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源节流”话时间为纪念考入大学 50 周年,复旦大学中文系 64 级决定出版同学文存一书。为此,每人需拿出一篇自己的文字。结果不少人发现自己竟无一篇拿得出手的东西。一位也是当中学教师的同窗对我说:“一辈子都快过完了,蓦然回首,却两手空空,愧对母校啊。可自己从未偷懒,也未闲着啊,唉!” 这声慨叹,沉重而发人深思。我想到,对待时间就应像对待金钱、流水那样,一是要开源,二是要节流。 一、先谈“节流” 所谓“节流” ,就是要节省时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筹使时间增值。把时间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纵使岁月不能挽留,也不会留下多少遗憾。莫泊桑说:“世上真不知道有多少能成就功业的人,都因把难得的时
2、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了。 ”是的,若能把一生中浪费的时间都用于有用之处,则人人皆可成尧舜。 教师时间流失情况严重,且有着种种原因。 办公室可以说是教师时间浪费的最大黑洞。常有这样的情况:谁的一句话引发了一个话题,于是众人放下手中的事而议论纷纷。许多人碍于面子,在这种场合,只好附和参与以显示自己合群,耽误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了。办公室里,一旦有教师与学生或家长谈话,众人虽不想侧耳细听,但也常常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宁愿到图书馆翻看2杂志,也不愿在办公室闲聊;宁愿去校园走走,也不喜欢办公室串门。退休之前数年,我索性把办公桌搬到语文组的资料室内,一人一室,好不自在。我的特立独行,不免招来一些
3、非议,有人说我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还说我“组织上尚未退休,可思想上已经退休” 。但时间能得以利用,的确是得大于失也。如何对待时间,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和价值取向。 教师时间的流失更多的却是学校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作为管理者,应当十分珍惜教师的时间,可是现在有的领导把教师当作流水线上的工人,让其时时处于被掌控之中。这样就能有效率了吗?我是不大喜欢坐班制的,喜欢在家中备课,一是便于查阅资料,二是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处于自由状态下,利于思想的萌生和发挥。据说民国时期的学校就没有坐班,教师到校就进课堂,办公室不是用来办公而是用来课前稍作预备和课后休息的(比如著名的白马湖中学) 。现在有些国家的教
4、师是可以在家办公的(如日本、美国) ,那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现在上海有些学校不仅严格实行坐班制,还安装了监控设备(坐班时间要查岗,不在岗则扣钱) 。于是有人问道:“现在的教师还有自己的灵魂吗?” 许多教师抱怨,一进校门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就是坐不下来,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少得可怜。大大小小的会议、形形色色的活动占据了大量时间,教学反而成了副业。 学校应是一方清静之地,不要人为制造喧嚣。要想方设法减轻教师负担,并引导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刀刃上。有些领导在教师大会上讲话,喜欢对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加以总结和评说,这从学校角度来说,3也许有必要,但让每位教师洗耳恭听就大可不必了。再比如,请专家学者来做报告
5、,固然是件好事,但这种形式比较费时,如果把报告内容印发大家自行阅读,不仅大大省时,还可对信息进行主动筛选和分析。不能怪我们的教师没有抓紧时间,而是他们实在没办法主宰自己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就对年轻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教师最好的管理,就是让他们愉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二、再谈“开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 “开源”就是最大的“节流” 。所谓“开源” ,就是向教学改革要时间、要效益。我相信,要让教学事半功倍,还得靠改革。作为教师,绝不能勤于事务而懒于思考。 就拿不少语文教师都感头痛的作文批改来说,两周一次作文,教两个班的话,批改时间少说也要七八个小时,且不说学生是否会认真阅读,从中
6、受益,单是这批改过程也足以使教师产生倦怠。况且,教师根据个人喜好把每篇作文都改得体无完肤,也不符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 我曾与同年级的老师们进行过一次大胆尝试基本不批改作文。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先由教师遴选出班里写得最好的几篇,然后由我从中挑出若干最佳者加以润色,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突出其某一方面的示范性,然后将它们印发每位学生,让学生当堂阅读思考并写出感言,最后互相交流对写作的感悟,由教师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这样做带来了四个好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作文印发之后,反响强烈。作者被人瞩目,备受鼓舞。这也激发4了大家不服输和奋力追赶的心理,于是每次作文便有了竞赛的意味,有的同
7、学坦言,对作文从未像现在这么投入。随着写作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作文整体水平渐呈上升之势。学生对写作之道有了自己的主动感悟。因为刚写过同样的题目,又有了与范文的对照,自己的不足与短处显而易见,对于如何写作自然就有了较深的体悟。拓展了学习与交流的范围。每次同学们都能读到从全年级 600 余篇作文中选出来的风格各异的佳作,有的学生因作文多次印发而“成名” 。有的说,以前看到报刊上登的高考优秀作文,总觉得遥不可及,现在读到身边同学的佳作,感到很是亲切,也给自己增添了信心。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有的教师发现自己所要讲的,原来学生都已理解,而他们说出来的,有的自己却未能想到。也许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就在于教
8、师的越俎代庖,就在于无效重复的劳动太多。 可是,在尝试之初,有人听说我们不批改学生作文,就说:“这不明摆着是偷懒吗?”直到这一届学生的高考语文取得优良成绩,各种非议才停息。其实,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偷了懒,但给学生带来的体验、启发却是更丰富了。后来,我把这次基本不批改作文的改革尝试写成文章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好几所学校聘我为教学顾问。搬走了批改作文的“大山” ,教师们顿感轻松,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作文命题、引导示范上动脑筋想办法。我想,学习写作要靠多写,要靠自己的“悟” ,本可无师自通,教师能做的大概就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做出示范而已。我们进行的尝试能取得良好效果,也许是暗合了学
9、习写作的规律。 5我还尝试过另一次“教改” 。 小丁的理科不错,多次在市级竞赛中获奖,语文却很差,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其父非要我帮一帮。我不好推辞,心想,如果让小丁再大量重复地做题,于他无补,我亦辛苦而无趣,不如独辟蹊径,也许还能绝处逢生。 我们看到:有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在语文课上就只是听老师讲,几乎丧失了独立阅读的权利,而且读和写是分裂的。于是,根据我对语文的理解和学习经验,决定通过写阅读札记来提高小丁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记得当年郭绍虞先生就对我说,他的几本著作都是在平时写的读书札记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也写过一年的读书札记,获益匪浅。阅读札记的写作长短不拘,自由灵活,它以作品为认知和研究对
10、象既要理解准确,又要赏析到位;既要分析概括,又要有个性化的联想发挥;既要能“入乎其内” ,又要能做到“出乎其外” 。小丁起点不高,进步却快。每次看完他的阅读札记,我都要和他平等地交流一番,不是像在课堂上那样一味地“灌” ,而是对他的看法,或作补充完善,或作延伸发挥,或作询问校正,这时,他常会露出惊醒、领悟、欣喜的眼神来。意见相左时,我们还一起讨论。看到他写得不错,也惹得我技痒,便提笔露一手给他看看。慢慢地,小丁便有了三个变化:以前读文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现在能静下心来,沉入文中;以前不懂得整散结合、烘托反衬等,现在却能联系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评析文章;以前只是把文章看成是冰冷的测试材料,而现在和
11、作者有了精神情感的交流。有了这三个变化,他的理解力、鉴赏力明显增强,聪明才智终于得到了释放,时有独到见解。6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对什么是好文章也有了感性认识,甚至还认为写作不仅要有情,还须有智慧。从此,他对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不再害怕,甚至还说了一句颇含哲理的话:世上原本是有捷径的,却常遭人贬斥或误解,于是“捷径”就不幸成了“偷懒”的代名词。 在认认真真读了一批文质兼美的作品,老老实实写了一批阅读札记之后,小丁的语文高考成绩居然超出了市示范性中学的平均分,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对读写有了兴趣。看来,学习语文不能把做题放在首位,做题目只是检测手段而已,大量做题看似捷径,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可谓得不偿失。后来我以绝处逢生为题在报上写了篇随笔。有位教师很认同我的做法,说:“用题海战术去对付应试,是最浪费时间的做法,其中多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