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导图在初三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上的尝试( 2) 转载 课中词汇教学 (1) 输入: 输入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输入内容和输入方式。通常的教学中,词汇的输入往往是通过图片,让学生说出一个个单词或词组。但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教学的输入,则重视情景中词块、语块的输入,不会是一个一个单词蹦出来,而是词块和语块的呈现。因此,学生词汇的积累会是一种块状的积累,再现的时候也会是块状的再现,也就是有一定意义和情景的呈现。 被注意的语言输入:被注意的语言输入是指根据思维导图中间第一层次的词或词块(它往往规定了发散思维的中心情境点),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的伸 缩功能,快速提问预习题目,引导学生不断发散,以此来检验学生在家里
2、的预习效果。在这一阶段里,教师特别要设法用多媒体的颜色、图片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引起学生注意。以便使学生很容易吸收、内化。 被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被注意的语言输入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扩大师生问答的范围与深度,逐渐过渡到学生之间的对话表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输入的语言知识。思维导图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答训练。在整个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好信息输入的时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当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产生心理饥渴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比如在输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利用思维导图设置任务检查学生在家里预习的效果。这个时
3、候思维导图只展现第一层级,如: (2)吸收与发展: 教 师对课堂教学关注点应该是学生吸收教学内容的质量。这也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砝码。思维导图词汇教学法是通过“单向交流 双向交流 综合交流”过程来实施这一环节的。 单向交流:感知性操练:老师问,学生快速答,适时增加新版块。 这是一种类似机械性的操练,旨在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但又不同于常规的机械性操练。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操练。帮助他们对特定词块的认知和固化。教师只留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然后用启发性问题快速问学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或词块,快速发散,说出其他层次的词块。在猜测
4、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进行词块建构,词义联想技巧的培训。使学生学会在旧词块的基础上发散新的词块和语块。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谈论预习没有设计到的话题。如: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volunteer work at home. 参考思维导图: 双向交流:理解性操练:学生问、学生答,根据不同场景随机变化内容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新知识模仿性训练的过程,即把刚学到的新语言加以重复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里,教师确定中心词,采用小组竞赛、词汇接龙等激励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各种活动,变换不同场景,促使学生模仿着灵活使用所学的语言。经过这阶
5、段操练,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语言的意思,并能够在一定的场景中使用。比如: Ask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map below in pairs: ( 3)输出 :变换场景或形式的综合交流: 这阶段操练是有意义的操练的发展和提高,其关键是要创设不同情境。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思维导图的场景变化,使交流双方之间形成信息沟。进行一系列真实性或半真实性的任务,诱使学生从摸版扩展逐渐迁移到随意扩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活动形式通常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由此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而逐渐促进语言的内化。从有控制的语言模仿过渡到半控制的操练。比如: 接龙:教师框
6、定某一话题 的词块、语块(比如: volunteer in the hospital) ,要求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关联想象,一个同学接着一个同学,将句子串成一个符合逻辑的短文。形成多层互动,促进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模拟采访:四人小组拟定采访有关 volunteer 的采访提纲,两位同学主持采访嘉宾,听众自由提问,一位同学主持采访总结,一位同学将采访过程现场画成思维导图。 上述三步操练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简单层次向复杂层次迁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 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促使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进入其困难发展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搭好脚手架,使其更快地进行下一个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