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120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在品味语言中学习言语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一篇课文如何确定其教学核心价值,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就成了备课时首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谈谈自己如何根据学段目标,依据文本特点处理好“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一、细读文本,把握教学核心价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所记叙的事件虽小,但情节跌宕起伏,颇有“无巧不成书”的味道。字里行间洋溢的人间真情,感人至深。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大陆与台湾两个不同的地点,文中的表达具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特点。 “同一时刻”一词把海峡西岸小

2、钱、小钱的家人以及所有关心小钱的人和海峡东岸的骨髓志愿者、李博士和其他医护人员紧紧联系在一起。围绕主线有条不紊讲述发生在同一时刻两个不同的场景,是这篇课文“特有”的结构,这样的表达形式别具一格。基于以上解读,本课教学要立足整体,以故事的推进为线,以“生命桥” “在同一时刻”等重点词、关键句为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悟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高尚品质,进而领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时要在了解叙事性课文的一般特点外,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的“特别之处” ,体会作者是怎样讲述同一时刻不同场景发生的故事。 2二、立足实践,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1. 联系“文意”学生词。 词语

3、教学在中年段尤为重要。可以从理解内容,了解课文大意的角度,把本课的生词分为“杭州、白血病、凋零、骨髓移植、幸运、辗转”“台湾、袭击、突如其来、余震、空旷、沉着、暂停、奔波” “骨肉同胞、生命桥、血脉亲情”这样三组,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理解词义。将生词理解紧密地联系课文,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两个场景的主要事件,并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分组,找出相应的段落,厘清叙述顺序。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辗转”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有两个解释,课文里应该是第二个意思“经过许多人或许多地方” 。 师:你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这个方法好。如果我们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个词语,也许有更多的收获。请看,

4、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3 个句子)谁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其他同学看看读懂了什么? 生: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小钱很幸运! 师:大家听,大约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找到一个,而且还是有可能,不能完全确定,这可真叫 生:谈何容易! 师:试想一下,小钱也许嘱托医生在杭州市内寻找匹配的骨髓,可是 3生:没找到。 师:甚至通过网络在国外找,可还是 生:没找到。 师:最后终于 生:在台湾找到了! 师:像我们刚才想象的那样四处地找,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就叫 生:辗转,几经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请你们用适当的语气读出辗转的意思来。 2

5、. 把握情节学复述。 课标针对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能够复述大意”的要求。本课在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复述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将以上三组词语连起来,试着复述课文;接着,提示学生尝试抓住几个重点词,概括地说一说,同桌互相听听;最后,课件出示“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如此层层铺垫,步步引导,让学生由繁到简地复述故事,学生既提高了复述能力,也领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3. 研读人物学探究。 阅读叙事性作品,尤其要注意聚焦作品中的人物,探究人物的表现4手法。首先引导关注 35 自

6、然段,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自主阅读、批注与交流,扣紧关键词,由内容想开去,体会人物心情,并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接着,着重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两个同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不同的遭遇,感受这种因骨髓移植手术将“两岸同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巧合” ,领会这种跨越海峡的“血脉亲情” ,进而从内容上理解这座跨越海峡两岸、用爱心架设起来的“生命桥”的内在含义。请看教学片段: 师:读读描写青年的句子“一个青年人正躺在” ,说说你的感受。生 1:读这句话,我感到这个台湾青年是个有爱心的人。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 (生 2、生 3 发言略) 师

7、:是啊,青年虽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 生 4:自己居住的房子是否损坏,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师: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 生(齐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 (生读“希望、期待着” )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课件出示填空: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 。 ) 5生 5: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 生 6: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

8、正是想到这些,即使是大地仍在摇晃,但是 (生有感情地读相应的段落: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 师:现在,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生:是生命之源、是爱心、是希望 师:这涓涓流出的是两岸同胞的 生(齐):血脉亲情。 师:此刻,你知道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吗? 生(齐):爱心。 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画板书“爱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齐):生命桥!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第 7 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略) 4. 关注结构学表达。 在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上的“桥”仅以一个短语“

9、在同一时刻”就把两个地点的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把整篇课文的脉络介绍得一清二楚,展现两个极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6场景,形成了文章别具一格的结构特点。这一结构特点的揣摩也应跟随着语言的品读而层层递进:首先在词语理解和复述课文环节提醒学生关注作者写了哪些场景,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事件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接着在研读人物、品味语言时引导深入探究,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刻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在同一时刻”一词在本文结构上的作用。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两个有梯度的小练笔,一是创设情境,设计随堂小练笔:也许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想象一下,小钱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得的语言” “悟得的情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运用,从而“习得方法” 。二是启发想象,设计课后练笔:继续展开想象,两人见面前会是怎样的情景,彼此会在怎样不同的场景、有着怎样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举动呢,请用上在同一时刻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两人相遇的故事写完整,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训练,强化写法运用。这样,理解感悟与尝试练笔同步,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实现了从语言习得到语言运用的跨越。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九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