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8316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而社会心态下的大国民心态又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本研究试图从非理性人学的角度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因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的不良心态进行剖析,力求将民生保障从物质领域延伸到精神层面,从哲学的层面对培育积极理性的心态进行建构,并试图得出科学化的建议。 一、文献述评 “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心态”是一个与时俱进、时论常新的话题,然而对此研究却着实有限,或是一味从时事角度剖析“国民心态”而忽

2、视“转型期” ,或是一味关注“社会转型期”而忽略了“国民心态” ,更有文章将“国民心态”与“社会心态”混为一谈,偷换概念。这既不是对学术应有的负责任态度,亦是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亵渎与草率。本文梳理了 CNKI 有关“转型期中国国民心态”的 102 篇文章,试图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与评析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转型期的界定 关于社会转型期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社会转型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以往传统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另有文章补充到, “传统文化和

3、道德价值观念在外来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冲击下,旧的理想、观念被粉碎,新的理想、观念还未来得及完全建立;而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又过于功利,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人格失落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 ”2 中共中央党校敖翔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进而带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发展成果享受的不公平;社会转型导致人的主体性增强,一方面带来社会竞争性动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人的焦虑、浮躁、沮丧,甚至铤而走险;社会转型导致人的价值观的冲突,传统体制下产生的腐败、垄断与特权的横行必然导致国民心态失衡;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失范,例如权威失范、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3

4、 而山东大学葛荃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的转型,从长时间历史考量,应当起始于 19 世纪中叶,这个转型历经了 150 余年,仍然在行进中。这一进程中,制度的变迁至为明显。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社会整体的转型,制度的构建与创新重要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制度的承载着人。4 此外,夏学銮先生在转型期国民心态趋向调查中总结道, “转型期的价值重构表现为 6 个选择优先现代价值优于传统价值,个人价值优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优于政治价值,感情价值优于认知价值,人文价值优于器具价值,器具价值优于评价价值。 ” 2.关于国民心态的界定 国民心态植根于一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学者认为,至少应当包含两个向度,一

5、是如何对待自己,包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是如何对待他人即外界,在外界关注中国的舆论中,既有正面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批判,复兴路上的中国应该是一个负责任、敢担当、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贡献的泱泱大国,同时与之相应的国米心态应是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谦谦君子的风范。 著名社会学家邵道生先生认为,国民心态是一定历史时期中社会成员与社会现实之间互动而形成的社会心理。它是一个国家成员长期形成的、符合该国国情的人格与行为方式的特征,具有历史性;又是国民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社会心理,具有现实性。因此,国民心态实质上是历史心态与现实心态的总和。5 何喜均、赵秀芳在一篇文章中继邵道生先生的定义补充道,

6、“国民心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目前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国民心态的能动作用可以支配人们的行动,进而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政治结构。所以和谐国民心态的塑造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显得尤为迫切。”6 王新波先生指出,国民心态更多地作为日常概念被使用;在不同学科的学术概念中,国民心态与社会心理、社会心态、国民性、民族性格、民风等概念关系密切,甚至经常混用。细究起来,社会心理等概念的外延更广,从最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心理来说,它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心理因素为媒介而产生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意识的社会心理” ,也包括“无意识的社会心理” ;而国民性、国民性格、民风等概念的稳定性、静态性

7、和历史性特征更为突出,往往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形成的历史凝聚,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为群体一致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相比较而言,国民心态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社会成员而言的,表现出更高的发展性、互动性和现实性特征,比社会心理的外延更窄一些,比国民性、民族性格、民风等的可塑性更强一些,而与就某国而言的社会心态更为接近。7 宁波大学邵军爱先生认为,国民心态是国民整体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外在状况在国民内心的投射和反映。首先,从国民心态发展现状来看,是一种自我剖析与反思;其次,从国民心态发展趋向来看,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与期待。在此过程中,需将国民心态的培育问

8、题放置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去考量。8 此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傅梦孜认为,大国心态总体上说就是一国的国民既要有自信心,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又要有包容心,吸纳他人的文明。 3.关于转型期国民心态的特点 敖翔先生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表现出物欲化、焦虑化、冷漠化、粗俗化和缺责任化等失调现象。具体表现为:物欲化即人们迷恋于对物质的占有、享受和崇拜,发展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从而无视人的人格、精神需求与发展,因而产生人格衰退、道德衰退、精神衰退和行为衰退等症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金钱崇拜和物欲横流等社会病态。焦虑化即社会转型期因社会剧变所带来的焦躁不安的心态、急不可耐的情绪

9、性反映和缺乏理智的盲目行为的综合症。冷漠化即人的情感的淡薄、衰退、麻痹或死亡。粗俗化在本质上是人性的退化、人的社会性与道德性的退化、人的行为与文明性的退化。缺责任化即一些人将权利、义务和责任对立或分裂理解,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王新波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从历史经验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人均 GDP3000 美元阶段,既是经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很容易遭遇“成长中的烦恼” ,而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性事件,背后所凸显的即是社会民众日益浓厚的消极心理状态和心理趋向。10具体说来,有(1

10、)面对他人和社会,不少民众表现出近乎自动化的“受害者心态” ,总感觉自己是互动过程中必然的受损方;(2)整个社会相当普遍地弥散着“信任危机” ,防御心理浓重;(3)逾七成受访者自感为“弱势群体” ,不管身为农民工、失业者,还是教授、老总、公务员。11 邵军爱与陈正良先生指出,当代中国国民心态呈现出如下三点现状:(1)国民心态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日趋向积极方向发展,呈现出较为乐观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快速发展重新唤起国民对国家的骄傲与自信;另一方面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国民心态中出现了很多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内容。 (2)国民心态中仍存在与大国国民素质不相谐的问题,既有对外来文化的盲

11、目崇拜与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狭隘民族情结的滋生,也有对外来压力刺激的过度反弹、对无关宏旨的事件泛政治化联想,还有粗鄙的暴发炫富心态。12 夏学銮先生在转型期国民心态趋向调查中还提到,转型期国民心态呈现出怀旧、低级、庸俗、冷漠、麻木、喧嚣、浮躁、功利、忽悠、恶搞等特点。 “怀旧”是人们在社会迅速变强过程中所产生的缅怀过去、思念旧物的一种心理状态;“低级”主要表现为由本能驱动的本我心理大行其道以及简单的刺激反应(S-R)行为模式愈演愈烈;“庸俗”就是格调卑贱和境界低下,说脏话、粗话和屁话;“冷漠”即失去了作为人应该有的最起码的同情心;“麻木”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

12、“喧嚣”是麻木的对立面,灵魂的麻木需要肉体的喧嚣来掩盖、作补充;“浮躁”就是没有长性和定力,是一种非程序化、非规范化、非制度化的急功近利和急躁盲动心态和行为;“功利”伴随着浮躁而生;“忽悠”是为了实现功利的目的而热衷于包装和炒作;“恶搞”是忽悠的难兄难弟,二者之间有一条通路。 4.如何调节转型期的国民心态 华南师范大学陈东霞女士认为,更好地调适国民心态,扬长避短、矫正病态心理倾向,需要通过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体系、道德文化体系、社会控制机制和公民文化素质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具体变现为以下四点:(1)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要吸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体系;

13、(2)社会要对国民心态进行正确的规范、控制和引导,强化社会控制的手段,提高社会整合力;(3)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4)加强公民的自我完善能力。13 何喜均和赵秀芳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社会给予正确的规范、引导和控制。具体有:(1)确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2)继续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3)加强教育和舆论宣传。14 南京政治学院的陈东老师认为,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具体

14、有:(1)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社会管理能力;(2)凸显人文关怀,提升国民幸福指数;(3)注重心理疏导,促进个体心理和谐。15 敖翔先生指出,社会转型期现代国民心态构建路径有五条:(1)明确目标,提高国民素质;(2)夯实根本,丰富物质基础;(3)继承创新,弘扬民族精神;(4)拓宽模式,构建“现代人” ;(5)社会调适,疏导病态心理。16 (二)国外文献综述 在 Springer Link 网站输入“国民心态” (Nation Mentality)一词,显示的文章寥寥数篇;其实我们这里研究的“国民心态”相当于国外所讲的“社会心态”抑或“现代人的心理变化问题” 。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比较早的对现代人

15、的心理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引发了丰硕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典范。从 1962 年起,他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研究这一计划,最终归纳了现代人的四个最重要的心理特征:(1)他是参与型的公民,并有丰富的知识;(2)他对个人的效能抱有充分的信心;(3)他在收到传统势力影响的时候,特别是在处理个人事务上作出决策的时候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他愿意接受新的经验和新的思想,即是头脑开发的人。17 卡尔是国外较早从事研究社会心理趋向演变的心理学家。他从 1960年开始,分别在巴西、墨西哥两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进而归纳出了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七

16、大心理特征:(1)他是一名知识分子,不是一名宿命论者,是试图策划未来、以求实现自我理想的人;(2)在实现计划时,他依赖自己,而不是依赖亲朋;(3)他是一位个体主义者,不愿过度认同他人;(4)他乐意都市的刺激生活;(5)他不认为都市生活的基本结构是稳固不变的,相反他认为像他一样普通的人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6)他认为生活和事业上的机会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7)他会尽可能地运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18 此外,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对现代人心理变化特征的论述则具有较多的抽象色彩。弗洛姆提出 21 条现代人的人格特征包括:注重现实能力,对生活的热爱、执着、稳重自

17、信、不崇拜偶像、克服自卑、遵守纪律、发展自我现象力,人可以正派但不可以幼稚,持有生命过程的乐观主义等。19 国内外的上述研究对相关问题的理论展开和研究深入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本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 (三)国内外文献评析 随着“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 “社会心态”连同“国民心态”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围绕转型期国民心态的建设与提升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大多着眼于行政学、社会学等角度的现实关照,较少关注非理性主义人学角度的精神构建。大部

18、分文章表示,构建现代国民心态与和谐社会的进程是辩证统一的,根本上取决于物质基础的丰富程度及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取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等,这些从现实意义上对“国民心态的建设”给予物质支持,却缺失了精神层面的深层关照。 2.大多着眼于国民心态的整体性提倡和解释,较少关注其结构内容的内在关联与地位。针对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的特点与培育,大部分文章从整体出发,整体概括国民心态的积极特点和迷失倾向,并寻求整体的构建措施;却忽视了积极特点、迷失倾向及构建措施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构成成分在整体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这对把握“国民心态”非常重要。 二、研究方

19、法设计 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制约着对问题观察的视野,影响着对研究对象把握的深度和广度。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阶段和资料分析阶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收集阶段,初定为 2012 年 12 月2013 年 2 月,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具体如下: 1.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自填式问卷” ,一方面对现有的成型的关于中国国民心态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二是梳理并明确相关概念,如国民心态、中国国民心态的特殊性、转型期中国国民心态的特点、其中受影响的因素、因素中的“非理性”部分等。 2.实地研究:通过“无结构访问” ,以补充调查研究中“

20、问卷调查”的不足,同时亦可访问不同阶层、不同职位的民众,获得较为丰富的个案资料,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国国民心态理论。 3.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官方统计资料(如既有的国家统计局对国民心态调查的数据、高校研究中心或民间公益组织对国民心态调查的成果等) 、他人原始数据(如既成的对中国国民心态特点、影响因素、解决路径等维度的数理分析及其所占比例) 、文字声像文献(如 CNKI 上涉及的数百篇论文、专家学者的相关著作、国家关于国民心态的蓝皮书等) ,确定当下学界的研究现状,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起点和研究重点。 (二)资料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阶段,初定时间为 2013 年 3 月初2013 年 4 月底,合理借助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双重方式进行剖析。具体如下: 1.统计分析:在调研验证并修正已有的关于国民心态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资料审核,即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已完成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二是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