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年级如何进行段的训练小语教学中,段的训练是连接句子和篇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段的训练是句子训练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篇章训练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明确指出中年级对段的具体教学要求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 “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段的训练包括读段和写段两方面。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写的能力,还能促进读的深化。段的训练是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段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体会及做法。 一、根据段落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段的训练要因材施教,围绕段的构成特征,有
2、针对性加强训练,提高实效性。 1、总分式段落。 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形式。这样的段落叫总分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教学这类段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接着启发他们弄明白哪几句话是分述,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最后总结出构段方式总起分述。如教学课文太阳第四自然段,要让学生明白第一句话是总起句,先总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一是有了太阳,动植物才能生存、成长;二是人类吃的、穿的都和2太阳有关系;三是煤炭的形成也跟太阳有关系。最后让学生懂得,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第一句话说的,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作“总分式” 。
3、 2、并列式段落。 即段落的句子之间或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教这类段落,要让学生明白段中的各句子之间或层次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它们一般围绕某一个中心意思写的。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中分别写了树木、雪水和小鹿三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春天美景”图。全段分三句讲述,这三个句子的关系是并列的。这个自然段可这样来教学:(1)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主要围绕哪一个中心意思写的?(2)这段描写景物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3)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 (4)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 (5)体验“抽出”的过程。体会“抽出
4、”这个词用得好。 (6)引导诵读品味:“新的枝条” “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十分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 “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 (7)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不但理解段的内容及构成方式,还懂得了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巧妙。 3、因果式段落。 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形式。由这样的形式构成的段落叫因果段。教此类段落,要让学生明白哪一句是“因” ,哪一句是“果” ,它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如课文花钟第二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3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首句用
5、“为什么”提出问题(即结果) ,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教学时,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这段话开头提了什么问题?(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课文是怎么说的?(2)开头一句和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前因后果,还懂得了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类段落在其它课文中也常见,如蝙蝠与雷达中的第二自然段、 金色的草地中的第三自然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等都是因果段。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段的训练中,注意句子间的联系,根据段落的结构特征对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根据段落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从读学写能力 笔者认为,根据段落结
6、构特征,指导学生仿照类似的结构进行写段的训练,不但可以把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从读学写能力的提高。 1、总分式段落训练。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段的内容和构成方式的基础上,用“总起分述”的形式进行写段训练: (1) 、写一件玩具。先用一句话总写这件玩具的特点(如精致、可4爱、有趣等) ,再从玩具的颜色、形状、玩法等方面把特点写具体。 (2) 、写有关课外活动的一段话。出示总起
7、句“体育活动的内容真丰富”或“XX 游戏真好玩” ,请学生选其中一句作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 (3) 、写一个人物。先总写人物的特点(如粗心、胆小、勤奋好学、天真活泼等) ,再通过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通过类似段的训练,学生就不难掌握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 2、并列式段落训练。 如翠鸟第一自然段中共有 6 句话,是并列的关系。先写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然后写它的颜色鲜艳,最后写翠鸟的小巧玲珑。合起来写翠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学了这段话,可让学生课后观察某种动植物,了解其特性后,用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这种动植物进行描述,要求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可调换。这样就可以
8、让学生很快地了解这种并列式段落的特点。 3、因果式段落训练。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前面写“果”: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后面写“因”: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这样一果一因,就构成了因果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这段话后,可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平时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根据段落结构特征进行从读到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5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述几方面,只不过“冰山一角” ,虽难免挂一漏万,但我觉得只要教师有读写结合意识,精心设计训练程序,定能很快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切实提高学生的从读学写能力。 总之,根据段落结构特征,加强段的训练,掌握段的构成方式,内化课文语言,注意读写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各种知识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提高从读学写能力,以便为高年级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