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无处不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教学阳光时,我抓住文中精美的语言,用肢体语言、有感
2、情的朗读来感悟亲情,学习文中佳子的孝心,把爱送给别人,做一个有爱心,尊重老人的好孩子。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通过朗读、品位故事内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其实,每一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背景简介中渗透德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古人云, “文章不是无情物” “凡2为文以意为主” 。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不仅以自己的文章感染读者,而且以自身的经历来给读者以极大的启示。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首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
3、,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溶于其中。如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对学生熟悉的作家鲁迅,补充介绍他的弃医从文经历,让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呼醒国民,拯救祖国。在学习詹天佑一课,让学生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不畏艰辛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而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的修筑京张铁路?因为詹天佑本身具有过硬的本领,有为国争光的思想,敢于迎刃而上,敢于创新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延伸这一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没有本领不行,有了本领用不到正道也不行,只有掌握了真本领,又能帮
4、助他人,奉献国家,人活得才有价值。此外,教材中还描写了不少历史人物中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凝聚着深厚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不计个人恩怨,一心维护国家利益的蔺相如;竭忠为国,勇于改过的廉颇,这两个人物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大家的好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之间有了小矛盾,就纷纷效仿廉蔺的高风亮节,这样同学之间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自身也养成了良好的美德。 三、在欣赏插图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3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学习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
5、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再如“看图学词学句” , “星” “红” “旗”三个生字和“我爱五星红旗”一句子,可利用插图,并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懂得国旗代表伟大的祖国,全国人民都爱五星红旗,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日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
6、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曾经教过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她成绩好,长得很漂亮,却心高气傲,不愿与人交流。她在一次作文中写到了她的苦闷与理想。原来她的心高气傲缘于父母对弟弟的偏爱。她很喜欢唱歌,希望自己将来能当一名歌星。有一次,她为了在家里唱卡拉 OK 而与弟弟争抢起电视,父母却一如既往地向着弟弟,这使得她满肚子委屈而心生怨恨。笔者在给她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心胸宽广,看开一切,你会生活得很快乐的。你的歌唱得很好听,漂亮、有才干的你只要认定目标,不懈努力,老师相4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从此,这个女生非常信任笔者,连看老师的眼神都充
7、满了希望。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后来,她在初中时如愿参加了校园歌手比赛并得了第一名。她在写信给老师报告喜讯时还特别提到了当年那篇作文上的评语对她的影响很大。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业。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还要在作文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有时,我们的一句鼓励,一声叮嘱,会帮助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可见,作文教学也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责任。 五、在师生关系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首先应该淡化自身的权威观念,传统的教师对知识传播的意识较强,视传播知识为最高职责,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当学生稍有偏差,就满脸怒气。教师的这种专制做法,使学生心理压抑、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一部分依附型学生成了逆来顺受的“机器人” ,一部分自主型的学生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与教师情感不相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就成为空谈。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