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8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的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K812 “圆形批评”观念是贯穿王先霈近 20 年来文学批评学思想始终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正式提出是在 1992 年的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一文中,王先霈指出:“相对于以偏取胜的孤立的、僵硬的、片面的、直线型思维支配下的文学批评,相对于片断直感的、缺乏确定内涵的散点型思维支配下的文学批评,我们期盼的是感性与理性融合的、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文学批评,我们称之为圆形批评。 ”3但圆形批评观念的确立过程最早却可以追溯到 80 年代中期,在整个观念形成史中,1986 年出版的文学评论教程 、1988 年发表的批评家的困惑和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和 1

2、992 年发表的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分别代表了批评的“圆形”观念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倡导独立性的文学批评学学科到倡导开放性的文学批评方法,最后走向批评的“圆形”境界、倡导统帅性文学批评观念。 (一)倡导独立性的文学批评学学科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学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学观念、创作手法、文学形式竞相登台亮相,文学的繁荣同样刺激了理论批评的活跃。在这个被称为文学批评的世纪里,人们看到的再也不是一种文学批评主潮取代另一种文学批评主潮占据独尊地位,再也不是一种支配力量取代另一种支配力量盘踞在批评家的头脑中,相反人们看2到的是不同学派的彼此共存和竞争,是不同力量的彼此冲

3、撞和互补,正可谓“主义流派满天飞,各领风骚三两天” 。在这种热闹而又多少有些浮躁的学术氛围中,王先霈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学术心态和自觉的反思意识,他清醒地意识到“文学批评也需要批评,也需要专门的研究,作为对批评的批评或对批评的研究的批评论,不但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 ”4 而文学批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已获得长足发展,在我国则尚未完全起步,面对如此“热闹”的文学批评局面,建立一门独立的文学批评学科、及时而全面地关照这些批评现象似乎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否则将严重束缚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王先霈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文学批评学专著文学评论教程 、成立国内第一个文学批评学

4、研究中心、大力倡导建设独立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学学科,并逐步获得学界共识。 批评自身成为研究对象,标志着批评的独立。王先霈对独立性文学批评学学科的倡导已包含“圆形批评”的萌芽意识。圆形批评观认为,某一具体的批评理论如果既能自圆其说而获得主体的“自谐” ,又能融入批评整体之圆与他说获得“互谐” ,首先就必须确定和厘清各说在批评之圆上所处的不同理论维度。这样文学批评作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要更好地发挥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之间的中介作用,就必须确定和厘清文学批评自身所处的理论维度,它既不是什么文学创作的“附庸” ,也不是什么“尾巴” 、 “雕虫小技”之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立的研

5、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正如王先霈所说:“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3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5它和文学理论、文学史论一起,共同构成文艺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王先霈对独立性文学批评学学科的倡导为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的独立、自由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推进整个文艺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倡导开放性的文学批评方法 在倡导建设独立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学科取得学界共识后,王先霈继续将当时的文学批评发展导向深入。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逐步深化,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处理外来文论和本土文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所谓的“新方法热”后,

6、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西方近百年来的各种文艺思想蜂拥而至,文学批评领域空前活跃。在这种外来文艺思想如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人们要保持心态的完全平衡是不大可能的。看到外国文论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文论难以为继的状态,人们或把外国文论看作现代文论的范式、我国文论的出路所在,大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或抱着拒斥的态度,把外国文论视为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泛滥,内心惶惶,实有朝不保夕之感,一时间无所适从。在这股求新求变的大潮中,王先霈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学术心态,在切实地研究了各异的文化传统之后,他指出所谓的“新”方法、 “新”观念“既不是万应的灵药,也不是荒唐的呓语。 ”6一方面,作为对我国长

7、期以来文学批评观念和方法单一化、僵硬化的一种反拨,它们在事实上起到了开风气、拓思路的良好作用,故而“我们应该了解它们, 了解它们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发展、创新,从中有所采撷,汲取。 ” 7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批评家、作家和读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审美4心态, “我们的文学批评要和本国的文学创作及读者接受保持血肉联系,就不能现成地照搬别人的东西。 ”8基于上述认识,在形形色色的文学批评方法中王先霈倡导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即“社会历史的文学批评需要向其他各种文学批评学派吸收营养,同样,其他各种文学批评学派也需要向社会历史的文学批评寻求思想的支撑” 。9既保留传统、又不失创新。 如果说倡导独立

8、性的文学批评学科阶段的圆形批评意识还处于一种比较模糊和朦胧的状态,那么到了“开放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这儿,所谓的“圆形批评”观念已体现得非常明显。王先霈所倡导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在充分肯定社会历史批评这一具有民族性的文论传统基础上,还指出了一种各色文学批评方法、批评学派理应所共有的理论品格开放性。社会历史批评需要开放,其它文学批评方法也需要开放,这种体现在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中的理论思维观念恰好是“圆形批评”所追求的“互谐”境界,即某一具体的批评理论只是批评整体之圆上的一个点或一段弧,只有具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开放性品质,方能在与他说理论的互谐中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三)倡导统帅性的文

9、学批评观念 1992 年,针对当时的各种直线型文学批评、散点型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的操作主义倾向问题,王先霈在其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明确提出“圆形批评”观念。所谓“直线型”文学批评,即那些各执一端、各偏一隅的文学批评学派、文学批评理论,它们把文学性质的某一个侧面孤立起来、凝固起来进行抽象理性的分析,无视其他侧面的5存在,造成 “深刻的片面性” ;而所谓的“散点型”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只限于“判词”式的廖廖数语、缺乏确定的理论内涵但却凝聚着丰富的审美体验、感性判断的传统文学批评而言;文学批评向操作主义倾斜,是指那些热衷于向外学科寻求创新动力和借鉴思维技巧的文学批评学派、文学批评理论,它们或

10、把文学批评当作是某一外学科理论新说的中试场所,或“生造出一整套个人的概念和术语” ,10致使文学批评有时变得像心理医生的病案或者社会学家的调查统计报告一样晦涩、空泛,其结果是文学的审美特质在不同程度上被忽略乃至抛弃。在王先霈看来,文学的性质并非某一单一的文学批评学派、文学批评理论所能涵盖,深刻性往往与片面性结伴而行,所以应该提倡文学批评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共存,且在各种角度中应始终把握住文学的审美特质,因为那种机械琐碎、技术化、程式化的解剖将最终背离文学批评的根本旨归。于是取直线型文学批评之周严的理性分析、散点型文学批评之鲜活的感性体悟及操作主义文学批评所忽略的文学之审美特质,王先霈最终提出了

11、一种可以用来统帅所有文学批评角度和方法的先进性文学批评观念,即“感性与理性融合的、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11圆形批评。 如果说倡导“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还只是停留在单个的批评流派,着眼于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学建设的话,那么圆形的文学批评则是立足于几千年中西文学批评观念史,力图总结出更具规律性、更具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观念。它“是一种批评观念,是对文学批评的感悟性与思辨性的一种体认,对文学批判的对象的审美性质的体认;它又是一种批评原则和一种阐释方式,贯穿在批评活动之中,贯穿在文学批评主体对批6评对象的把握过程之中,贯穿在主体思维活动的形态之中。它是文学批评主体确认自己在文学批评的纵向的历史发展之中,在

12、横向的同时代文学批评的多样展开之中的位置的学术心态,即追求着主体内部各要素间的自谐及与其他文学批评学派的互谐的心态。 ”12一言以蔽之,所谓的圆形批评观念即要求文学批评克服孤立的、僵硬的、片面的直线型的批评观念,通过批评主体的自谐及与不同批评流派、不同批评风格的互谐而使文学批评走向一种批评的“圆形”境界。 综上所述,从最初倡导独立性的文学批评学科阶段的比较朦胧、模糊的圆形批评意识,到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阶段比较明晰的圆形批评思想,最后到相对成熟的圆形批评观念,王先霈以圆形批评观念为核心的文学批评学思想,伴随着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学学科建设最终得以确立并逐步走向成熟。纵观王先霈的这一学术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圆形批评观念的提出更多地是着眼于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学学科初期的建设,但无论是在我国文学批评学“缓慢发展期”基础上的 “接着说”,还是在我国文学批评学“建设发展期”众声喧哗语境中的“如是说” ,体现在这一观念中鲜明的问题意识,像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各种观念误区,树立科学的学科观念;如何在西方普遍主义影响下建设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学批评;多元化语境下如何看待批评观念的整合性等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学发展,特别是随着 21 世纪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文学批评学学科建设仍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