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第一节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病变: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好发人群:中老年人,女男好发部位: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综合因素所致。其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渐进的病理过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软骨营养代谢异常; 生物力学方面的应力平衡失调; 生物化学的改变; 酶对软骨机制的异常降解作用; 累积性微小创伤; 肥胖、关节负载增加等,分类,原发性:发病原因不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者。继发性:由先天畸形、创伤、关节不稳、关节畸形以及医原性因素引起。 晚期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
2、均相同。,病理,关节软骨 早期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软骨局部软化、糜烂、碎裂、剥脱、游离体 软骨下骨 骨质萎缩、外露、硬化、囊性变、骨赘形成滑膜:继发增殖、水肿、渗出关节囊及周围肌肉:关节囊纤维变性、增厚;周围肌肉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畸形,临床表现,症状: 1、关节疼痛: 休息痛、运动过量痛、疼痛与天气潮湿受凉等有关 2、关节僵硬: 不灵活、弹响、交锁 3、关节肿胀:积液、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关节肿胀,有中度积液,浮髌试验阳性;髋关节内旋疼痛加重;关节周围肌萎缩、关节弹响、肌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关节内游离体、Herberden结节Thomas征阳性,X线片,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
3、: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髌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实验室检查,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关节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偶见红细胞,治疗,治疗目的: 适当的治疗可达到阻断恶性循环,缓解或解除症状,增加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病变发展的目的。,治疗,1、一般疗法: 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负重或损伤,适当康复治疗,减肥,休息,理疗、支具固定等。 2、药物治疗: 中草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3、手术疗法: 早期:关节清理术 晚期:截骨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多发性和
4、对称性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逐渐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病因,病因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反应 2、 感染,病理,原发性病理变化 是一种非特异性 滑膜炎。,临床表现,发病年龄:2050岁,女性多见全身症状:发病缓慢,乏力、全身肌肉痛、低热、手足麻木、刺痛等局部症状:隐痛、关节压痛、僵硬、晨僵 活动受限。病变持续发展, 肌痉挛,继发挛缩,最后 关节僵直和畸形。,临床表现,受累关节多为双侧性、对称性,近侧指间关节常见,其次是手、腕、膝、肘、踝、肩、髋等关节;病变关节附近肌萎缩,肌力减退;皮下类风湿结节 (1030);有时伴其他结缔
5、组织病损,如心包粘连等,实验室检查,Hb wbc L RF 7080 ()ESR血清IgG 、IgA、IgM增高关节液检查 混浊,粘稠度,粘蛋白凝固力,糖含量,细菌培养(),X线表现,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阴影,关 节间隙增宽,骨质疏松,正常骨小梁排列消失。中期:关节软骨下有囊腔形成,附近骨组织呈磨砂玻璃样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间隙渐消失,最终出现骨性强直。,诊断,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1、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显
6、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认本病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控制炎症,消除关节水肿,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应强调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情制定一套包括药物、理疗、体疗和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非甾体类药物;中药类:如雷公藤等;抗疟剂,金盐制剂,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青酶胺、环磷酰胺等;关节内注射药,如透明质酸钠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等,手术治疗,早期:滑膜切除术 关节镜手术 (关节清理、冲洗及滑膜切除) 晚期:关节成形术 全关节置换术,谢谢,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Heberden结节,骨关节炎病理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手的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变化,返回,返回,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