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训练,注重对教材中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文本,掌握知识点,习得语言的方法,以获得情感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文本;语言训练点 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段、篇,需要训练的内容很多,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走进课标,解读文本,当文本的整体形象和精神“感动”了自己,当汇聚这些形象和精神的语言“打动”了自己时,一些进行语言文字训
2、练的“点”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在语言训练中,如果挖掘出这些点,并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就能让学生体味出文本蕴含的语言美、人文美。为此,我们应挖掘以下这些语言的训练点。 一、文本的点睛词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因“情”而做,许多情感的点就藏在关键的词语、句子中,我们可以寻找并训练这些点,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 如, 赵州桥一课的重点词是“坚固” “美观” ,可以通过设计语言2训练找出写赵州桥坚固、美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赵州桥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文本的“强情”矛盾处 我认为,文本的矛盾处往往流露的作者极其强烈的复杂情感“强情” 。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训练点,然后引导学生高度关注矛盾处,
3、通过朗读感悟、体验,领略其中深层次的意味。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可抓住“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句中“焦急”与“耐心”设计相应的语言训练点。因为“焦急”与“耐心”看似矛盾,实则非但不矛盾,而且更好地表达出了年老体衰的老人既想早点看到总理的灵车,为灵车迟迟不到而“焦急” ,又决心一直等下去,非看见灵车不罢休的心情,可以看出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爱戴之情。 三、文本的对外链接处 所谓对外链接处就是文本中能够充分与文本以外的“资源”产生链接的地方。如果找得准,联得正,往往能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感受场” ,从而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情、
4、理、意、趣的“高端对话”。 如,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陈玉玲老师在教学相片一课时,因为课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个妇女给在前方打仗的丈夫写信,并随信寄去从良民证上撕下的照片,目的是让丈夫记住以前的苦难,英勇杀敌。而良民证离现在已经十分遥远,它与妻子用以激励丈夫英勇杀敌有什么关系,这些现在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3此为切入点,引进课程资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良民证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与苦难,体会翻身农民保卫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行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该句子,学生的情感将得以升华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四、言语的空白之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 ,巧妙地将其设计成
5、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 ,并引导学生加以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品出各种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言、语的空白处可以是插图、标点,也可以是文本情节。 1.插图 插图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因此,我认为巧妙地利用插图补白,启发学生编一个故事,写一个人物,谈一番感想,写一处风景,那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一定能增进,符合文本的情感渲染点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很好地表现了烈火烧身的邱少云的刚毅、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在引导观察图片、描述图片时,邱少云那可贵的品质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并融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2.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
6、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章中起着连接句子、区分句意的作用,有时作者借助有限的标点符号却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许多课文用省略号留下了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的空白,通过补白来引4导学生仔细推敲,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一定有助于触发学生情感。 如, 忆铁人一文中铁人说的一句话:“哦?咳!”内容虽然很简单,但铁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一个省略号,更是意蕴深长,此时无声胜有声。 3.情节 有许多课文,作者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藏在生动有趣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 如, 丑小鸭一文中可设计语言训练: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丑小鸭又有过怎样的遭遇呢?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会明白丑小鸭长大
7、的足迹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自身和他人) ,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丑小鸭的不幸,又向学生传递了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的信念。 除了上述一些训练点外,在文本中还有许多的训练点值得挖掘,如,价值观引领处、文、段的形式,文、意的矛盾处,课后习题、读写例话这些“点”虽然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整合三维目标,挖掘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本,获得感受,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拓展运用。这样的教学课堂是言语能力的实践和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精神的润泽和提升过程,语文课堂也会因此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刘仁增.把目标铆定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上.小学教学设计,52006(06). 2丁时辉.建构课标下的语言训练新机制.小学语文教学,2006(04). 3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