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文摘要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内涵,但是教师忽视了让学生对内容的体验,造成了语文学习的困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体验,帮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中。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品味赏析、亲历活动、想象联想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体验。 关键词体验学习;小河和青草;赏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2-0056-03作者简介董振茹(1963) ,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上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精彩的作品,这些作品情节鲜活灵动,人物有血有肉,妙语令人难忘。但这些本应能激起学生极大阅读兴趣的作品,却常常被我
2、们有些教师讲解得支离破碎、意象全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没有重视阅读的规律让学生去体验。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方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会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体验式阅读教学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造条件,让作为2主体的学生去亲身经历或参与。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是学生深情的朗诵、生动的讲述、激烈的辩论、慷慨的陈词,也可以是自编自演课本剧,还可以是观赏影片
3、,更可以是工地上的观察、工厂里的实践、乡村里的漫步、校园里的运动所有这些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所有的活动都是学生的亲历行为,都能体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激发其成就感。以下就以小河和青草教学为例,谈谈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在品味赏析中体验 “赏”即认识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析”就是通过对文学内在规律的解剖去认识作品的价值。因此赏析的前提是“析” ,而关键又是“赏” 。作为赏析式体验阅读,赏析又离不开自己的感同身受,即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认识作品。 “赏析”式阅读是美读,美读需要创设情境。 如小河和青草第 2 自然段教学片断: 1.在小草的眼里,小河是什么样的?我们来读一读第 2 自
4、然段,并用横线画出小草说的话。 2.学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 3.从小草的话中,你知道小河的水怎么样?(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板书:清)清到什么程度? 4.小朋友想想看: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河底的什么?(回答过程中训练学生话语表达的完整性) 5.小朋友们真会想象,通过这么清的水能看到河底这么多的东西,老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小草和大家夸小河的话,这个词语就是清澈见底。 (板书:清澈见底)齐读:清澈见底。小草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3夸奖小河清澈见底。 6.(出示图片)这就是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谁来学着小草的样子来读第 2 自然段,夸一夸清澈的小河。 (指名朗读。 )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剖析
5、文学作品内在规律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主导的作用,吃透教材,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孩子走上对作品的赏析之路。案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申出了关键词“清澈见底” 。然而“赏” “析”不分家,在“析”的基础上,通过图片的出示,让孩子直观理解了什么叫“清澈见底” 。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激发一棵棵“小草”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生动对课文内容、思想等自主地产生感知行为。笔者认为,依托课文内容,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进行品味赏析,不仅积累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思维的无限发散,既感知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的心境,也使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时间利
6、用率高。 二、在亲历活动中体验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唱歌、绘画、表演等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将课文中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意境中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4比如,学习第 3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并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小河说的话。 2.从小河的话中,谁知道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3.“紧紧抱住”
7、是什么意思?从“紧紧抱住”我们知道了什么? 4.师生演示:一名生扮小草,师扮泥土。师口里发出下大雨的声音。师带着生移动。 5.这棵小草抱住泥土了吗?这棵小草抱不住泥土,泥土就滚到河里,河水就变成怎样了?师把泥土一点点投向水杯,摇晃给学生看,这就是浑浊的水。 6.一棵小草为什么抱不住泥土?指名两三名学生来扮演小草,再演示。 7.你们扮演的小草是用什么抱住老师扮演的泥土的?那真正的小草是用什么紧紧地抱住泥土?出示相关图画,并按照下列句式练习说话:因为,所以小河的水这么清。 8.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9.分角色朗读。小河说的话,加上前面小草说的话,这是小河和小草之间的第一次对话。我们分角色朗读。
8、10.教师小结:因为有小草的帮助,河水才这样清,难怪小河要感谢小草。 案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表演,直观形象地把小草集体的力量凸显出来。这样一种行为的亲历性,不仅是针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而言,未担任角色的“观众”也是进行亲历的主体。其中,担当角色的学生通5过参与表演得到深刻的直接体验,而未担当角色的学生在观看表演的亲历行为中,通过视觉上的刺激,过程中思维的运转,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更为具体而形象的感知。 三、在想象联想中体验 由于学生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学生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经历一番,因此,学生在校园里的体验,特别是课堂的教学体验一般是在非自然(真实)状态下进行的,
9、其体验的对象经常是某一文本或者某个概念,通过想象和联想,唤醒体验者心中的经验的记忆,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因此,体验阅读还可以充分运用想象与联想,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种想象与联想是根据诗文句意,拼合成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画面化、具体化、意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我们在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诗文时,不是常常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采菊东篱下的田园风情画吗?不是常常不知不觉陶醉于“种豆南山下” “荷锄带月归”的悠闲、拙朴的田园生活吗?第二种想象与联想更体现出一种创造性,它是对原作的延伸与拓展,常常会给学生更深的启迪。比如学习第 46 自然段。 学习第 4 自然段
10、: 1.谁来当小河来夸夸小草? 2.指名读小河的话。 3.老师听出来了,小河夸小草碧绿碧绿。从课文的开头我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我们还知道用一个词来夸小草,那就6是碧绿碧绿。 “碧绿碧绿”说明了什么?(碧绿就是很绿,再来一个碧绿就是很绿很绿,非常绿,可以说绿得发亮,绿得发光) 4.谁来当小河夸夸小草?指名读小河说的话。 5.过渡: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绿呢?读了第 5 自然段你就知道了。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解释给大家听吗? 3.正因为小河给小草充足的水分, “充足”是什么意思呢? 4.如果小河不给小草充足的水分,小草就会
11、这样(教师出示实物:干枯的小草) “干枯”就是什么意思? 5.教师小结: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碧绿的小草就会变成干枯的小草,所以小草要感谢小河。 6.分角色朗读小草和小河的第二次对话。 7.分角色朗读小草和小河的两次对话。 8.过渡:小河与小草相互帮助,相互感谢,它们生活得更开心,更幸福了,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学习拓展: 1.其实,在大自然中,像小河与青草这样的好朋友可多啦!它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谁也离不开谁。你还知道谁和谁是这样的好朋友吗?2.总结:是啊,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好朋友,它们的生活才更美好。7小河与青草也是一样,所以(齐读最后 1 自然段) 3.我们班的小朋友生活
12、在一起也像小河与青草一样友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下面请大家学着小河与青草的样子感谢感谢身边的同学。请大家站起来大声地对他(她)说:我要感谢你,因为。 案例中,学生通过文本的朗读、实物的观摩等方式已很好地理解了小河和小草对彼此的重要性和帮助,深深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友谊。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不仅仅局限在小河和小草上,而延伸至生活中,启发学生对互帮互助、友谊的思考,进而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师不能强求学生对作品全面认识,而应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创设自由思想的氛围,激发他们情感的动力,让他们徜徉在体验阅读中,感受文本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感受更为真实、深沉,心灵更为博大、高远。 参考文献: 1张继安.生命的灵性在这里闪光翠屏山小学“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4(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8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 3 卷 第 12 期 2014 年 4 月教育观察 Survey of EducationVol.3 No.12 Ap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