对较长,使得银行的贷款集中度显著提高,期限明显延长。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如未来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收入和土地价格波动等,就会使地方政府财政出现流动性危机,致使商业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增加。 4.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 从四万亿投资以来,银行信贷和信托的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大型国企。这些原本过剩的行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从而使这些行业的未来现金流可能出现大的风险,最

14、终无法对债务进行还本付息。因此, “钱荒”表面上是“过桥资金”的短缺,实质上是担心严重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债务违约。中央多次表明要直面过剩产能和经济下滑的风险,然而地方政府和银行都拒绝让陷入困境的企业破产,这些过剩的产能仍逆势开工。为了维系债务存续,资金向产能过剩的部分输送,以至于低效经济占据了大量要素,人工、资金、原料很大程度上处于被无效消耗的状态,这种消耗使得要素价格呈现虚假的“紧平衡” 。 与以往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 28%的产能闲置。中国长期以来赖以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这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及处于全球产业

15、链低端的中国经济而言,意味着被淘汰出局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考验。 三、改善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平衡的对策 虽然“钱荒”年年都有,但与以往历次银行体系资金紧张不同,本轮“钱荒”开始后,央行并未急于注入资金,而是选择了暂时 “按兵不动” ,直到 6 月 25 日晚,央行发布消息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但同时也表示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这表明了政府宁可牺牲速度也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的决心。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资金错配,恢复经济结构等问题呢? 1.强化对“影子银行”的治理 “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金融结构脆弱体现在杠杆比率高,正

16、规银行体系受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准备金的约束,但“影子银行”体系并无此约束。期限错配严重, “影子银行”通过大量短期的融资工具来获取资金,支持中长期的融资项目,在负债和资产的期限匹配上有较为严重的错配,远过于银行类机构。 “影子银行”是在过去三五年快速发展起来的,风险控制能力弱,没有经历系统性的压力测试,也缺乏透明度。然而,在逼迫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进程中,必须防范短期融资市场资金冻结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影子银行”的治理要从源头入手,更多地把不透明的“影子银行”转化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商业票据市场。此外,降低地方政府高杠杆扩张和融资冲动、改变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入实体经

17、济才是治本之计。 2.全面收紧地方政府举债口径 “钱荒”惩戒“影子银行”意在收紧地方政府举债渠道,从而再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倾向的约束。可以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重塑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对政府举债的融资额度和期限要有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其过度融资。对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要加强监督,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避免投资失控造成的浪费。政府应加大对投融资平台上隐形负债的披露,使之转变为合规性负债,改变当前信息严重不透明的状况。 遏制地方政府的举债及投资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树立健康、均衡的财政预算观念。规定地方政府举债的用途、规模、程序、期限、授权、监督、审计与后评估等,以规

18、范地方政府举债和防范政府举债风险,使地方政府在举债方面上有据可依、有法可依,真正实现把行政权力装进“笼子” 。 3.强化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今后流动性风险评估在银行评估中的重要性会更加显著。银行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及相关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相关指标分析。 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征信系统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完善审查评估和贷后跟踪程序。商业银行应从前瞻、持续的角度订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技术更新、业务发展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

19、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银行主动负债的局限性在此次“钱荒”中凸显,银行应重新明确“存款立行”的方针,使未来拥有稳定存款来源的银行更具市场竞争力。 4.根治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治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有长期战略。除了通过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之外,必须要在市场机制的带动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要及时发布重点行业产能等公共信息。经济信息不可能完备充分,但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产量、产能等宏观信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其次,要保护知识产权,保证高效企业在竞争中胜出

20、。我国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享受研发成果创造良好环境。再次,要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防止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运行。最后,要推进配套改革,稳定行政体制改革成果。改革财税体制,保证地方政府与事权相匹配的财力,防止地方政府为政绩和财力盲目攀比。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出让制度,使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工商各业同地同价。 参考文献: 1程捷.流动性紧张真相: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N.北京青年报,2013-06-26. 2何晶.“钱荒”背后EB.中国文摘,http:/ 663.htm. 3张丽恒.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纵横,2011, (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