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数学能力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初中数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又特别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训练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这些要求,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使每堂课都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学思
2、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任何数学事实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和应用。 (一)方程思想 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把握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等量关系,运用方程的数学模型把等量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方程,并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函数思想 在问题中如果存在两个相关联的变量,则可以利用函数思想得到一2个关系,再通过对两变量间的关系式或根据图象的观察得出问题的结论。(三)分类思想 当问题中含有参数或图形,存在多种可能因素而使问题很难一次性完整解决时,就要考虑把问题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分别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相
3、应结论,最后把结论综合起来进行总结。分类问题在数学中非常常见,因此分类是一个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四)数形结合思想 每个数学对象都是在研究某种空间形式或某种数量关系,有时有些关系可以通过图形直观地反映出来,它们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数形结合使代数和几何有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也使数学方法更加多样和丰富。正确理解和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乐趣。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还有很多,如集合对应思想、等量和不等量思想、整体和局部思想、等效应思想、转化思想等。但数学思想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掌握相辅相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4、协同发展,关系密不可分。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总要经历“问题思想方法”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思想的产生源于数学问题,但光有数学思想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数学思想产生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并把得到的成果总结成理论,用演译的形式化的方法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是结论式的教学、就题论题式的教学,那么就会丢弃数学中的精华数学思3想,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没有数学思想支撑的枯燥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现出来,即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知识的小结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整理和归纳数学思想。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
5、数学能力主要包括:1.使数学材料形式化的能力,即从内容中抽出形式,从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进行抽象,以及运用形式结构(即关系和联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2.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即从不相关的材料中抽出最重要的信息,以及从外表不同的材料中总结出共同点的能力。3.运用数学和其他运算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4.连续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能力。5.逆转思维心理过程的能力,即从正方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6.空间概括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模式为呈现方式,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
6、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活动过程,加深对观察、猜想、证明等学习环节的体会。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情景交互的作用下,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形,怎样能使体积较大?对此问题学生可能从几个方面入手思考:无盖的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展开后又是什么样子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4无盖的长方形?解决问题后,再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长此以往就会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知识和能力之间是互相储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
7、,通过有意识培养而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力的提升又会加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从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弄懂概念的含义;对于定理,要分清其中的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证明过程;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展。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并将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积极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多完成选学内容,也可以在课外活动小组中选学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