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日常用数量词比较【摘 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数量词,了解汉语和日语里数量词的异同很有必要。日语中的数量词没有汉语那么发达,也有其区别于汉语的地方。本文欲通过比较找出中日数量词之间的差别,并探求其差异性存在的原因,以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更具有归纳性的总结和指导。 【关键词】数量词 日期 星期 亲近自然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41-02 日语学习者都知道日语中的数量词没有汉语的数量词发达,且大部分都跟汉语相似,但也有些与汉语大相径庭。中日数量词的用法差异可能在很多书上都给出了相对系统具有归纳性的介绍,但实际生
2、活中还有很多没有涵盖,在此,我们做一探究。 一 中日常用数量词 汉语里数量词的用法往往都是“数词+量词” ,如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照片、一台电脑、一杯咖啡等。日语里也有相似的表达,只是所搭配的量词与汉语有所不同。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中日常用量词的搭配异同。 以上是中日常用数量词的比较,有相同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要更合理更流畅地与日本人交流,有必要掌握其不同之处。 2二 中日数量词搭配的异同 不论是汉语还是日语,数量词都是搭配使用的。汉语里与量词搭配的数字的数法基本都是一、二、三、四、五等这样的顺序,没有什么例外。而日语虽然大部分情况和汉语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日语中数的数法有两种:一种是
3、根据汉字发音的数法,称为基数词,如、等;另一种是日本独特的数法,称为序数词,如、等。以下从五个方面简单说明: 1.数人 在数人的时候,汉语里通常会说几(个)人或几位, “数词+人(位) ”。与汉语里这种表达相似,日语里也基本是用“数?+人() ”或“名样() ”来表达。只是在表示 1 人和 2 人的时候,日语里不用、的表达,而用、,不过据说很久以前 3 人、4 人等也用、的表达,不知从何时起就演变成为现在跟汉语里的规律一样。 2.日期的表达 汉语里表达日期通常用“数词+日(号) ”、 “初+数词” (一般来说是110)和单纯数词来表示,往往书面语用“数词+日” ,口语多用“数词+号” 、 “初
4、+数词” (一般来说是 110,农历)和单纯数词(10 以上数字)来表示。比如说通知、文件里的时间往往是月日;口语里,3 号、初一、十五等表达我们常能听到。而日语里 10 以上的(20 除外)用“数?+日() ”来表示,10 以内的则用、来表达。其中 143日、24 日也相应地读作、,既符合规律,又有一点不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 20 日,在日语里读作,是日期里最特殊的一个。1 日10 日都不约而同地以结尾,当然这样的表达或许不是偶然,因为它和下面的情况极为相似。 3.个数的表达 汉语里用“数词+个”来表示,如 1 个、2 个等,而日语里除了又跟汉语相似的“数?+?”的表达之外,尤其 110
5、的表达还有、。再往上数的规律就和汉语里的一样了,11() 、12()等。这里 110 的表达是不是和上面日期的表达有几分相似呢?4.盘数的表达 通常汉语里是用“数词+盘(儿) ”来表示的,如 1 盘儿、2 盘儿等。而日语里是用“数?+皿() ”,这和汉语里的表达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数 1 盘、2 盘的时候,为、。这里的 1 和 2 的读法,跟上述数物品个数的、无形中又有一些相似,同时日语也有类似的一些词语,如一言() 、一口() 、一目()等,这时的“一”都不读作,而读作。 5.星期的表达 汉语里我们通常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星期天(日) ,日历上一般显示为日、一、二、三、四、五、六,口语
6、里也说礼拜一、礼拜二礼拜六、礼拜天。不管哪种情况,一般不说“星期七”或“礼拜4七” ,日历上也不会出现“七” 。这点和日本有共同之处,日语里的“星期天”也说成“日曜日” ,用的也是“日” 。所不同的是日语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六不用数字表达,而是分别用“月、火、水、木、金、土”加“曜日” 。其实中国古时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称为“七曜”,故后来当把这七个星体的名称分配一周的七天时,便分别称为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七曜在 9 世纪由日本弘法大师从中国引入日本,就用七曜分别命名一个星期的七天,在1911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引进西方历法的星期,用“一”到“六”加
7、“日”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而日本一直用七曜沿用至今,这也是日本人亲近日月星辰、亲近自然的一种体现。 由上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文化既继承了中国文化,又在此基础上与日本本土的实际相结合,发扬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内容,有的较之中国的简练,有的又较复杂、细致。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讨论两种文化孰优孰劣,只是在知晓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日语学习会更有趣,能更客观地去看待异国文化,能对日语学习或中日之间的交流起到些许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两国关系恶化或者说处于低谷时,两国之间、两国人民之间不会由此而隔断联系,我们应有理由相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迎来一个暖春,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翟东娜.日语泛读教程 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9 2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2005:161 3陈聪明.星期的由来J.山西老年,200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