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文化视角下的“荷”题材绘画探析【摘 要】民族文化孕育了华夏大地题材丰富的绘画样式, “荷”题材绘画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不是绘画的偶然,而是经过画家的不断探索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一定文化渊源和价值取向的艺术样式。探寻“荷”题材的文化起源,了解“荷”文化的多重寓意与象征性,使“荷”题材的民族性特征得以强化,明确其形式语言的美感,把“荷”题材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是“荷”文化工作者与画家的使命和责任。【关键词】民族文化 “荷”题材 绘画 地域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3 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民族文化视角下的“荷”题材绘画研究 ,项目编号:2013JK0466。
2、 “荷”题材绘画的文化起源 追溯“荷”题材绘画的文化起源,可以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里对荷的吟咏中得到明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览百卉之英茂,唯斯花之独灵”等,都阐释着荷花的清丽、素雅和高洁,象征着君子的气节和风范。 “荷”文化属于本土文化,是地域特色下的民族性特征的展示, “荷”文化可通过对古代典籍的解读和对“荷”题材绘画的阐释得到答案。 “中国画家从来不把他们描绘的物品看作无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在2静物中追求跃动的生命,是中国画家一贯的追求,死心眼儿描摹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在中国画家和文人看来,简直是缺乏智慧和技艺的表现。 ”(水天中语)1“荷”题材绘画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已经脱
3、离了具象世界的自然之“荷” ,而具有了象征意味。他们在对“荷”题材绘画渊源的探讨中,选择了“荷”这一母题,并进行绘画的再加工,提炼出具有美感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来完成“荷”文化的阐释。 “荷”被誉为“花中君子” ,以君子的气节来使荷花具有了拟人化的特征;它又以“翠盖佳人”称之,以佳人的优良品格来指示荷的象征性,绘画正是从这些文化的意蕴里得到了启发,捕捉住了荷的生命特质和象征意味,从而演化出无数优秀画作的诞生。 “荷”题材绘画的民族性特征 越是民族性的艺术便越具有世界性, “荷”题材绘画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以本民族的文化视角来诉诸于绘画,拿荷的寓意与象征意味在绘画中寄托画家的思想,表达画家的情感
4、。民族性体现在绘画中则通过对绘画语言的熟知和解读来定位,中国绘画中的“荷”题材画作,以工笔、写意与兼工带写见长,画风含有古意,民族性特征正是通过对作品绘画语言的解读,对线条、运笔、用墨、设色、构图等诸要素中的民族性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关注里得到体现。民族性是一种绘画样式区别于其他绘画样式的依据,民族性也是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传统理论积累下的挖掘与探讨。 “荷”题材绘画的民族性因其材料技法、绘画语言、审美格调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的绘画面貌。 “荷”题材绘画的形式语言 3形式语言是与内容范畴相对应而言的,以“荷”为题材则属于内容范畴,同时主题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形式语言则包括画面的置陈布势、运笔赋彩和技
5、术呈现等,这些形式诸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以“荷”为介质的画面语言,并诉诸于形式本身,在对表层的形式认知下形成了具有一定内涵的绘画综合表达。基于绘画本身材料技法的丰富性,因而, “荷”题材绘画的形式语言也是多样并存、丰富繁杂的。最基本的以媒介材料去区分的画种就有国画、油画、水彩画、粉画、版画、年画、漆画等,这些画种只是材料技法的使用不同,但都以“荷”为题材,都表现着在同一题材下主体意识的开拓。 “只有当形式所提供的信息正好与我们对事物的某种本质的审美认识和体验相接近或相一致时,这种形式就产生了意味,就能引起审美感情。 ”2“荷”题材绘画形式语言的丰富和多元带来了绘画形式美的呈现,给人以视觉的愉悦和
6、享受。 “荷”题材绘画的文化内涵 作为以“荷”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形式语言是其风格的表征,而这些物质性的技术与材料堆砌起来的却是对“荷”题材绘画文化内涵的隐喻,它使画家站在精神层面上去面对绘画创作,去思考在有限的画面里无限性的开拓。 “荷”题材绘画的文化内涵也在这无限性的开拓里得到呈现,在有节制的表达中与人类普遍的宿命、精神情感的寄托联系起来,构成文化内涵的基本形态。它表现自然之荷,又赋予自然之荷以社会意义、人性关怀、精神表征,它既是形而下的技术呈现,又是形而上的精神追求。 “荷”题材绘画关注主体人的精神世界,把荷作为了拟人化的形象,在画作里进行表达。 “荷”以“和合”而表征人们的美好祈愿,
7、4“荷”以“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象征君子风范, “荷”又以其莲蓬的多子而象征着生命的不息。这些都构成了“荷”题材绘画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一门艺术具有数千年的传统并不是耻辱,但这传统要能为当今的人们所理解与使用,要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传统,对当今的生活有意义的传统。 ”3“荷”题材绘画正是在这种民族文化传统里进行着演化,使其文化内涵有所传承,并永葆艺术生命力。张大千以“荷”为题材的绘画很多,他描绘荷的各种风姿和情态,并从中品味出绘画内在的本质和含义,正如他自己所说:“要有选择地去画,将美好的搜入笔端,要遗貌取神 ,不只是画出物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悟出物的神韵。
8、 ”4 “荷”题材绘画的外延开拓 画家既然选择了以“荷”为题材的绘画,必然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又不乏对现代观念意识的介入,加之画家的主观感受,对荷外在风姿的描摹与荷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使作品既承袭着传统,又具有个人风格的呈现,这种“荷”题材绘画的创作必然会有所外延与开拓。在多元绘画的今天,画家对于“荷”题材绘画的创作已经不仅仅是旧有的沿袭,而是开拓出更具有个性风格与时代精神的新画风。 “荷”在当代画家的眼里,已经被作为一种传统符号和个人的风格标志,张大林一系列意象油画里就有大量以“荷”为题材的绘画,他已经把“荷”的绘画语言简洁化、单纯化和平面化了,雅致的灰色调,不同的色彩倾向,丰富
9、而变化微妙,画家在理解绘画时,把描绘对象的“荷”进行了5加工、提炼,大块面的背景平涂衬托出对荷情态的塑造,荷叶被夸张,色彩也由客观的绿色生成为主观的不同灰色处理。画家画荷,已摆脱了过分的客观呈现,而是以意象的审美去把握荷的构成关系,已从西方绘画的客观再现走向了主观的表现,这是“荷”题材绘画外延开拓的意义所在。画家不过分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自由驰骋的笔意挥洒出外延开拓后的美感。 “荷”题材绘画的发展,使画家从单一的表现局限中走出,开拓出多种表现的可能性,传统的“荷”题材绘画已经成为了经典,甚至无法超越。如齐白石的“荷”题材国画,很少有后来者与之抗衡,传统在成为经典之后,画家便在思索,该如何去
10、开拓创新,该用什么样的观念与技法去呈现新时代下的“荷”题材绘画,于是新的形式便在八五新潮后大放异彩,在经过了近 30 年的喧闹之后,画家从观念先行中走出,又进一步把眼光回归至传统民族文化里,经过沉寂与反思,便感受到要使绘画有所外延与开拓,必然要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之后的创新,而不是盲从。有思想的画家对于“荷”题材绘画进行了个人语汇的表现与传达, “荷”甚至成为了一种普遍被描绘的题材,无数画家描绘之、吟咏之,乐此不疲。正是“荷”文化的精神指引着画家把“荷”题材绘画的外延开拓出精彩的作品,呈现给观者。 “花卉不是每一种都能够入画,也须选择。 ”(张大千语) “荷”能够被无数画家选择并作为题材入画,就说明荷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情态与风姿之美,加之对“荷”文化内涵的解读,更使“荷”成为了画家选材中炙手可热的宠儿。在民族文化视角下对“荷”题材绘画进行分析探究,6能够从绘画表层的形式语言入手去探讨“荷”文化的本质内涵,解读出“荷”的审美要义。 参考文献: 1张复乘.中国当代油画静物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12:1.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95. 34陈滞冬.张大千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10:12,60.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陕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